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为探讨表型可塑性和局域适应在其入侵中的作用,在高、低海拔的两个样地内,测定了来自云南南部640~2450 m海拔范围的6个种源的紫茎泽兰种群的株高、冠宽、分枝数和高温半致死温度(HSLT).结果表明,在高海拔样地,各种群紫茎泽兰株高、冠宽、分枝数和HSLT(2130 m的哀牢山种群除外)均显著低于在低海拔样地,紫茎泽兰各种群的株高、冠宽和分枝数的可塑性指数(0.881~0.975)均较大,而HSLT的可塑性(0.052~0.200)较小.无论在高还是低海拔样地,紫茎泽兰的株高、冠宽和分枝数在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HSLT在种群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其在种群间的差异仍小于其在样地间的差异.在高海拔样地,紫茎泽兰各种群的分枝数与种源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在低海拔样地,紫茎泽兰的HSLT与种源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局域适应特征.表型可塑性和局域适应均与紫茎泽兰的入侵有关,但前者的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了解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是有效控制其入侵的前提。生物阻抗假说认为,入侵地本地植物群落中的许多生物因子及生物过程能够抵御外来植物入侵。但关于群落抵抗外来种入侵的主要机制,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论。本文综述了群落中物种功能特征的多样性以及与外来种功能特征的相似度、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以及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以及以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未来研究应该注重不同条件下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竞争强度下,植物与食草动物的相互作用;植物、动物及土壤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入侵生态学理论,而且对于预测外来植物未来的扩散范围,合理有效地管理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入侵,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地区附生与非附生植物叶片对雾水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蒸馏水喷雾(模拟雾)法,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干季中10种附生植物和非附生植物叶片水势(Φ)、相对含水量(RWC)和吸水量的变化,探讨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吸收雾水的能力.结果表明,随喷雾时间的延长,植物叶片Φ、RWC和吸水量均升高,说明附生植物和非附生植物叶片都能吸收雾水,但附生植物叶片吸水后Φ升高明显快于非附生植物.附生植物附着实蕨和爬树龙叶片吸水快、RWC变化大,表明其叶片吸收雾水的能力强;贝母兰和掌唇兰叶片吸水能力低于非附生植物中的穿鞘花和野靛稞,但高于其它4种非附生植物.傍晚雾生之前附生植物叶片Φ显著低于清晨,表明夜间附生植物叶片吸收了雾水;而非附生植物傍晚叶片Φ与清晨水势差异不显著,夜间几乎不吸收雾水.除贝母兰外,附生植物叶生物量分数高于非附生植物,利于其吸收雾水.由于西双版纳地区干季多雾,该区植物叶片最低水势均在-0.8 MPa以上,水分胁迫不严重.  相似文献   
4.
闽南第四纪晚期沉积硅藻组合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闽南泉州湾外台湾海峡西部756柱状剖面和厦门岛GT剖面岩心进行系统的硅藻分析研究,获得硅藻161种和变种。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变化,结合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的计算机运算结果,756柱状剖面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5个硅藻带,GT剖面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6个硅藻带。根据硅藻组合序列,探讨其第四纪晚期古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气孔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气孔的发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影响气孔发生的基因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探究植物入侵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植物入侵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过去10年, 生态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推动入侵植物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深入解析外来植物入侵机制, 为其防控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进展: 首先是外来植物生物学特性、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植物入侵的调控作用; 其次是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后介绍了外来植物入侵的类比研究范式——本地植物入侵, 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入侵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这些研究进展, 本文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包括: (1)研究对象从单一物种扩展到多物种比较; (2)研究地理范围从局域尺度扩大到纬度梯度格局; (3)入侵机制从单一理论验证到综合阐释多个假说。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一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通过对大量孢粉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各组段的孢粉植被类型、气温带类型及干湿度类型,并结合岩性资料,对各时期的古气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时期曾发生过四次古气候阶跃事件的结论,认为构造运动、火山喷发事件和碳旋回是控制盆地古气候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群小桐子光合及形态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桐子(Jatropha curcas)9个种群的叶氮分配、光合能力、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种子产量等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桐子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与叶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系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小桐子的最终生物量受光合能力和形态特征的共同影响;生物量与种子产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多数参数在小桐子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不是小桐子种群产生遗传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其他8个种群相比,瑞丽种群的各项生理指标、生物量及种子产量均处于较优水平,在今后小桐子的大面积推广及杂交育种时可优先考虑该种源,但对于其适生范围及抗逆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外来入侵植物对环境梯度和天敌逃逸的适应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化假说认为, 在入侵地外来种能发生遗传变化, 以适应新的环境, 最终成功定殖和扩散。种内或种间杂交、遗传漂变、新环境带来的新的选择压力等是促使外来种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在入侵地, 响应来自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选择压力是外来种发生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外来植物如何通过进化适应入侵地的纬度、海拔等非生物环境和天敌逃逸等生物环境。关于外来入侵植物对纬度和海拔等环境梯度的适应进化, 本文在强调表型进化研究应与分子标记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 介绍了一些同质种植园实验和交互移植实验。关于外来入侵植物对天敌逃逸的适应进化, 本文主要介绍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和修正的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 及其在理论上和验证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 本文介绍了氮分配的进化假说, 该假说认为天敌逃逸可使外来入侵植物降低叶氮向防御的分配, 同时增加氮向光合的分配。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白晋纪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一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通过对大量孢粉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各组段的孢粉植被类型,曙带类型及干湿度类型,并结合岩性资料,对各时期的古气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时期曾发生过四次古气候结论,认为构造运动、火山喷发事件和碳旋回是控制盆地古气候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