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以成、若虫在再生稻、落粒稻上越冬,越冬虫量最高可达1600头/667 m2,越冬虫量大小与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2)白背飞虱灯诱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灯诱峰期和诱虫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随着白背飞虱不断迁入,田间白背飞虱种群呈增长趋势,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田间种群数量最大,构成田间种群的危害高峰,而水稻抽穗之后,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向外迁出,9月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外地回迁的灯诱峰次虽虫量较大,但对当地水稻威胁较小;(3)沧源县白背飞虱田间最大虫量与5月累积灯诱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0),与越冬虫量以及3、4月累积灯诱虫量无显著关系,5月累积灯诱量又与5月降雨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8),说明5月迁入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种群为害的关键因素.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当地白背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秀兰  李文雄 《生态学报》2005,25(8):1914-1920
以3个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的施肥和播期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的拟合方程,定量揭示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及氮磷肥与气象条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普遍规律符合一元三次多项式曲线,即呈自开花始先降低后升高的单谷曲线变化。氮磷肥与气象条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通过方程特征量而体现。氮水平增加,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增加,动态曲线谷值和峰值均明显提高且出现时间分别提前和推后。磷水平增加,高蛋白强筋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高蛋白中筋品种则增加;高蛋白品种谷值和峰值均提高且出现时间推迟。低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氮磷肥变化不明显且幅度很小。在没有水分胁迫的情况下,光温互作是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形成的首要因子,其次为降水;而气温日较差则为最敏感因子。较高光温条件互作前提下,增加灌浆期温度日较差使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提高,低蛋白品种则降低。高蛋白相比于低蛋白品种更易受氮磷水平和气象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术与椎管减压固定术对胸髓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胸髓损伤患者5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研究组27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术,研究组采用椎管减压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对比两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均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VAS、ODI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显著,Frankel分级情况上升程度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胸髓损伤患者行椎管减压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炎症水平降低,疼痛得到缓解,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整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窝沟封闭和涂氟预防干预乳磨牙预防龋齿的效果,为学龄前儿童乳磨牙龋齿的预防提供新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Cariostat法对150名学龄前儿童乳磨牙进行龋蚀活跃性试验,将其分为龋活跃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检查其乳磨牙患龋情况,计算龋均。随机抽取30名龋活跃高危人群儿童做为实验组1,30名龋活跃低危人群儿童做实验组2,应用窝沟封闭和多乐氟护齿剂同时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同时抽取30名龋活跃低危人群做对照组应用多乐氟护齿剂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于干预后6、12、18个月计算龋病发病率。结果:龋活跃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的患龋率分别为68.75%、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时,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2.3%、11.6%、13.1%,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2.4%、11.8%、23.2%,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实验组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8个月时,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3.2%、12.9%、29.3%,实验组1、实验组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时应用窝沟封闭和涂氟对乳磨牙可以有效防龋,降低学龄前儿童的龋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P、Zn在小麦细胞内的积累、分布及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小麦无性系细胞在含有3 个P 水平(05 、15 、35 m m ol·L-1) 和2 个Zn 水平(0 、60μm ol·L-1) 的MS 培养液中,细胞对P、Zn 的积累、分布特性及交互作用的研究.P 和Zn 在细胞内的积累分别随外施P、Zn 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与缺Zn 比较,加Zn 处理能抑制培养7d 细胞中P 的含量.