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重金属在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采自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铁、镍、镉、锌、铜、锰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以上元素在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镍和锌主要分布于骨骼组织中 ,铁在肺部含量较高 ,心脏中的铜含量较高 ,锰和镉主要分布于肾脏中 ,以上六种元素在肌肉组织中的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2.
大苇莺种群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欣  郭东龙 《生态学报》1990,10(2):150-154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Zn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肾脏中的Cd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m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Z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冬季麻雀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雀(Passer montanus)与人类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中日益引起重视。1983和1984年的冬季(当年10月—翌年3月),我们在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对麻雀冬季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  相似文献   
6.
昆虫鞣化激素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通过多种激素调控蜕皮过程,以完成生长发育。鞣化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调节昆虫表皮发育及鞣化、翅的伸展和成熟、肌肉收缩、卵子边缘细胞的迁移等,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鞣化激素由两个亚基(BURS和PBURS)构成,主要在胸腹神经节中合成,两个亚基在结构及其进化上较为保守,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11个半胱氨酸残基,在某些特定的组织中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鞣化激素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亚家族成员,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被命名为d LGR2。LGR2的C端区域(含多个丝氨酸残基)和N端区域(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对于其行使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鞣化激素释放至血淋巴中与LGR2结合,激活c AMP/PKA信号,使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磷酸化,磷酸化的TH将酪氨酸(Tyrosine)羟化为多巴(DOPA),进而引起表皮的黑化和硬化过程。另外,昆虫鞣化激素亚基形成的同源二聚体可激活转录因子Relish,调控免疫反应。本文结合近年来该领域研究成果,对鞣化激素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特性和时空表达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在翅的延展和成熟、表皮黑化和硬化以及免疫等方面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昆虫鞣化激素及其受体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水鸡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的5—10月,在太原市南郊区(东经112°40'—112°60'、北纬37°10'—37°40'、海拔700—800米)对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迁徙和数量 黑水鸡在本区为夏候鸟,每年5月中旬迁来。迁来时多为单个在香蒲(Typh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丛生的退水渠或沼泽水塘活动,偶见在近水的农田地边觅食。迁离本区时在10月下旬,居留时间为160天左右。 对黑水鸡的数量分布调查见表1: (二)繁殖生态 黑水鸡迁来繁殖地5—7天前开始求偶。配偶后发情交尾,交尾期最早见于5月18日。在水面游荡中或水边地面交尾。交尾活动从营巢期开始至产卵末期结束。 营巢最早见于5月23日。筑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巢呈塔形,较简陋,结构疏松。巢材多为香蒲,次有芦苇及三棱草(Scirpus yagara),少有稻草。巢间最近距离15米左右。巢材多在5—15米处衔得。巢通常筑于高大茂密的香蒲丛基部,巢底部沉入水  相似文献   
8.
黄斑苇鳽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飪苇鸦(Ixobrychus sinensis)在繁殖期的分布范围,从日本到我国东北、华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则南迁到广东及海南岛等地越冬。 1980—1984年5—9月,先后在太原市南郊区对黄斑苇鳽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 太原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经112°41′—112°60′、北纬37°10′—37°40′),海拔700—800米。汾河贯穿本区,两岸有沼泽水域、漫生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及蒲草(rypha spp.)。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南郊区雀科鸟类冬季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鸟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雀科(Fringillidae)鸟类与农、林业有较密切的关系,苏造文(1959)、刘焕金等(1984)曾有过报道,但通过定量分析反映群落特征的工作,仅有杨兴家(1983)在长自山北坡对鹀类夏季群落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而冬季群落方面的资料较为匮缺。鉴于此,我们于1982—1984年3个冬季,在太原市南郊区对雀科鸟类的群落生态作了初步研究。工作区的自然概况已有说明(刘焕金等,1982),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