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江清节洲水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2018年2月对该水域鱼类群落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于5目8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68.4%。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鱼类群落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y)、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和刀鲚(Coilia nasus)。按生活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78.9%;在空间上,中上、中下和底层鱼类分布较为均衡,占总种数的比例依次为36.8%,28.9%和34.2%;从食性上划分,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4.7%和39.5%。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别为0.820~1.711,0.601~0.981,1.640~3.423和0.249~0.59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春夏季与秋冬季的Margalef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数在时间和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鱼类群落呈现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因此,建议加强该水域鱼类资源的监测和保护,以维护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江豚栖息地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2.
长江江豚主要栖居在近岸浅水水域,喜好泥沙质类型的河岸。但在长江干流,有很多自然河岸被固化,河岸固化给长江江豚分布和栖息活动造的影响仍不甚清楚。2016年3月—2017年1月,对长江干流2个自然河段江豚的数量和分布做了12次考察,并收集了这2个河段岸型的相关数据,来分析固化河岸对江豚栖息活动的影响。12次考察累计发现江豚215头次,平均每次考察观察到江豚(17.92±7.09)头次。研究区域的固化河岸约占岸线总长的59%,分析发现,仅约13.9%的江豚分布在固化河岸水域,86.1%的江豚均分布在自然河岸水域。江豚在单位河岸长度的分布数量与该段固化河岸长度所占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639,P0.01)。在自然河岸,分布在近岸50 m水域的江豚占31.8%,而在固化河岸,仅观察到2头江豚活动在近岸50 m水域内。由此可见,固化河岸对江豚的近岸分布有明显影响。调查还发现,安庆城区建设带约10 km江段12次考察均未发现江豚分布,城区建设带可能对江豚栖息已造成严重影响。长江干流的固化河岸所占比例非常高,研究结果提示这可能导致长江干流江豚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加剧,在制定长江江豚保护措施必需慎重考虑此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 TS)及其与鱼体长度的关系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我国广泛分布的鲤科经济鱼类鲤(Cyprinus carpio)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研究对象, 选择湖北省宜昌市隔河岩水库的一处僻静库湾作为实验地点, 于2017年5月1—20日采用绳系实验法和Simrad EY60型(频率120 kHz)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 在环境干扰小的实验网箱里逐一测量单体实验鱼游动状态下的目标强度, 由此构建2种鱼的目标强度与个体大小关系式。用于实验的鲤和鳙均为26尾, 其全长分别为19.9—29.6 cm和49.2—74.2 cm, 体重分别为175—461 g和1200—4700 g, 实验所测TS值分别为 –59.35— –45.20 dB和–34.22— –17.49 dB。回归得到实验鱼目标强度(TS, dB)与全长(TL, cm)关系式(1)鲤: TS = 29.84×lgTL – 95.23 (R2 = 0.74, P<0.01), (2)鳙: TS = 35.88×lgTL – 90.33 (R2 = 0.83, P<0.01)。同时选择一个小型封闭水体(盐龙湖)“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捕捞之前的鱼探仪调查数据作为分析实例, 通过本文鳙TS-TL关系式估算全湖鱼类资源总量为89360 kg, 折合40.1 g/m2, 捕捞产量(73610 kg)与之较为接近,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目标强度测定及其与体长关系式的合理性, 有助于丰富我国内陆水域鱼类资源水声学评估技术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4.
2021年5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抛网相结合的方法,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7科27属。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群落优势种。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争夺饵料资源的凶猛性鱼类比例达到2.4%,体长分布显示夹江中存在大量长江江豚无法摄食的大个体鱼类(17.5%)。夹江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别为1.955~2.181,0.794~0.820,2.952~3.856和0.705~0.730。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平均拥挤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夹江优势种鱼类可能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建议清理鳡(Elopichthys bambusa)、翘嘴鲌、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乌鳢(Channa argus)等凶猛性鱼类及其他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的鱼类,及时捕捞全长超过25 cm的鱼类,补充投放鲢、似鳊、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等长江江豚偏好摄食鱼类。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养或易地保护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其水体中常含有病原菌且易引起江豚发病, 探讨长江江豚的细菌性疾病诊疗方法十分必要。文章利用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合血液检测结果, 对安庆西江围网内一头患病江豚进行了病原确诊, 结果发现患病江豚的致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魔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依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综合患病江豚的整体状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系统治疗, 结果预后良好。研究的成功开展为江豚、海豚等鲸类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高产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珠三角高产池塘养殖环境状况, 分析珠三角高产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池塘水质的相关性, 研究于2016年7—8月对珠三角地区6种主要高产养殖模式30口池塘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共采集浮游动物55种, 其中原生动物17种、轮虫2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5种。6种养殖模式池塘中, 大口黑鲈S池塘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 为34种; 草鱼池塘最少, 为18种。(2)30口池塘共记录优势种8种, 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各4种, 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不占优势。在6种养殖模式池塘中, 优势种也仅包括原生动物和轮虫, 优势种种类数变化范围为5—8种。(3)30口池塘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 分别为21354 ind./L和9.36 mg/L。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种养殖模式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RDA分析结果表明, TP和pH是影响珠三角池塘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采用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 6种养殖模式池塘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 6种模式养殖池塘均处于α-中污状态, 且以草鱼池塘的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首次利用浮游动物对珠三角高产池塘进行水质评价, 研究结果可为池塘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安庆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江豚生存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安庆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进而评价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生存状况, 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西江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共采集浮游动物55种, 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7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6种。4个季节间浮游动物种类数差异较大, 夏季种类数最多, 为39种; 冬季种类数最少, 仅为16种。(2)全年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115 ind./L和1.735 mg/L, 且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且夏季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3)全年共记录优势种12种, 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6种、桡足类2种; 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差异明显。(4)采用浮游动物生物量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西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 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西江水体处于α-中污状态, 表明西江水质基本上满足江豚生存需求。(5)依据浮游动物的现存量, 估算出西江食浮游动物鱼类的渔产力为54340.2 kg, 相应地可满足36头江豚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长江故道这种特殊水体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 还对迁地保护区江豚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呈斑块状分布在长江干流,对栖息地有明确的选择性。流态是栖息地水文环境的核心内容。为研究长江江豚对不同流态的选择性,本文根据1993-2021年对长江下游15次样线考察记录到的412次,合计1 117头江豚个体的栖息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长江江豚在分汊河段几种流态中,目击率和集群规模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枯水期洲头分流区目击率明显低于丰水期(P < 0.05),枯水期河口汇流区目击率和集群规模却明显高于丰水期(P < 0.05)。结果提示丰水期或枯水期部分流态中江豚栖息活动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江豚自然保护区重要栖息地管护提供指导,特别是枯水期应该加强河口汇流区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