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土栽培对麻竹笋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不同栽培模式对麻竹笋品质影响,提高竹林经济效益,采用培土栽培和不培土栽培两种方式,通过研究麻竹笋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呈味物质及氨基酸含量,分析了不同培土栽培对麻竹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土栽培的麻竹笋个体重量、基茎、长度及可食率较不培土栽培竹笋分别显著提高了28.09%、12.76%、19.61%、23.53%,箨壁厚度显著降低了46.43%。(2)培土栽培的麻竹笋灰分、蛋白质、脂肪及淀粉含量较不培土栽培竹笋分别显著下降了10.08%、12.77%、26.09%、48.84%,而还原糖、可溶性糖、水分及维生素C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3)培土栽培的麻竹笋单宁、草酸、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较不培土栽培竹笋分别下降26.32%、20.26%、39.12%、25.47%。(4)培土栽培的麻竹笋氨基酸总量较不培土栽培竹笋显著增加了26.08%,其中的苦味、芳香类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均下降,但甜味氨基酸占比则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培土栽培可以改善麻竹笋外观形态,同时增加竹笋甜味、减少粗糙度和酸涩味,从而使竹笋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麻竹山地笋用林凋落物发生、分解及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福建省漳洲市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凋落物的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发生、养分浓度及养分归还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都呈双峰型;分解失重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呈明显的负指数相关;凋落物分解剩余物N和P浓度呈升-降-升的变化规律,K则在前期流失强烈,中期平缓,后期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管理方式对锥栗林(Castanea henryi)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为锥栗林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的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分析和比较了生产上典型的5种经营管理方式下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天敌与害虫个体数量比例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锥栗林林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最高值在6月,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在5月,但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低不同,管理精细未用药型锥栗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管理撂荒型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最高;相对锥栗林管理撂荒型,其它各种经营管理方式都明显地降低了下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下木层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相差较大;管理精细未用药型林冠层天敌与害虫个体数量比例相对最高,波动变化较大,自然控害能力最强;管理精细的锥栗林主要害虫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tus)、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栗链蚧Asterolecanium castaneae(Russell)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管理撂荒和管理粗放的锥栗林。【结论】不同经营管理方式对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有较大影响,对锥栗林科学的精细管理有助于对主要害虫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毛竹材用丰产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毛竹材用丰产林234块标准地材料,研究出毛竹材用丰产林密度效应的数学模型W=0.230518N~(0.967324)D~(2.060102),并对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和边际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材用丰产林分密度总的生产弹性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毛竹生产力还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边际产量分析结果,如增加密度,还可提高竹林产量.该研究为毛竹材用丰产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吊丝单竹笋期叶片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不同年龄的吊丝单竹株在不同发笋时期、不同竹冠部位的叶片比叶重、光合、呼吸性状及N、P、K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在不同发笋时期、不同竹冠部位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异。比叶重发笋盛期高于初期和末期,随着竹株年龄增大而减小,随着竹冠的升高而增大;净光合速率盛期高于初期,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初期高于盛期,并且不同竹龄、不同竹冠部位之间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N、P、K含量由发笋初期至盛期逐渐减小,N含量以1a>2a>3a,以竹冠中部最高,P、K含量则随着竹冠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竹株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为经营管理吊丝单竹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分形理论对杉木纯林(19年生)、毛竹纯林(19年生)、6种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19年生)的土壤团粒结构进行研究,建立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对土壤性质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土壤>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越大,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的结构与稳定性就越好;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与水稳定性团聚体(>0.25 mm及>5.0mm)含量及结构体破坏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土壤性质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为毛竹杉木混交林的栽培管理,土壤肥力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东山岛滨海防护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 amoenus)混交林群落的稳定性,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生态位。结果表明,群落总体的种间联结呈现不显著的正关联(VR=1.72,W=20.625),表明群落处于不稳定的动态演替状态。花吊丝竹和马缨丹(Lantanacamara)、梵天花(Urenaprocumbens)和木麻黄表现出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和共现性(PC≥0.7, OI≥0.8, DI≥0.8)。马缨丹等外来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与花吊丝竹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从而与花吊丝竹具有较高的正联结,使得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滨海防护林生境单一,优势物种习性相似,使花吊丝竹与多数物种形成强的正关联。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强的正关联与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有关。种对间强的正关联以及外来物种潜在的生存优势可能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雷公藤根、茎、叶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含量,掌握雷公藤甲素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浓度在7.75~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雷公藤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值为1.578%,该方法回收率较好。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部位甲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根、茎,雷公藤叶片具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7~8月采收的雷公藤叶片甲素含量最高,11~12月雷公藤根部甲素含量达最高。雷公藤不同器官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为雷公藤人工采收、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带状采伐毛竹林对竹林恢复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福建省建瓯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 m(处理1,C1)和7 m(处理2,C2)2种采伐宽度,以不进行采伐处理为对照(CK),研究采伐后当年新鞭生长期(I时期,2018年10月)和采伐后次年新立竹生长期(Ⅱ时期,2019年6月)新竹生长相关指标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C1、C2、CK处理的出笋数量分别为2 227、2 650和1 955株·hm-2,且C2与C1、CK差异显著(P<0.05);退笋率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C12。(2)2种采伐处理的胸径(DBH)显著低于CK,表现为CK>C2>C1。(3)采伐后Ⅰ时期和Ⅱ时期相比,土壤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增加,全氮(TN)和全碳(TC)含量降低;采伐后I时期的C1、C2处理中土壤TN、TP、TK和TC含量均大于CK,但采伐后Ⅱ时期的土壤TC含量小于CK。研究认为,带状采伐能提高出笋量和立竹数,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7 m带状采伐竹林恢复状况整体上优于5 m带状采伐。  相似文献   
10.
ABA对红锥、苦槠种子发育和萌发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提取和测定红锥和苦槠发育过程中果实内ABA含量,并用不同浓度ABA喂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外源ABA的敏感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ABA对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红锥和苦槠种子发育过程内源ABA含量逐渐上升,达到高峰的时间分别为11月5日和10月5日,随后ABA含量均逐渐下降。成熟采收时果实内ABA含量比高时峰小8-9倍,随着果实的发育种子对外加ABA的敏感性逐渐变小,外源ABA浓度10^-4mol/L可以完全抑制11月25日(红锥)笔10月15日(苦槠)前种子发芽,但对成熟的种子10^-2mol/L ABA亦不能抑制发芽。ABA对成熟前期胚贮藏蛋白质合成无影响,但能促进成熟后中后期胚的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ABA维持红锥和苦槠贮藏蛋白质全盛和积累作用表现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