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改土培肥增产技术措施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改土培肥增产技术措施体系刘东海赵廷宁(宁夏西吉县农业局75620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赵国杰(宁夏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56200)TechniquesofSoilImprovementandYieldIn...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顺义区公路绿化植物群落的光环境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顺平路(S305)顺义段两侧绿化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WinSCANOPY For Canopy Analysis冠层分析仪及软件采集、分析照片,研究比较了不同径阶的两种群落光环境特性和冠层结构指标: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quanta flux density,PPFD)、总空隙度(gap fraction)、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平均叶倾角(mean leaf angle,MLA)等,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径阶两种群落的冠层总辐射水平基本相同,林下直射和总辐射随胸径增加而降低,而林下散射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毛白杨群落总空隙度随胸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垂柳群落总孔隙度随胸径增加而降低,并且平均值低于毛白杨群落;两种群落叶面积指数都随胸径增加而增加,但是垂柳群落叶面积指数稍大于毛白杨群落;两种群落平均叶倾角随胸径增加而降低,平均值约为32°;从消光系数分析,可以看出毛白杨群落冠层截获光辐射能力较强,林下光环境较差;对比林下散射变化情况与平均叶倾角变化情况,还可看出林下散射在一定程度上受冠层平均叶倾角的影响显著.因此,两种群落相比,毛白杨群落的总光辐射变化更明显,并且比垂柳群落差.如果只考虑光环境,垂柳群落更有利于建立绿化复层群落结构,这为公路绿化建立复层的、多样性的和稳定性的群落结构提供了基础分析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使该沙地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其荒漠化发展速度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超过4%的地区之一。不仅造成草场生产力的显著下降,制约牲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本文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浑善达克沙地区为例,通过收集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沙地草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测算各类型草场典型群落的生产能力并进行草场资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沙地草场的理论载畜能力,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保水剂对煤矸石基质上高羊茅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陟峰  王冬梅  赵廷宁 《生态学报》2013,33(16):5101-5108
为探索保水剂对煤矸石废弃地上高羊茅生长及营养特征的影响,按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设3种基质梯度,每种基质分别添加3种质量的保水剂,设对照(CK),共10种处理。观测和分析不同处理下高羊茅的生长高度、生物量、营养特征及SPAD值(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保水剂主要影响高羊茅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而煤矸石与土壤的质量比主要影响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相同条件下,添加1 g/kg的保水剂即可促进高羊茅的生长,添加2 g/kg保水剂能使高羊茅尽快适应基质环境,使其日均生长率在出苗后第2周达到峰值。煤矸石基质中添加保水剂能促使高羊茅将煤矸石基质中的营养元素从植株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供植株生长需要,基质中添加1 g/kg保水剂时高羊茅对磷的吸收效果最好。此外,添加保水剂能使叶片的SPAD值增加。综合比较不同处理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营养特征及叶片的SPAD值认为,处理6(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为750:250、基质中添加2 g保水剂)与处理8(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为500:500、基质中添加1 g保水剂)是适合煤矸石废弃地上高羊茅生长的较好配比。  相似文献   
5.
谭雪红  郭小平  赵廷宁 《生态学报》2013,33(19):6097-6106
以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中央隔离种植槽为研究地点,探讨陶粒覆盖对土壤水分、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陶粒覆盖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减弱了不同土层、不同月份之间的差距,两层覆盖(M2)效果要好于一层覆盖(M1)。从10-60 cm土层,陶粒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逐渐降低,裸露地面的土壤含水量和陶粒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的差距逐渐减弱。越是干旱季节,陶粒覆盖保水效果越明显;(2)陶粒覆盖对月季、大叶黄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产生了影响。两植物一天当中任何测量时刻的Pn均为M2>M1>MD(裸地)。陶粒覆盖也提高了月季、大叶黄杨的Tr日均值,使其日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发生变化。陶粒覆盖对WUE影响要远远小于对PnTr的影响,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由于大叶黄杨的抗旱性较差,陶粒覆盖对大叶黄杨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对月季的影响。(3)陶粒覆盖大大提高了紫叶小檗、侧柏、小叶黄杨、大叶黄杨、月季5种植物的成活率,增加了植物的地径、株高增长量,M2的效果均好于M1。  相似文献   
6.
