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盲蝽科一新种二新记录(半翅目:盲蝽科)杨勇奇,郝俊(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处巴彦浩特750304)能乃扎布(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010022)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阿拉善台地,位北纬37”24’一42”47’,东经97”11’一1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Nash〕在尾矿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3、6、8和13 a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返青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对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种植3、6、8和13 a,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均在快速生长期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生长期.随种植年限增加,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枯黄期茎的全氮含量以及返青期全株的全氮含量均逐渐升高;返青期茎和叶的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茎的全氮含量以及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种植8 a最高.在种植6、8和13 a,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低,而快速生长期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却最高.随种植年限增加,返青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而返青期茎和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却逐渐降低;在种植8 a,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以及枯黄期茎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低或较低,而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茎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以及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高.在相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茎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明显低于根和叶;总体来看,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高于叶,而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却低于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和生长期推移,香根草能够合理分配氮素资源,使其在煤矸石山立足,据此认为,香根草可用于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但种植年限不宜超过8a.  相似文献   
3.
陈超  刘洪来  杨丰  王丽学  郝俊 《生态学报》2014,34(19):5494-5502
以虚实并存耕作理论为指导,运用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技术,采用野外观测、实地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对羊草草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提高了羊草草地植物高度、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增加了优良类牧草所占比例和载畜力;运用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技术改良羊草草地使每公顷草地植物生产层平均每年增加直接经济收益为1119.0元,动物生产层增加直接经济收益2142.0元,前植物生产层潜在(固碳)经济效益为219.5元。通过样地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措施适用于大面积改良羊草草地和其它优质高产的根茎型草地。  相似文献   
4.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根草在矿区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该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和15 a的香根草为对象,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对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根、茎、叶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种植年限为5 a时最大,15 a时最小。(2)茎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15 a时最大(37.3%),叶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5 a时最大(36.1%),根生物量分配比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基本保持在30%左右。(3)种植年限为4、5、8 a时,地上部总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种植年限为5 a时,叶面积与根、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与茎生物量呈等速生长关系。不同种植年限间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虽然没有一致规律,但体现了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物量分配的特点,且显示了其特别的生长方式和资源分配策略,为今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17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香根草根系及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季节动态。并利用Spearman、NMDS、RDA和Mantel-test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AMF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土壤理化性质、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均表现为夏季显著高于春秋两季。(2)3个季节根系中共得到127个OTUs,根际土中共得到258个OTUs,根和根际土中共享96个OTUs,共分离鉴定4科7属AMF,球囊霉属Glomus是该煤矸石山的优势属。(3)根系中AMF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随季节变化先降后升;根际土中AMF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变化先降后升,但丰富度指数随季节变化呈递减趋势;春季根际土香农、Chao1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根系,夏季根际土Chao1指数显著高于根系。(4)NMDS分析表明,夏季根系AMF群落分布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Spearman分析表明,根系全钾含量与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丰富度指数显著负相关。RDA分析表明,AMF群落组成在根系春季和夏季、根际土夏季和秋季与全磷、全氮、全钾和速效磷正相关,与有机质负相关。Mantel-test分析表明,pH、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磷和采样季节极显著影响菌根侵染率,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孢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郝俊  陈超  王建立  杨丰  刘洪来 《生态学报》2017,37(11):3816-3823
景观界面是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对界面表层土壤(0—20 cm)温度进行季节性监测;采用移动窗口法、野外测定和室内统计相结合,对以土壤温度为参数的界面宽度的大小进行了判定;对研究区3个功能区土壤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四季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分别为9.8,26.5,15.4℃和4.8℃;人工草地-农田景观春、夏、秋、冬四季土壤温度界面宽度随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由宽变窄的变化规律,分别为37,32,27 m和24 m,土壤温度界面在人工草地系统的影响域变化与总界面宽度保持一致。研究区四季农田功能区系统、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和人工草地功能区系统的平均土壤温度为14.0,14.1℃和13.9℃,春季、夏季和冬季研究区3个功能区的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差异,秋季农田功能区系统与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二者与草地功能区系统差异极显著。建议对研究区采用12—18 m的宽度进行草田间作,为丰富界面理论及"退耕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