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中国四川报春花属(Primula L.)一新种——小繸瓣报春(P.hydrocotylifolia G.Hao,C.M.Hu&Y.Xu)。小繸瓣报春植株无毛、无粉,叶片多少呈圆形,具纤细的叶柄,开花期叶丛基部无鳞片,球形蒴果藏于宿存花萼,成熟时裂成不规则碎片,显然属于脆蒴报春组(sect.Petiolares Pax)革叶报春亚组(subsect.Chartacea W.W.Sm.&Forrest),并与该亚组的川西繸瓣报春(P.veitchiana Petitm.)最为接近,但后者植物体的各部分均远大于此新种,花序多花,花亦较大,二者之间无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榕属榕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中国的榕亚属植物的15个种和2个变种(分别代表榕亚属的3个组)的nrDNA的ITS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榕亚属是非单系起源,其中榕组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系群,与无花果亚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榕亚属其它组间并未表现出近缘关系。榕亚属的其它5个组构成一单系群并得到中度的支持率。来自中国的种类分别聚在相应的组内。但环纹榕组被分成2个单支,其中来自中国的大叶水榕(F.glaberrima)和环纹榕(F.annulata)构成一个分支,二者表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榕亚属的亚洲特有组印度榕组在ITS树中聚在环纹榕组的另一个分支中,但它与此组其它种的亲缘关系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颜海飞  王凤英  郝刚 《广西植物》2009,29(6):751-757
现存物种的分布格局、遗传结构是当前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变暖等当前因素造成的生境片段化是目前许多报春花属植物濒危的一大原因。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报春花属内的保育遗传学研究进展,期望以此为更好地保护报春花属植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亲缘地理学研究方法可以弥补古生物学难以研究报春花植物历史成因的不足,因此也总结该方法在报春花属内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整理不同地区间的报春花属植物的分化式样,同时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为为研究报春花属植物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新近发表的Primula hongshanensis D. W. H. Rankin, Z. D. Fang &; H. Sun处理为木里报春P. boreiocalliantha的异名, 对近缘的几个种列出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紫金牛属圆齿组果实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产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圆齿组(Ardisia Sect. Crispardisia)16种植物的果实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经观察果实为球形,表面多无毛,稀有柔毛。多数种具腺点,极少数无腺点或不明显,腺点疣状、粒状或横棒状,腺点常与果实表面突起具对应关系。果实表面纹饰大致可分为3种:基本平滑、多皱、波状网纹。某些种不同部位的纹饰差异较为明显。本研究结果对种间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不支持将珍珠伞A. maculosa归并入钮子果A. polysticta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叶绿体微卫星研究鄂报春谱系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园艺植物,其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叶绿体微卫星分析了17个鄂报春野生居群(共278个个体),共发现4个多态性位点(16个等位基因),得到14个单倍型。结果表明鄂报春具有很高的总基因多样性(HT=0.971)和极低的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0.028);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9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这些结果说明早期的生境片断化及有限的种子传播能力是造成当前遗传结构的重要原因。Nst值显著大于Gst值,表明关系相近的单倍型会出现在相同的地区内,同时最小生成树(MST)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最小生成树的两个组中推断出一些古老单倍型,并推测在冰期时湖北和我国的西南地区可能是该物种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7.
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 Hance)亲缘地理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 Hance)的种内亲缘地理学信息,对叶绿体基因组上非编码区trnL-trnF的序列变异进行了分析.获得的20个单倍型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结构.对这些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了三个主要分支:东部分支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四川分支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分支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东部分支分布面积较后两个分支大,并且在东部分支中可以发现一定的演化关系.结合古气候学和地质学信息,推测东部分支中现存的单倍型由冰期时气候变冷导致鄂报春快速迁移而形成,云南、四川分支中的单倍型可能是在各自的避难所中得以保存.同时本文也简要地探讨了鄂报春几个亚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荆属(Cercis L.)约含8种,间断分布于亚洲东、西部、欧洲南部和北美。应用核糖体DNA的ITS基因序列研究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最简约性分析,北美的两个种和南欧、西亚的一个种构成一单系群而隐藏于东亚的种类中。这表明紫荆属北美的种类和南欧、西亚的种类之间的关系比它们的各自与东亚的种类的关系要密切。研究还发现北美洲东、西部的种类可能具较近亲缘。紫荆属以白令陆桥或北大西洋陆桥为迁移途径的可能性似乎都不能排除;北半球的生物地理分布式样可具有复杂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植物园是通过人工模拟区域自然环境和群落结构,实现物种多样性高度富集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教育、资源储存和开发利用的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园中的应用,将产生数字化植物园。在研究数字化植物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化植物园定义,并以华南植物园的数字化建设内容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植物园的信息技术体系、虚拟植物和专类园智能化管理技术等理论与技术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