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根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我校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教学内容与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实习的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为促使实习内容由原有的单纯注...  相似文献   
2.
鸭稻共作生态系统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稻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性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亚洲许多国家和我国多个省份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了使鸭稻共作技术模式更好地、史科学地推广应用,还有很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探索和解决,主要包括:(1)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的筛选问题:(2)鸭稻共作模式系统的结构优化问题:(3)鸭子的生态学功能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有关的科学问题:(4)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问题:(5)稻田土壤肥力维持问题:(6)田间日常管理问题:(7)鸭子饲料来源问题:(8)稻田鸭子的疫病综合防治问题:(9)鸭稻共作技术模式的标准化问题:(10)鸭稻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福寿螺是IUCN认定的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华南地区已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福寿螺属于热带软体动物,采用万用电表联接热敏电阻法研究了福寿螺在低温胁迫下的过冷却点,并探讨了不同个体福寿螺在过冷却发生后的死亡率和体内组织损伤。结果表明: 1)各种螺高的福寿螺冷却点均值为-6.96 ℃,范围在-6.21--7.32 ℃之间,恢复最高体温均值为-4.07 ℃,范围在-3.07--4.93 ℃之间,过冷却后维持时间均值为45.97 min,范围在18.60-75.34 min;2)福寿螺的过冷却点大小受螺高影响,螺高35 mm≤H<45 mm的福寿螺过冷却点显著高于5 mm≤H<15 mm、15 mm≤H<25 mm、25 mm≤H<35 mm体型的福寿螺,5-35 mm螺高的福寿螺过冷却点变化稳定;3)福寿螺在发生过冷却阶段的死亡率在23.33%-36.67%之间,不同体型的福寿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4)过冷却后福寿螺死亡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提高,0到15 min内由20.9%提高到100%,过冷却后暴露时间对福寿螺死亡率影响较大;5)发生过冷却15 min后取出的福寿螺,染色后其外套膜有少量红色出现,而肾部和消化腺部未呈现明显红色,低温胁迫已经对福寿螺组织造成了显著损伤。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索福寿螺的生态适应性、扩散北界及福寿螺的越冬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存在几方面问题:生态学科和生态学新专业快速发展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泛与专、深与浅”之间的矛盾、生态学教学的“软”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硬”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对生态学人才的现实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思路与对策:制定生态学专业相关的发展建设规划,适度调整招生规模;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从课堂到田间”、“从软到硬”的转变;发展与推行参与性、互动式、研究型和创新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大生态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生态学“T”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针对生态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福寿螺是首批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近年来,有关福寿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农业危害及防控等方面。其中,关于饥饿胁迫对福寿螺的影响亦有报道,但饥饿胁迫造成其器官组织损伤后的表观结构变化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福寿螺的存活和产卵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福寿螺头部和肝脏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福寿螺在饥饿25 d后存活率达90%以上;饥饿组在25 d内平均每缸产卵量为4.00块,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3块,且福寿螺在饥饿12 d后停止产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头部皱缩并有侵蚀絮状物堆叠,肝脏螺旋结构松散,并伴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和侵蚀状损伤。【结论与意义】短期饥饿(25 d)对福寿螺存活影响不大,但其产卵量受到明显影响,且头部和肝脏存在明显的外表破损。该结果为研究福寿螺入侵机制及防控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水花生和鸭舌草构成的稻田水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低密度(4 株/m2)、中密度(8 株/m2)和高密度(12 株/m2)福寿螺处理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影响,同时结合福寿螺的食物选择性实验分析其相关行为特性。结果表明:1)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1周内水稻密度均急剧下降,高密度福寿螺造成水稻密度下降超过70%,2周后福寿螺危害水稻秧苗的程度减轻;2)各密度处理福寿螺均抑制了水花生和鸭舌草扩散,第8周时高密度福寿螺处理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仅为对照的30%和25%。同时,低密度福寿螺处理中的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不同密度福寿螺处理对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影响不明显;3)水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为负值,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虽为正值,但显著低于对照,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和对照无差异。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迅速,各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福寿螺对水稻、水花生、鸭舌草的选择性显著高于水葫芦、粉绿狐尾藻和大薸;4) 福寿螺引入8周后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 > 低密度 > 中密度、高密度,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 > 低密度 > 中密度>高密度。说明福寿螺对供试水生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入侵会严重危害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福寿螺耐寒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华南地区的雌雄福寿螺进行了过冷却研究及低温胁迫下存活率调查,并对入冬前后其体内耐寒性生理生化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雌雄螺的过冷却点均值分别为-6.83 ℃和-6.26 ℃,雌螺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雄螺;进入冬季后,福寿螺自由水含量明显下降,结合水、甘油、脂肪、糖原含量均出现明显上升,除甘油外,其余各耐寒性生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未经过冷驯化的雌雄福寿螺经过10 ℃处理7 d后存活率均在90%以上,继续在5 ℃下培养7 d后存活率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壳高差异.野外调查发现在福寿螺自然种群中雌螺多于雄螺.表明福寿螺雌螺的耐寒能力强于雄螺.这对进一步探索福寿螺的生态适应性、自然性比及其耐寒性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明珠  章家恩  胡九龙  赵本良 《生态学报》2015,35(11):3580-3587
为比较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1828))和当地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1832))消化能力的差异,探索福寿螺成功入侵的机制,以田螺为对照,测定了1—4龄的福寿螺和田螺的胃和肝脏的消化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法)、淀粉酶(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脂肪酶(滴定法)的活性。结果表明:1)相同年龄的福寿螺胃和肝脏中的消化酶活性明显高于田螺。其中,纤维素酶活性分别高出1.00—2.11倍、1.66—2.84倍;淀粉酶活性分别高出1.53—3.47倍、1.47—1.80倍;脂肪酶活性分别高出2.07—4.73倍、6.13—9.93倍。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福寿螺胃和肝脏中的消化酶活性变化幅度(51.2%—131.2%)明显高于田螺(23.3%—47.1%)。3)福寿螺的各种消化酶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如福寿螺的淀粉酶活性与脂肪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胃中r=0.736**、肝脏中r=0.867**)。此外,胃中的淀粉酶活性还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6*)。相应地,田螺胃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6*),而肝脏中的纤维素酶与脂肪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93*)。4)福寿螺对纤维素类和淀粉类物质都有较强的消化能力,且能较好地消化脂肪类物质,而田螺能消化纤维素类和淀粉类物质,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却很弱。福寿螺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是田螺的2.42和1.88倍,脂肪酶活性达到了5.66倍。可见,福寿螺具有较高的消化酶活性,且各消化酶之间存在正协同性。这可能是导致福寿螺食量大、食性杂,使其能快速生长和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水花生和鸭舌草构成的稻田水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低密度(4株/m2)、中密度(8株/m2)和高密度(12株/m2)福寿螺处理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影响,同时结合福寿螺的食物选择性实验分析其相关行为特性。结果表明:1)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1周内水稻密度均急剧下降,高密度福寿螺造成水稻密度下降超过70%,2周后福寿螺危害水稻秧苗的程度减轻;2)各密度处理福寿螺均抑制了水花生和鸭舌草扩散,第8周时高密度福寿螺处理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仅为对照的30%和25%。同时,低密度福寿螺处理中的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不同密度福寿螺处理对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影响不明显;3)水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为负值,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虽为正值,但显著低于对照,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和对照无差异。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迅速,各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福寿螺对水稻、水花生、鸭舌草的选择性显著高于水葫芦、粉绿狐尾藻和大薸;4)福寿螺引入8周后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说明福寿螺对供试水生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入侵会严重危害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