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植被覆盖度的藏羚羊栖息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迪  刘世梁  董世魁  苏旭坤  张翔 《生态学报》2014,34(12):3285-3292
植被的分布及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物栖息地的分布与变化。基于植被遥感影像数据及GIS空间分析,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植被类型要素识别出适宜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区域,对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处于较低水平,低覆盖度植被区域占总植被覆盖区的50%左右,且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均集中在卡尔墩检查站的东南部。植被覆盖度在2000年、2005年、2010年间的增长趋势表明保护区植被对于动物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大,植被的分布表明藏羚羊的活动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而产羔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较低且海拔较高。对藏羚羊取食植被针茅草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分析表明,针茅草原植被覆盖度随时间而有所提高,藏羚羊栖息地的面积可能有所增大,覆盖度分布的变化表明藏羚羊栖息地有向保护区西南方向扩散的趋势。对植被覆盖度与海拔关系的分析表明,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中度海拔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是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地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高寒荒漠区草地动态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的变化对于生物栖息地影响巨大,而关键河流廊道的草地景观动态受气候变化影响更为显著。基于GIS和RS技术,选择阿雅克湖流域典型河流廊道景观,利用1990、2001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并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域和盐碱地面积显著增加,不同覆盖度草地转换频繁,总体上呈退化趋势。景观总体格局变化较大,斑块密度与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而景观形状趋向简单,最大斑块指数增加,分离度降低。水域、盐碱地的增加及草地退化使得NDVI值降低。结合气候变化趋势,降水的增加与气温的升高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湖水水面和水位的增加改变了沼泽的分布,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是我国盐碱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盐碱地动态变化与监测受到关注.基于盐碱化典型区大安市2000、2005和2010年TM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2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序列数据,结合传统景观格局方法分析盐碱地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盐碱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2000—2010年,大安市主要景观类型为耕地、草地和盐碱地,其中,盐碱地和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草地呈减少趋势,盐碱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沼泽和水域,盐碱地呈现出连通性和聚集度增加的特征.大安市年际EVI呈增长趋势,年均E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盐碱地EVI值低于其他景观类型,2000—2012年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稍高于植被覆盖退化的面积,景观类型转化影响了EVI的变化趋势.盐碱地景观演变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地盐碱化的影响大于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5年的NDVI、NPP和GPP多源数据,并结合人类干扰强度等级的构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干扰等级下三江源区生态工程实施前5年和后10年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人类干扰强度和NDVI、NPP、GPP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均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且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草地NDVI、NPP和GPP值明显高于2000-2004年;(2)与2000-2004年相比,2006-2010年草地NDVI、NPP和GPP值的草地退化面积均减少,而2011-2015年退化面积又均增加,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后的5年较前5年草地退化状况得到改善,然而在下一个5年草地又出现退化趋势;(3)在各人类干扰等级下生态工程实施后的5年内70%以上的草地处于改善状态,均出现退化面积比例显著减少,改善面积比例显著增加的趋势,而在2011-2015后5年草地退化面积比例增加,表明生态工程的实施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改善,尤其在重度人类干扰区,草地由2000-2004年的52.71%退化区域到2006-2010年84.95%的改善区域。(4)影响草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距离道路的距离、距离居民点的距离、人口密度、干旱、温度和坡度等,各影响因素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管理和战略制定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模型的三江源区草地濒危保护植物热点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是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分布区。但过去几十年中,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高寒草地严重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本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三江源区40种濒危保护植物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热点分布区。根据最大熵模型估计结果统计,目前三江源濒危保护植物的热点区面积89,438 km~2,主要分布于三江源东部和南部,其中濒危物种大于30种的最热点地区面积485 km~2,主要分布于囊谦县、玉树市、班玛县、久治县和河南县。未来在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最大熵模型模拟的三江源区草地濒危保护植物的热点区将向西北部扩大,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提升。然而,模型模拟还发现,在囊谦县、玉树市、班玛县、久治县和河南县等县市,均有濒危保护植物大于25种以上的热点区域未被重点保护区覆盖,总面积为4,423 km~2。这一区域被划分为可开展畜牧生产活动的一般保护区,受到人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大,应予以更多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