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盘羊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羊(Ovis ammon)化石和岩画分布的分析,初步探讨自更新世以来我国盘羊的分布趋势和历史变迁。在更新世,盘羊曾经出现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地以草原、荒漠和山地为主。在黄河中下游,盘羊分布区开始由黄河以南向黄河以北退缩;更新世盘羊化石分布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从盘羊岩画分布看,石器时代的一些分布点现在还有盘羊,一些位于现代盘羊分布区的外围,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这个时期盘羊开始从华北地区消失,栖息地既有山地、丘陵、也有高原。由于来自人类发展的影响,历史时期盘羊分布区虽然继续缩小,但保持着连续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介绍新疆以外我国盘羊的现代分布。在祁连山,盘羊分布于西祁连山。在阿尔金山,盘羊分布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与西祁连山连接部的北阿尔金山,另一是索尔库里以南的南阿尔金山。在昆仑山,盘羊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口、野牛沟和那仁郭楞河以东的东昆仑山。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是西藏盘羊的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高原,盘羊主要分布于四王子旗和苏尼特左旗一带。目前,我国大部分盘羊栖息于山地和高原,这些地方已成为盘羊最后的自然庇护所。另外,羌塘高原、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和中、西昆仑山盘羊非常稀少,这些地方大部分区域高原面与湖盆相差50-200m,不是盘羊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作业区设置4个监测点,对保护兽类种群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监测共发现大中型陆栖兽类3目9科9种,其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在监测中的遇见频次最多。随着工程的推进,与2015年相比,2016年监测发现的物种数量和遇见频次均呈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工程带来的人为干扰、噪音、景观的改变对区内栖息的野生动物具有不利的影响,已经出现动物活动减少、发生迁移的现象,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秦岭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建议加强动物种群变化监测,减少人为干扰,严格控制动物栖息地破坏程度,做好景观和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3.
秦岭北坡雉类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将秦岭北坡周至自然保护区划分为4个生态地理类型带,在以Gates截线法调查雉类种群密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地理类型雉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北坡雉类的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和海拔有一定关系,环境的稳定性对雉类物种多样性有着一定影响。调查中还发现红腹锦鸡已分布到海拔2700 m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国际盘羊狩猎场的管理与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省的肃北、阿克塞、马鬃山同际盘羊狩猎场已开猎运作10年,共狩猎33次,猎获盘羊只,其现状令人关注。本文通过对猎场的多次考究分析,确定了10个反映猎场优劣的因子并赋值,对盘羊猎场进行了综合评估。对3个猎场现状的评估表明,猎场的综合善良好,如果在防范盗猎及管理上加大力度,猎场可望进入优级水平。文中还对猎场的资源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以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灵长类的位置行为研究对于理解灵长类进化、适应性的多样化以及生态学和解剖学十分关键。该文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综述,针对位置行为的分类、季节性、以及具体地点和年龄性别差异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灵长类位置行为的发展、特征以及研究现状,以期对今后非人灵长类位置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岭金丝猴的觅食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期观察并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取食生境、取食行为和食物组成。金丝猴的食物组成具有季节性变化,取食生境一般有3种、取食行为有6种。  相似文献   
7.
性打搅行为是指非人灵长类社群内非交配个体对正在发生性行为个体的干扰行为,该行为在非人灵长类中普遍存在,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36种非灵长类的性打搅行为的报道,探讨性打搅行为的功能和意义。性打搅行为具有更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种间的性打搅的方式不同、同时受到社会结构和婚配制度的影响;在种内受到性别、年龄、等级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川金丝猴性打搅的研究结果,从性打搅的类型、被打搅的反应、性打搅的功能以及相关假说等方面入手,对非人灵长类性打搅行为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生殖行为学研究者启发思路,推动本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营养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目前从营养生态学研究灵长类食性需求主要分为五种假说,1)能量最大化假说;2)氮(蛋白质)最大化假说;3)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调节假说;4)膳食纤维调节假说;5)食物营养均衡假说.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这些假说在灵长类...  相似文献   
10.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林业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对佛坪保护区当地的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野生川金丝猴的保护产生何种影响,我们于2015年至2016年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踏查方法对佛坪保护区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川金丝猴种群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种群数量 (从少于500只增至671只左右) 还是栖息地面积 (从147.8 km2增至236.5 km2) 都明显增长; 家域范围随着年代的推移向低海拔位置扩大 (秋季平均海拔为1680m±304m),越来越靠近人类;川金丝猴在家域范围内,对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活动比例分别达到了40.11%和38.4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当地农业开发和经济活动在逐渐转型,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提升了栖息地保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因此,此项工程的实施在该地区川金丝猴保护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当地金丝猴栖息地的改善,种群数量得以增加扩大,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