营养液中05 ~15 m mol·L-1 P 能促进细胞的含Zn 量,但高P 处理即抑制细胞的含Zn 量.小麦细胞壁固定了细胞839 % ~883 % 的P,而外施P浓度越高,则细胞壁中P 分配的比例越大. 在供Zn 条件下,细胞壁截留了细胞中一半以上的Zn(520 ~605 % ) .小麦液泡中P 和Zn 的含量较少,分别为22 % ~38 % 和106 % ~30 %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灌浆期籽粒沉淀值动态变化及氮磷肥与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3个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施肥和播期大田试验,建立了灌浆期籽粒沉淀值动态变化的曲线拟合方程,定量揭示籽粒沉淀值动态变化规律及氮磷肥与播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开花15 d始至成熟,籽粒沉淀值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在灌浆期籽粒沉淀值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特点不同,且基因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各品种沉淀值积累速度的变化决定了成熟时高蛋白强筋品种沉淀值最高、高蛋白中筋品种次之、低蛋白弱筋品种最低.氮水平增加,高蛋白强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沉淀值和曲线最高值降低,高蛋白中筋品种则明显升高;高蛋白强筋品种曲线最高值出现时间提前,而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则推后.磷水平增加,高蛋白品种沉淀值和曲线最高值普遍提高,而低蛋白品种则降低;各基因型曲线最高值出现时间均推迟.氮磷(钾)素平衡配施是形成较高沉淀值的关键.在没有水分胁迫情况下,光温互作是影响籽粒沉淀值动态形成的首要条件,其次为降水;而≥10 ℃积温则为最敏感因子,即在较高光温条件互作前提下,增加灌浆期≥10 ℃积温则提高各基因型品种沉淀值.高蛋白比低蛋白品种更易受氮磷水平和气象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树芹  赖娟  赵秀兰 《生态学报》2012,32(19):6128-6137
以草本花卉植物一串红和石竹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植物生长、氮磷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渗滤液灌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和电导率,其中,黄壤盐分积累速度大于紫色土,而对土壤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脲酶活性随渗滤液浓度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紫色土和黄壤在渗滤液灌溉浓度分别为60%和40%时脲酶活性最强;随渗滤液浓度提高紫色土过氧化氢酶活性略为上升,黄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渗滤液灌溉使两种花卉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但对植物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作用。渗滤液灌溉可提高两种植物地上部的氮含量,对一串红磷含量影响不明显,使石竹磷含量降低,对Cu、Zn含量的影响因土壤和植物的不同而异,但高浓度渗滤液灌溉使两种植物Pb、Cr和Cd含量均提高。结果表明,适当浓度渗滤液灌溉具有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地上部生长发育的作用,渗滤液灌溉不会引起土壤和植物体内重金属过量积累,土壤氮过量积累导致的氮磷营养失调和盐分过度积累是高浓度渗滤液抑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从土壤性质变化和植物生长反应看,渗滤液灌溉浓度以20%—40%为佳。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籽粒降落数值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氮磷肥与播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开花15 d至成熟期间, 籽粒降落数值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并推知醎淀粉酶活性(液化值)呈先降后升的单谷曲线变化。在富钾情况下,氮素增施,高蛋白强筋品种降落数值增加,动态曲线峰值上升且出现时间推迟,而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降落数值则降低,峰值下降且出现时间提前。磷素增施,各基因型品种降落数值均降低;动态曲线峰值、谷值及出现时间因基因型呈不同变化。氮磷(钾)素平衡配施是形成较高降落数值(较低醎淀粉酶活性)的关键。 在无水分胁迫情况下,光温互作是影响各基因型籽粒降落数值动态形成的首要条件,其次为降水;且在光温因子互作中,光合有效辐射为最敏感因子。较高的光温条件互作是形成各品种较高降落数值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则使高蛋白强筋品种降落数值增加; 而以此为基础,在一定水平光照条件限度内,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则使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降落数值增加,超过限度则使其降低。气象条件的影响作用及基因型差异可通过曲线动态变化反映出来。不同基因型降落数值在不同环境条件(氮磷肥水平和气象条件)下变异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VEGF-α诱导对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系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系,通过三维培养来观察卵巢癌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以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来判断细胞因子诱导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三维培养结果表明在VEGF-α组SKOV-3和OVCAR-3细胞可观察到大量、明显的血管样网状结构;细胞划痕试验结果表明卵巢癌细胞系经细胞因子诱导后,其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体外侵袭实验表明VEGF-α能够明显增强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论 VEGF-α能促进卵巢癌细胞系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并明显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