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旱地农田不同耕作系统的能量/碳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加强农田土壤保持耕作管理,科学认识和调控农田耕作系统能流碳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能力,对于减缓农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方半湿润偏旱区山西寿阳旱作春玉米土壤保持耕作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田间定位观测数据、辅助能投入参数,土壤呼吸田间原位测定,以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碳平衡分析及碳循环过程模拟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耕作(CT传统、RT少耕和NT免耕)系统能量/碳平衡及能-碳关联影响。与CT比较,采用RT和NT措施下工业能耗CO2-C损失降低约4%—12%(相当11—35 kg CO2-C?hm-2?a-1)。在RT和NT系统下耗能系数可降低约6%—10%,能量生产效率可提高约7%—12%。2006—2007年由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CO2-C释放通量估算,在玉米休闲期(尤其是秋耕处理后),NT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一般为最低(NT NT(2005380)>CT(1987375)。不同耕作下的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趋势基本吻合,如2006-2007年玉米产量(kg?hm-2?a-1)平均为,RT(5614268)>NT(5533564)>CT(5487278)。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之间呈密切相关(R2=0.88)。本研究结果得出,RT和NT对农田耕作系统的影响呈碳汇效应,且一般为NT >RT;而CT处理表现为碳源。RT和NT通过增加土壤碳投入是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蒸散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农田蒸散量及作物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农田郁闭(LAI≥3)、晴天和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的情况下,蒸发比值日变化正午前后出现相对较低且平稳的变化趋势.在晴天情况下,农田潜热通量与作物冠层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极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而冠气温差、农田相对蒸散量则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密切相关.以13:30~14:00的平均冠层温度值Tc、日最高气温Ta max和日净辐射总量Rnd为统计数据,确立了冬小麦农田日蒸散量ETd (mm)估算简化模式参数.  相似文献   
3.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采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脱分支酶(DBE)等活性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第1~2天出现峰值然后略有下降;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活性远高于采收初期;淀粉分支酶(SBE)在第3天出现极高峰值。与20℃贮藏温度相比,采后0℃低温贮藏可增强UDPGPPase活性,促进蔗糖降解;降低SSS和GBSS活性,延缓淀粉合成进程;抑制SBE活性,增强DBE活性,促进直链淀粉生成。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农田暂时水分胁迫状况下水、热通量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冬小麦农田尺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农田能茸平衡各分量,研究暂时水分胁迫状况下农田蒸散通量和蒸发比值(evaporative fraction)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农田郁闭(LAI≥3)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65%时,晴天日农田潜热通量日变化在正午前后存在明显的“蒸散高地(evapotranspiration plateau)”现象,持续时间达2.5—4h,表现为蒸散通量增量日变化突然极显著降低,即蒸散通量呈相对稳定、甚至下降的变化趋势;反映在蒸发比值日变化过程方面,夜间和日出日落前后时刻蒸发比值变化较大,7:00-18:00时段内蒸发比值曲线近似呈倒“s”型,9:00~16:00时段内蒸发比值比较稳定,正午前后蒸散高地出现时,蒸发比值有所下降大约在0.5—0.65范围内,12:00—13:30时段内蒸发比值平均值接近9:00—16:00时段内蒸发比值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氮关系及其协同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施氮反应及其氮肥利用率不仅取决于氮肥管理,还与水资源管理有关,并且受到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针对中国灌溉农区氮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协调农田水氮管理,如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发挥水氮协同效应,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改善氮肥利用率,实现水氮利用率双赢,是当前农业水氮管理中亟待探讨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农田水氮协同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综述,以华北平原集约种植体系水氮管理为例,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区年水热条件下粮食产量与水、氮及水氮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水和氮与作物产量在一定范围表现为水氮的协同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一般随灌溉水量减少及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随氮用量增加而下降。适量节水和减氮分别有助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改善。在气候变暖、变干条件下,适量施氮成为改善水氮利用效率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