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羊草+大针茅草原群落退化演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退化与未退化典型草原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个体数量特征和根系分布的差异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实验样地上通过为期 11年 (1983~ 1993)对退化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个体特征动态的监测 ,证明以节间缩短、叶片变短和根系分布浅层化为特征的植物个体小型化是在过度放牧所致草原退化中联系导因与结果的机理性中间环节。植物个体小型化使群落生产力水平下降 ;也使各个种群构建群落的功能衰退 ,并由此导致原来占据的资源空间被释放出来 ;释放出的资源诱使家畜不喜食的种群大量拓殖 ,从而出现优势种更替。因此 ,植物个体小型化现象及其生态学作用可以很好地揭示过牧条件下草原群落退化所表现出的生产力锐减和优势种更替特征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二维网函数插值法,对羊草草原群落14种主要植物种群的个体分布格局作了分析。 根据网格法获取的数据资料,应用插值公式计算网点值,全部计算过程由电子计算机实现。计算结果由计算机输出并打印出每个种群的个体分布格局图。 分布格局图提供了以下信息: 1.14种植物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 2.聚块的大小; 3.聚块的合计面积。 种群的镶嵌格局图直观的反映了种群之间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并可给出镶嵌体的类型。讨论了研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的取样面积以及应用插值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植物群落组织力测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郝敦元  高霞  刘钟龄  钱进  莘智 《生态学报》2004,24(8):1671-1677
在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 ,根据 198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 (N4 3°38′E116°4 2′)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群落 :羊草 大针茅草原群落生产力动态监测和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的监测数据 (每年 9次采样 ,15 d一次 ,每次 2 0个 1m2样方 ) ,计算物种累积频率 fi、累积相对生物量 mi、累积植株相对高度 hi。定义 li=10 0 0 fi· mi· hi 为草原植物种群组织力参数 ,全部种群的组织力参数可作为群落的组织力参数。组织力参数有显著的分异性 ,按大小排序 ,可确定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等级和互补效应。不同等级的物种占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是群落自组织的根源。种间互补作用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环境波动 ,维持群落生产力的自组织机制。用不同时段的短周期数据得到的原生群落组织力参数与用长期监测数据得到的结果表现了相同的等级关系 ,而退化草原群落的植物种群组织力参数则表现出等级关系的显著差异。可以认为物种间的等级关系和互补功能体现了群落的组织力。故组织力参数可用于评定群落组织力  相似文献   
4.
草原群落退化与恢复演替中的植物个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义植物个体小型化是在草原过度放牧条件下 ,草原植物植株变矮 ,叶片变短、变窄 ,节间缩短 ,以及根系分布浅层化等性状的集合。小型化个体的生态学属性介于环境饰变与生态型之间 ,特称之为扰动响应型。个体小型化逆转过程表现出集体行为 ;小型化个体具有维持其形状的保守性 ,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 ;小型化的逆过程即正常化过程 ,与演替时间有关。个体小型化是过度放牧下群落生产力衰退的重要表现 ,是对过度放牧的负反馈机制。在草原群落退化演替机理研究中 ,对个体小型化的深入认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3年至今12年定位监测的结果,提出了一个描述典型草原在过大的牧压下退化和封育恢复演替的数学模型。建模的生态学公设是:1.植物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环境因素视为均匀一致;2.退化和恢复演替进程中尚未发生植物种的消失和侵入;3.牲畜采食将增大牧草死亡率;4.草原群落内植物种群的竞争存在一个优胜顺序;5.植物种群增长遵循逻辑斯蒂克规律。对这一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说明:1.退化草原长期围封后可恢复到顶极状态;2.随着牧压的增强,草原群落将达到一个新的退化状态;3.退化过程和恢复过程的轨迹是不同的;4.草场改良措施改变了草原群落的演替轨迹和速率,使优质牧草在较大的种群尺度下向顶极状态演替。  相似文献   
6.
植物群落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在中  郝敦元  杨持 《生态学报》1984,4(3):237-247
本文给出一种研究植物群落种群分布格局的新方法。该方法与英国著名生态学家Greig-Smith提出的“邻接格子样方法”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用计算机算出的结果,具有令人满意的精度。当计算完毕后,机器能打印输出植物种群斑块大小、斑块在样地平面上分布的状况,样地上某种植物斑块的总面积,种群个体的总数等有关信息。 2.适用于天然植物群落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本文讨论了处理数据时采用的计算公式,所依据的数学原理以及如何确定输出界限(舍入界限)等问题。 此外,文中还叙述了用该法对随机相嵌几何斑块图形,人工模拟草地样方进行处理的过程和计算结果分析。 源程序是用BASIC语言编制的。  相似文献   
7.
多维球面模型应用于草原监测数据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分析归纳草原监测多元数据的新数学方法,多维球面模型。M个物种所组成的草原的状态可以用M元向量来表示,向量的长度用来表示草原的量值,向量的方向表示草原组成。从草原监测的角度,草原的相对组成是更重要的,成份变化的比率更能说明问题。在处理草原监测数据中使用向量等比系列和向量等差系列是可行的。等比系列比较能反映生物几何增长的本质。为了纠正中间过程被忽略的弱点,要坚持逐年监测,逐步分析,或使用滑动平均。二阶趋势值可尝试用于解决时间滞后问题,卡门滤波用于降低预报误差。因为草原监测需要使用分种数据,必须以人工监测记录为主,再辅以其它高科技手段,如遥感。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自1983年起在锡林河中游对放牧退化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占优势的草原群落变型进行封育恢复实验与长期监测。每年在植物生长季以15天为间隔进行取样测定,即每年测定9期,每期做10或20个1m×1m的样方。测定项目包括:群落中各植物种群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密度、高度、花(果)枝数等。还采用改进的样方方差法监测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并同时在保护良好的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群落中进行测定取得完全对应的数据,作为对照系列。以上两种群落的土壤水分与养分动态的长期监测由本站土壤组承担。根据连续十二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对退化草原群落的性质与特征提出以下的认识,并对退化草原恢复演替的驱动因素进行厂探讨。1.草原退化演替阶段是与一定强度的放牧压力保持平衡而相对稳定的群落变形,退化阶段取决于牧压强度与持续的年代。2.当群落退化到冷蒿为主要优势种的阶段时,与原生群落的种类组成相比,只发生一定的数量消长变化,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3.退化群落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的均匀性较高,随着恢复演替的进展,因一些种群斑块增大而使空间不均匀性增强。4.退化群落与其原生群落的种—生物量关系呈对数正态模式,其演替过渡阶段成为分割线段模式,也反映出群落资源分配格局与群落空间格局的关系。5.退化草原的显著特征是植被生产力下降,冷蒿群落的生物量下降到原生群落的30%~40%,家畜嗜食的植物种减少50%~70%总生产力不足原生群落的30%。6.退化群落在自然封育条件下能够迅速恢复的原因,可归结为植物在削除放牧干扰后的种群拓殖能力与群落资源(水分,矿质养分等)的剩余。群落资源条件是种群拓殖的物质基础,从而成为恢复演替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杨持  郝敦元  杨在中 《生态学报》1984,4(4):345-353
本文用二维网函数插值法,对羊草草原群落14种主要植物种群的个体分布格局作了分析。 根据网格法获取的数据资料,应用插值公式计算网点值,全部计算过程由电子计算机实现。计算结果由计算机输出并打印出每个种群的个体分布格局图。 分布格局图提供了以下信息: 1.14种植物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 2.聚块的大小; 3.聚块的合计面积。 种群的镶嵌格局图直观的反映了种群之间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并可给出镶嵌体的类型。讨论了研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的取样面积以及应用插值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