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对胁迫应答因子RpoS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poS是细菌一般胁迫反应的主要调控因子,可以诱导RpoS表达的胁迫条件包括碳源和氮源饥饿、渗透压升高、低pH、温度升高等。在细菌体内,大量环境和细胞内信号参与RpoS的调控。这些调控可以发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降解过程以及活性调节等方面,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RpoS调控机制的阐明对于了解胁迫条件下细菌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分离珠江口未/难培养的浮游细菌,本研究以珠江河口三个样点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了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对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探索。在纯培养实验中,本研究选择了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53株菌;同时,将扩增子分析结果作为分离效果的参考,所有环境样品中共包含3 55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对三个样点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纯培养结果显示珠江口下游珠海样点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中大和虎门样点;免培养则显示虎门样点多样性最高;对比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Z7(R2A)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菌株数和分离类群的α多样性最高,Z1(改良ISP 2)次之;主坐标分析结合韦恩图的结果表明相比其余的培养基,Z1和Z7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群兼具普遍性和特异性,进一步证明了这两种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较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K2HPO4、酵母粉、可溶性淀粉、MgSO4·7H2O、麦芽膏和葡萄糖与特定类群的分离有相关关系,其中K2HPO4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本文通过7种不同培养基对河口微生物分离效果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未知微生物的营养特性时,选择成分和组成更合理的培养基来提升河口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3.
苏飞  应蓉蓉  张慧敏  赵樱紫 《生态学报》2016,36(9):2764-2772
以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06—2015年间刊载的论文为基础数据,应用Cite Space软件,采取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Sustainability Science载文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逐年上升;日、美、德、澳、加5国及东京大学、联合国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茨城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发文量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Komiyama H、Lang D J、Miller T R、Talwar S、Clark W S等是期刊载文引用较多的作者,显示了这些学者在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权威性。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主要聚焦"可持续性"、"气候变化"、"概念框架"、"管治"、"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等热点问题。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学科发展"、"跨学科研究"、"规划机制"、"灾害管控"、"信息管理"、"海岛环境"、"沿海脆弱性评估"、"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3例设为治疗组,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另选取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骨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经随访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经综合评价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此术式具有对骨折部位起到很好的显露及复位稳定等优点,且在治疗效果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式。故此方法安全、有效,不失为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共生菌与昆虫的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生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调控宿主免疫相关基因和微生物种间竞争作用等方式保护昆虫宿主免受病原体的侵染。为维持共生关系,昆虫进化出精细的调控机制避免对共生菌的过激免疫应答,共生菌通过免疫识别信号多态性或化学拟态来降低或躲避宿主免疫系统对自身的伤害。本文在分析共生菌对宿主免疫的功能及其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宿主对免疫应答的精准调控以及共生体系的协同进化,以期为共生菌对宿主免疫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4个有代表性的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L.)品种(‘抗热605’,‘矮抗青’,‘绿优星’,‘七宝青)’为材料,用0.3mmol醋酸铅进行重金属胁迫处理,比较了这4个小白菜品种的抗重金属能力差异。结果表明,Pb胁迫下,‘抗热605’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胚长以及胚鲜重等均高于其他品种,且抑制指数低于其他品种。说明,‘抗热605’的耐Pb胁迫能力最强,其他3个品种依次为:‘绿优星’、‘矮抗青’、‘七宝青’。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废用会导致骨骼肌明显萎缩,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减少及慢肌纤维向快肌纤维类型的转换等。新近的研究表明,NF-κB是废用性肌萎缩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转录因子I,GF-1/PI3K/Akt通路的抑制也参与了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其它诸如TGF-β/Smad、p38通路的参与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在废用时均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本文主要对上述参与废用性肌萎缩中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UD)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和社会问题。针对大多数成瘾性物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普遍还是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近年来,针刺、深部脑刺激(D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性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关注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治疗SUD中的应用。本综述在文献检索(如PubMed、Google Scholar等)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刺、DBS、rTMS、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对阿片类药物、精神活性物质、尼古丁、酒精等不同成瘾性物质的心理渴求、戒断时间、使用剂量和成瘾伴随的情绪、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刺、DBS、rTMS、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成瘾性物质引起的心理渴求、降低物质摄入量、增加戒断时间,同时改善长期使用成瘾性物质引起的认知障碍、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等。如果非药物干预手段结合药物、心理等治疗方式,效果更佳。尽管非药物干预方法在现阶段主要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明确非药物干预手段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功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综述了大规模分析微生物蛋白质组的策略和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自下而上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蛋白质修饰研究方法和蛋白质芯片技术。最后,对沙门氏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共生微生物通过影响昆虫信息化合物的合成或感受来调控宿主的化学通讯,进而影响昆虫的交流、防御、捕食和扩散行为。这种调控作用有助于共生微生物的扩散,但对宿主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并为共生体系的协同进化提供动力。本文围绕近年来共生微生物对昆虫化学感受的影响及其机制展开综述,并分析其进化意义,旨在为昆虫化学生态学理论提供补充,并为开发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