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翔  徐伟芳  牛娜  欧婷  王飞  左伟东  谢洁 《微生物学报》2018,58(12):2147-2160
【目的】利用植物内生拮抗菌防治植物病害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本研究从健康桑树中分离筛选桑椹菌核病拮抗性内生细菌,为桑椹菌核病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方法】釆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及抑菌圈法分离、筛选桑椹菌核病拮抗性内生细菌;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抑菌活性显著且稳定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进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的抑菌谱与热稳定性,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桑树中共分离获得55株内生细菌,其中XP-27菌株对核盘菌PZ-2的抑菌活性稳定且拮抗效果明显;XP-27菌株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芽孢杆菌属相符,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多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枝,故将XP-27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命名为B.methylotrophicusXP-27;抑菌谱与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XP-27菌株对灰霉菌SWU5、腐霉菌SWU3等10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其发酵滤液热稳定性强;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为:牛肉膏1.00%,淀粉1.50%,K_2HPO_4 0.05%,MgSO_4·7H_2O 0.10%,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0°C,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120 h。【结论】筛选获得的桑树内生细菌B. methylotrophicus XP-27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PZ-2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可作为开发桑椹菌核病生防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从健康桑树茎中分离筛选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为该病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桑树内生菌,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抑菌活性稳定的内生拮抗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利用抑菌圈法测定拮抗菌株活性发酵液热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抑菌谱;并通过观察拮抗菌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oeremiaexiguaGXH1菌株生长及菌丝形态的影响,扩增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以及采用酸沉淀法提取拮抗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初步探究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从健康桑树茎中共分离获得17株桑树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exiguaGXH1有稳定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NPJ13菌株。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一致,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最小分枝,故将NPJ1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 velezensis NPJ13。NPJ13菌株对灰霉病菌SWU5、核地杖菌SXSG-5、核盘菌PZ-2及烟草疫霉SWU20等12种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活性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NPJ13菌株会导致桑断枝烂叶病菌GXH1菌丝发生扭曲、膨大、透明度增加、断裂等畸变现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PJ13菌株基因组中具有PKSI、NRPS、Sfp、ItuD、Srfc等5种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LC-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NPJ13脂肽类粗提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结论】本研究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B. velezensis NPJ13菌株,为桑断枝烂叶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索高浓度的Shh对后脑5-HT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手段检测Shh在脑干的表达情况。离体培养5-HT神经元,用不同浓度Shh蛋白处理,观察5-HT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以及对轴突的影响。通过胚胎宫内电转,检测Shh过表达后脑5-HT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结果:Shh在脑干5-HT神经元分布区域内表达。离体培养的5-HT神经元,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神经元数量为41.25±0.52(n=4,P=0.0218),与对照组35±1.21(n=4)相比,神经元数量上调。相反,1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神经元数量为7.5±0.43(n=4,P0.0001),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数量极显著下降。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5-HT神经元轴突长度为1.08±0.05(n=4,P=0.7555),与对照组1±0.01(n=4)相比,轴突长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1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5-HT神经元轴突长度为0.44±0.03(n=4,P=0.0014),与对照组相比,轴突长度极显著缩短。胚胎宫内电转p IRES-Shh-EGFP和p IRES-EGFP,观察到Shh过表达缝核上行5-HT神经元数量为147±54.2(n=4,P=0.0053),相较于对照组459±49.0(n=4),神经元数量极显著下降。同样地,Shh过表达缝核下行5-HT神经元数量为187±18.4(n=4,P=0.0001),相较于对照组411±17.3(n=4),神经元数量也发生了极显著下降。结论:Shh过表达对5-HT神经元的发育有负向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后脑缝核5-HT神经元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PLIF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患者。HD组、MD组及LD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以0.8、0.5及0.2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的基础体温值及BIS值,送入恢复室即刻、20 min、40 min、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值、体温值;记录各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失血量以及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苏醒期各组寒战程度分级及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较基础体温明显降低(P0.05)。入恢复室后,HD组同一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H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C组比较,MD组及HD组术后心动过缓、口干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恢复室观察期间,MD组及HD组寒战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1);MD组寒战发生率也明显低于LD组(P0.05)。结论:0.5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全麻下PLIF手术术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2S(0.2-0.5mol/L线性蔗糖密度梯度于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该六聚体在5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发生解离,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分离可得到两种变藻蓝蛋白三聚体(αβ)3AP和(αβ)2APβ16.3LCM42,这说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是由两个变藻蓝蛋白三聚体组成;通过差谱的方法得出锚蛋白的吸收光谱(λmax=660nm);根据稳态光谱测定的结果,推断出锚蛋白碎片LCM42的光谱性质与整个锚蛋白的光谱性质相同,进而得出LCM42保留了整个锚蛋白中的发色团,因而保留了其传递能量的功能。利用光谱数据和晶体结构数据讨论了该六聚体内能量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离体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健康志愿者人血5 m L制成2%红细胞悬液,分成空白对照组(C组),低浓度DEX组(DL组)、中浓度DEX组(DM组)、高浓度DEX组(DH组),单纯育亨宾(Y组)以及育亨宾+DEX组(YD组),每组9例。将各组样本放入37℃恒温震荡培养箱中60 min后取出,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指数(EI)、红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L组、DM组、DH组及YD组中EI、红细胞内NO、e NOS的含量增高(P0.05);Y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YD组比较,DM组EI、红细胞内NO及e NOS含量增高(P0.05)。结论:DEX可以提高离体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红细胞膜上肾上腺素受体,激活红细胞内e NOS使细胞内N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落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  相似文献   
8.
Micro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非编码内源小分子RNA,它通过对靶m RNA的剪切或抑制靶m RNA的翻译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对靶基因实施转录后水平调控,在植物器官形成、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起重要作用。MicroRNA390(miR390)家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度保守的家族,其主要的靶基因AGO7是RNA沉默复合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参与对靶miRNA的剪切,可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侧生器官极性形成、花器官形成及胁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miR390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发育方面,在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方面鲜有报道。综述了miR390的发现及其在植物中的类型、miR390家族的形成过程及miR390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响应重金属、干旱、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同时对miRNAs功能研究手段作了展望,有利于进一步综合了解miR390的研究概况及对miR390参与非生物胁迫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5菌株代谢产物中抗菌成分的纯化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假单胞菌20#-5菌株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物质种类,先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HPLC C-18柱纯化得到纯品,再利用UV、IR、MS、1H-NMR及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其中的两个活性成分为phenazine-1-carboxylic ac id和3-n-heptyl-3-hydroxy-1,2,3,4-tetrahydroqu inoline-2,4-d ione。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假单胞菌20#-5菌株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物质种类,先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HPLC C-18柱纯化得到纯品,再利用UV、IR、MS、1H-NMR及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其中的两个活性成分为phenazine-1-carboxylic ac id和3-n-heptyl-3-hydroxy-1,2,3,4-tetrahydroqu inoline-2,4-d i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