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小麦日长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2.
韩美清  赵致 《生命的化学》2003,23(3):229-231
本文综述了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特点、发生机制和传导途径,及其作为一种抗病毒防卫机制,在植物基因调控表达、改良植物抗病性和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石斛药材品种繁多,外观鉴定较困难,为保证药材临床疗效,药材品种溯源是关键。本研究以60份贵州赤水产金钗石斛(包括鱼肚兰,竹叶兰和圆茎兰三种种质,各20份)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并作为PCR扩增模板,扩增核糖体ITS2和叶绿体psb A-trn H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金钗石斛三种种质核糖体ITS2共有序列相似度达96.69%,两两比较,相似度均为100.0%,长度分别为圆茎兰491 bp、竹叶兰492 bp、鱼肚兰493 pb;3种种质叶绿体psb A-trn H共有序列相似度达87.32%,两两比较,相似度均达99.0%以上,长度分别为圆茎兰465 bp、竹叶兰534 bp、鱼肚兰469 bp。两条基因在种内遗传变异较小,均不能区分金钗石斛三种种质。在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中,ITS2可将金钗石斛与其他物种区分开,但psb A-trn H不能,可将二者组合作为贵州赤水产金钗石斛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4.
生于蓼科植物上的小帽壳孢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静  曾桂萍  赵致  李忠 《菌物学报》2016,(9):1056-1060
报道生于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叶片上的小帽壳孢属Pilidiella一新种。对该种结合形态描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明晰其分类地位。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梭形至长椭圆形,基部钝尖,27.9–34.2×5.4–7.6μm,长宽比4.7–5.8,明显区别于该属其他种,故将其定为新种,命名为贵州小帽壳孢Pilidiella guizhouensis。研究标本保藏于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  相似文献   
5.
贵州野生钩藤生长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野生钩藤生长环境、气候状况、土壤理化特性及蕴藏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野生钩藤资源分布在海拔450 ~1 250 m范围内,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大部分分布在阴坡,主要生长在林下的坡地,坡度从30~70度不等,多有岩石;伴生植物主要是高大乔木,其次是灌木,还有带刺的蔷薇科藤本植物及喜阴的草本植物;钩藤生长地土壤类型属于壤土,土壤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pH属于酸性范围,碱解氮在缺乏范围,土壤有效磷比较低,土壤速效钾属于丰富水平.野生钩藤资源蕴藏量很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SSR标记的贵州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2份薏苡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用11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4~20个,平均9.55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3048~0.9238,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8255。利用UPGMA聚类分系法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类,该划分结果与根据地理来源、种质系谱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SSR分子标记辅助的种质改良是薏苡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道地苗药对对参生长立地环境、气候状况、土壤理化特性及蕴藏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对参生长在中缓坡地带或较陡山坡上的小块平洼地;岩石较多,岩土比达1:1以上;对对参生长地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阳光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中氮元素的含量丰富,而速效磷、钾的含量则较少;表明对对参是一种喜阳、喜热、喜湿及喜氮的植物;对对参资源蕴藏量少.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褐斑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晋  刘思睿  赵致  李忠 《菌物学报》2020,39(7):1215-1225
在贵州省施秉县鱼腥草上发生一种新的叶斑类病害,有危害加重趋势。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 ITS和Tef1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该病菌鉴定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系鱼腥草上首次报告。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于该菌菌丝体生长,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宜pH 8,病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光照有利于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48份何首乌种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花粉形状主要为椭球形,少量为长椭球形和近球形,部分种质花粉形状正处于椭球形向长椭球形进化的阶段;极面观主要为三裂圆形,部分种质的变异为半球状、四边形、凹陷状或平三角形;赤道面观主要为椭圆形,部分种质为三角形或四边形;萌发沟3条,狭长,几达两极,部分种质的1条或2条萌发沟中部或近极端处隆起,2条或3条萌发沟在极端处相交;表面纹饰为穴状,部分种质的穴中出现小孔。研究结果表明,何首乌物种正处于活跃进化阶段且因区域及生境的差异其进化速度不一致,低纬度地区的种质进化程度较高纬度地区的高,其最初的起源中心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在向低纬度地区迁移过程中其花粉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对苗药果上叶生长立地环境、气候状况、土壤理化特性及蕴藏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果上叶垂直分布在海拔400~1 800 m范围内,生长在陡坡石灰岩地带,所匍匐生长的岩石坡度基本在70°以上,在阴坡或半阴坡,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果上叶生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残土比达0.42,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较好,呈弱酸性至中性;果上叶生长在盐肤木、青杠树、马尾松、荚蒾等乔木及部分缠绕的藤本植物下面,与蕨类和苔藓伴生;果上叶资源蕴藏量很少,处于濒危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