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细胞核钙离子是基因转录等细胞核反应过程重要的调控因子.然而,细胞核内钙离子信号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缺乏稳定的、敏感的细胞核钙指示剂,是导致其调控机制难以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表达的、具有核定位功能的钙指示剂.以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ECIs)家族成员GCaMP6为模板,首先融合了对钙离子不敏感的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来对局部的钙信号进行量化,其次融合了核定位信号(NLS),使GCaMP6能够特异定位于细胞核中.结果表明,NLS-GCaMP6-tdTomato能够在细胞核中有效发挥作用,并且在钙敏感性与动力学上,也与GCaMP6相当. 这一新型细胞核钙指示剂将为研究细胞核钙离子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高级神经活动,例如知觉、运动、语言和认知等。作为人体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其正常的发育及功能活动在人体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更好地了解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的基本分子途径以及对大脑的基本生物学理解,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疾病。RNA分子m6A修饰状态的动态变化及其功能主要由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阅读蛋白等蛋白质复合物共同调控。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详细概述m6A修饰对神经发育的影响,重点介绍表观转录组学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此外,还强调m6A修饰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包括神经发生、神经分化、轴突导向、突触形成及突触可塑性等。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最近发展的几种检测m6A位点的技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据此将能够更广泛和更深入地研究这一修饰,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去研究课题。RNA m6A甲基化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前沿。近年来,随着m6A检测技术的发展,m6A甲基化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及神经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具有很大潜力,为神经发育和神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采用功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了3个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定位和功能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对峨眉山清音阁黑龙江中峨眉髭蟾蝌蚪和棘腹蛙蝌蚪共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峨眉髭蟾蝌蚪功能丰富度的实测值远远小于棘腹蛙蝌蚪。采用自助法随机抽样15和51个个体时,峨眉髭蟾蝌蚪的功能丰富度值显著小于棘腹蛙蝌蚪。同时,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二者的功能定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二者功能生态位重叠程度的实测值与采用自助法计算所得值均极低。以上结果表明二者的功能生态位存在明显分化,表现为峨眉髭蟾蝌蚪个体较大,开口较小,眼间距较大,尾部发达且多采用背腹弯曲的游泳模式;而棘腹蛙蝌蚪开口较大,眼睛间距较小,尾部较为短小且多采用脊椎弯曲的游泳模式。鉴于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生物体对生长环境的响应,推测两种蝌蚪主要栖息地的微生境也存在分化。  相似文献   
4.
一、为害情况 棕金龟(虫甲)(Holotrichia sauteri Moser)、朝鲜金龟(虫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无翘黑金龟(虫甲)(Trema-todes tencbriodes Pall.),是山西晋东南杂粮区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谷子、高粱、小麦、马铃薯、甘薯、豆类、棉花、甜菜、苗木等均受其为害。每年播种后,幼虫为害种子、幼芽、幼苗、根茎;有时玉米生长到2尺高还被它咬死。据在长治盆地调查,结果玉米被害率达10—30%,小麦10—20%,高粱5—24%,大豆10—24%。虫口密度每平方米有4—6个,最多者有41.3个。往往一株玉米根下能挖出1—5个蛴螬。为了找出有效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利用分时段采样法对广州暨南大学明湖内食蚊鱼在秋季(11月)、冬季(12—2月)、春季(3—4月)3个季节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湖内浮游动物群体数量动态、光照和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食蚊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对枝角类和桡足类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湖日平均水温与浮游动物日平均丰度在3个季节间有显著差异,而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的差异不显著;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与浮游动物丰度、水温、光照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无论哪个季节,食蚊鱼在白天时段(10:00—18:00)的消化道饱满指数均高于夜间(22:00—6:00),表现出白天高峰型的摄食节律;光照是影响食蚊鱼昼夜摄食节律的主要因素,而水温、浮游动物丰度的昼夜变化与食蚊鱼的昼夜摄食节律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姚达章  陈国柱  赵天  林小涛 《生态科学》2011,30(6):640-642,646
本文报道了在广州地区某一半自然水体中发现的入侵物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对另一入侵物种罗非鱼(Oreochromis sp)仔鱼捕食现象一例。在一尾体长24.10mm的雌性食蚊鱼消化道中发现3尾罗非鱼仔鱼,其体长分别为6.68 mm、5.85 mm、5.67 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