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垂直结构(树冠指数、大树比例、小树比例和树高)及密度因素(基面积、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灌木盖度和蚬木比例)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典型蚬木种群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群落平均更新密度为1742~3861株·hm-2,密度相对较低.垂直结构和密度因素对蚬木幼龄植株个体数影响不显著,对地径和株高生长有一定影响.在垂直结构变量中,树冠指数与蚬木幼苗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地径的相关性不显著;大树比例和树高与幼苗的地径和株高均呈显著负相关,小树比例与幼苗地径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在密度变量中,乔木密度与幼苗地径、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蚬木比例与幼苗地径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林分结构因子与蚬木幼龄植株个体数的拟合较差(P>0.05),蚬木幼苗的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垂直结构的综合影响;林分结构因子模型对蚬木幼苗地径和株高的拟合较好(P<0.01),幼苗地径生长主要受乔木密度影响,株高生长主要受乔木密度和基面积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择赤云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 (Chiyun))、杂交相思(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和马占相思(A. mangium) 3个品种的8个单株,对其扦插繁殖幼苗进行12、9、6、3、0℃的低温处理,以25℃为对照,测定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抗寒性评价,筛选高度抗寒品种单株,为相思选育提供优质材料。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这4个指标可作为相思树种抗寒性评价的参考指标;结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相思发生寒害的温度主要是0~6℃;依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综合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单株依次是杂交相思1、杂交相思4和赤云相思,抗寒性最弱的是马占相思11。  相似文献   
3.
探索林下植被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桂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天然成熟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 研究了8个县市蚬木天然成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地形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林下植被中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毛果翼核果(Ventilago calyculata), 以及乔木层幼苗如蚬木、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岩樟(Cinnamomum saxatile)、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等, 主要来自豆科、五加科、鼠李科、椴树科、番荔枝科、樟科、藤黄科和大戟科等; 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水蔗草(Apluda mutic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 主要来自肾蕨科、棕榈科、槲蕨科、禾本科、百合科、铁角蕨科和鳞毛蕨科等。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SWC)、土壤全钾(TK)、土壤全磷(TP)和坡度(SLO)是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它们分别解释了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32.3%、16.1%、9.7%、8.6%和8.6%的变异。灌木丰富度、灌木多样性指数与TK、SWC、土壤pH值和TP显著负相关, 而草本丰富度、草本多样性指数则与TK显著正相关; 灌木密度、灌木盖度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 草本密度与SWC和TK显著正相关, 草本盖度与TP、TK显著正相关, 与坡度显著负相关。土壤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异的最主要因素, 而林分冠层结构的影响较小, 土壤各因素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高于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4.
梅尼埃病的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近十几年,随着耳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和深入,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在部分梅尼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免疫学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梅尼埃病的免疫学研究的新成就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9个红锥优树二代家系苗光合碳氮同化过程关键物(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总ATP酶含量、PEP羧化酶含量和RUBP羧化酶含量)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生理指标29个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a含量为0.13~0.72 mg·g-1FW,叶绿素b含量为0.01~0.27 mg·g-1FW,叶绿素a+b含量为0.18~0.98 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3~0.32 mg·g-1FW,硝酸还原酶活性为1.16~10.26 μg·g-1·h-1,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为0.30~1.24 A·mg-1protein·h-1,总ATP酶含量为0.37~3.55 U·mg-1 prot,PEP羧化酶含量为8.42~21.24 IU·L-1,RUBP羧化酶含量为2.09~9.12 ng·mL-1。其中,总ATP酶含量变异最大,其次为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异最小的为RUBP羧化酶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分别筛选出10个红锥优树二代优良家系,重复率达到90%,分别为B2、B5、P5、A6、P3、P6、R3、D2、R4家系。这说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均可用于评价红锥二代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4个不同种源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苗为研究材料, 测定及分析其光响应曲线及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 以期为蚬木引种和优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武鸣种源具最高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 具有较好的适应强光的能力。靖西种源具有较高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LSP和斜率(AQY), 以及较低的LCP和暗呼吸速率(Rd), 因此可能具有较强的同化能力。大新种源虽LSP最低, 但其具有最高的Pmax和最低的Rd, 以及较低的LCP, 这可能也赋予了该种源具有较强的同化能力。4个种源蚬木均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并且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武鸣种源具有较低的Tr和较高的WUE, 靖西种源表现了较高的Gs和Tr。因此, 在相对保水性较好的赤红壤土地上种植蚬木, 可优先选择靖西和大新种源。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喀斯特特有树种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优良种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源蚬木光合生理和生长特征的月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蚬木光合生理特性在不同月份、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均随月份发生变化。各种源蚬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在8月份最高,4月份和12月份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则在8月份最低,4月份和12月份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蚬木各种源苗高与地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正相关,而净光合速率与地径也表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净光合速率可作为蚬木生长过程中的指示性监测指标。蚬木大新、武鸣、隆安种源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表现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以及较低的蒸腾速率,因此,这3个蚬木种源更适合在南宁地区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8.
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 有助于了解杉木经营中地力衰退的成因。采用Illumina PE250平台测定了幼林(3年)、中龄林(8年)、近熟林(12年)、成熟林(21年)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随着林龄增长, 除有效磷(AP)外, 土壤有机碳(SOC)及有效氮(AN)、有效钾(AK)并未出现下降趋势, 中龄林的SOC、AN、AP、AK相对最高。(2)细菌群落中酸杆菌门(43.79%—57.66%)、变形菌门(14.21%—31.83%)、绿弯菌门(11.52%—24.23%)的菌群占优势地位。(3)成熟林土壤细菌群落中OTU数量最少, Chao指数也最低。对于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 A层土壤(0—20 cm)为幼林最高, 成熟林最小, B层土壤(20—40 cm)为中龄林最高, 近熟林最低。(4)基于Unweighted Unifrac距离的RDA分析表明, 杉木人工林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受坡度、海拔、树高、AK的影响, 其中坡度、树高、海拔更多解释林龄间的差异, 而AK更多解释土壤层次间的差异。研究表明, 研究区杉木林土壤养分并未随着林龄增长而下降; 林龄间细菌群落组成差异主要受坡度、树高、海拔影响, AK主要引起土壤层次间细菌群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环境因子对红锥生长的影响, 以广西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Miq)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 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对红锥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环境因子对红锥幼林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试验点红锥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 年降水量、海拔和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红锥幼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红锥幼林胸径生长与年日照时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海拔和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 红锥幼林树高生长与年日照时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海拔和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研究结果揭示红锥人工林可以通过立地选择来达到丰产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