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2002年春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2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53个样品,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31个硅藻属的80个种和变种;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有17个种,斜纹藻属(Pleurosigma),有8个种和变种;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为3.48×10^3cells·L-1,占28.54%;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1.43×10^3cells·L-1,占16.98%;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0.71×10^3cells·L-1,占9.85%.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1230E断面的站位,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31~32°N断面的站位.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0.43×10^3~23.3×10^3cells·L-1,平均4.61×10^3cells·L-1;在123°E、30.5°N的DDl5站位,无论表层还是中层,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表层,1.85×10^4cells·L-1;中层,2.33×10^4cells·L-1).从水平分布看,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从垂直分布看,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株中肋骨条藻生长特性及RAPD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地理株骨条藻形态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和描述 ,鉴定为中肋骨条藻 ,但发现在刺长、细胞间隙、细胞链形态、链上细胞数 ,色素体个数方面存在差别 ;通过不同 N∶ P营养盐实验 ,结果表明 ,在 N∶ P为 16∶ 1时 ,东海株和胶州湾株中肋骨条藻均得到最大生长率 ,分别为 1.6 6 d1 和 1.5 3d- 1 ,东海株中肋骨条藻最大生长率要高于胶州湾株中肋骨条藻 ,这表明在不同的海域环境条件下 ,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均有各自地域性特征。应用 RAPD技术对两地理株中肋骨条藻进行鉴别 ,以其全 DNA为模板进行 RAPD扩增 ,两不同地理株的中肋骨条藻表现不同的 DNA多态性 ,同样以各自的小亚基片段为模板进行的 RAPD扩增条带也表现出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 ,两株中肋骨条藻应为种下的不同变种或亚种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区基本特征初探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76  
对长江口邻近海域与赤潮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迁移、聚集、休眠以及竞争等的一些主要环境特征,如流系结构和水团、冲淡水及其转向、上升流、锋面、营养盐的输入及其来源、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等进行了综述,对该海域赤潮发生的历史记录从时间、地点、赤潮类型等方面作了归纳分析,并对2002年在该赤潮发生区开展的现场调查的初步结果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4.
香港及珠江口海域有害赤潮发生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颜天  周名江  邹景忠  钱培元 《生态学报》2001,21(10):1634-1641
回顾了香港及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和藻毒素污染的历史及研究状况,结合3种代表赤潮藻种最适光温盐生长实验,4种不同形态氮营养盐对几种常见赤潮藻种生长影响实验,以及不同营养盐,温度,盐度条件下赤潮藻群落变化过程实验,初步探讨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子在香港和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东海原甲藻修订及与相关原甲藻的分类学比较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分析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显微结构,并与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 Stein)模式种和Schiller的钝头原甲藻的描述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个体大小具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远超出了同种个体因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形态变化范围.从细胞形态及其表面结构可以判断,日本、韩国海区所记录并报道的“P.dentatum”与我国东海的东海原甲藻应属同一种.因此可以认为,我国东海赤潮高发区以及在韩国、日本海区的出现的高生物量(high biomass bloom—forming species)赤潮原甲藻不是Stein所发表的具齿原甲藻。而是东海原甲藻,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其种名应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