以北川擂鼓镇凤凰山震后滑坡体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网格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其养分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有效磷(AP)属高变异强度,其他养分均属中变异强度.AP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块基比分别为27.9%和28.8%,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和速效钾(AK)的块基比分别为20.0%、24.3%、11.1%、11.2%和22.7%,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TP的变程最大,为1232.7 m;其次为AN(541.27 m)、TN(468.35 m)、TK(136.0 m)、AK(128.7 m)、AP(116.6 m)、SOC(93.5 m).各土壤养分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而从滑坡区、过渡区至未破坏区则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滑坡区表层土壤TP含量较未破坏区减少10.3%,减幅最小,而AP减幅最大,达79.7%;过渡区各养分含量占未破坏区的31.1%~87.2%,降幅最小和最大的仍为TP和AP.地震滑坡扰动是导致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南岸典型林分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南岸生态水源保护林土壤饱和导水率(K_(fs))的特征,科学评价水源保护林功能,选取水源保护林典型林分与当地成林和非林地作对比,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根据因子得分排名探究土壤通透性最好的林分。结果表明:(1)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水源保护林中混交林的饱和导水率大于纯林接近于成林,侧柏×山杏混交林的饱和导水率最高;(2)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饱和导水率最主要的因素为饱和含水量、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次重要因子为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对本区域饱和导水率影响不大;(3)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分析,以侧柏×山杏混交林的土壤通透性最好,油松×山杏混交林次之。目前生态水源保护林对土壤通透性的改善优势明显,造林颇具成效。  相似文献   
8.
冀北山区滦平县4种新造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伟  杨建英  何会宾  唐静  赵廷宁 《生态学报》2019,39(18):6731-6737
为研究密云水库上游冀北山区生态水源保护林的生长现状和涵养水源能力,以油松×落叶松(林地Ⅰ)、油松×山杏(林地Ⅱ)、油松×蒙古栎(林地Ⅲ)、侧柏×山杏(林地Ⅳ)4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特征,分析比较不同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为林地Ⅱ林地Ⅳ林地Ⅰ林地Ⅲ,林地Ⅱ的枯落物层有效持水量最大,为81.30 t/hm~2,林地Ⅰ最小。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最大的均为林地Ⅳ,分别为56.02%、50.26%和5.76%,林地Ⅳ的土壤层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507.90 t/hm~2,林地Ⅲ最小。综合4种林地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可知林地Ⅳ(侧柏×山杏)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为157.43 mm,林地Ⅲ(油松×蒙古栎)最弱。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滑坡迹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文  史常青  李丹雄  赵廷宁 《生态学报》2016,36(21):6794-6803
为了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人工恢复植被的进程,探讨地震诱发的滑坡迹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在5·12地震重灾区北川境内选取29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采用10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地形、空间位置和土壤养分特征;利用TWINSPAN、CCA、DCA和DCCA,分析植物种、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活型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9个类型。2)研究区环境变量对植物种的解释量为21.96%,第一排序轴与pH值、海拔、土壤质地相关,反映的是植物种从次生植物群落向原生植物群落变化。通过DCCA分析得出,环境变量对植物群落的排序解释了25.7%,第一排序轴与pH值、海拔、土壤质地的相关较强,反映植物群落按照耐旱、耐贫瘠→人工或先锋植物→未受损的植被变化;第二排序轴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坡向的相关,反映的是植物群落从草本植物→乔灌草或者灌草植物变化。3)滑坡迹地的植物群落与未受损林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偃松种子生活力,采用水浸、NaOH溶液浸泡、PEG6000(PEG,聚乙二醇)溶液浸泡、低温冷冻、吸湿/回干5种方法对偃松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中各因素(如溶液浓度、处理时间与温度)对偃松种子生活力的影响,并采用靛蓝染色法测定偃松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10%PEG6000溶液、初始温度60℃、浸泡36 h时,偃松种子生活力最强;水浸、低温处理和吸湿/回干处理方法也能提高偃松种子生活力;然而4%~12%NaOH溶液浸泡处理会导致偃松种子生活力下降。因此可将PEG6000溶液处理种子的方法应用于偃松种子萌发及人工种苗培育的实践中,使偃松资源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