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CMYC、叉头框转录蛋白1(FOXP1)、ki-67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DLBCL患者100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LBCL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MYC、FOXP1、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DLBCL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将其按照生存情况分成存活组69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CMYC、FOXP1、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LBCL组织CMYC、FOXP1、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4分的患者DLBCL组织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IPI评分为0~2分的患者(P<0.05)。病理分型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GCB)、IPI评分为3~4分的患者DLBCL组织FOX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病理分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non-GCB)、IPI评分为0~2分的患者(P<0.05)。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IPI评分为3~4分的患者DLBCL组织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为Ⅲ期、IPI评分为0~2分的患者(P<0.05)。死亡组CMYC、FOXP1、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DLBCL组织CMYC、FOXP1、ki-67蛋白表达均与IPI评分关系密切,FOXP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型有关,而ki-67蛋白表达与年龄以及Ann Arbor分期有关,DLBCL患者不良预后可能与上述三项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太湖蓝藻滤液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爆发是环境污染引发的重要事件之一,随之产生的蓝藻毒素又直接危及区域水安全.该论文采用蚕豆和大蒜根尖微核试验研究了太湖蓝藻暴发期间蓝藻滤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同阴性对照相比,所有试验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显著增加;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而言除蓝藻滤液8倍稀释液的影响不显著外,其它水平效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暴发期蓝藻滤液原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影响显著高于阳性对照(0.8 mg·mL-1环磷酰胺)的效应,从而说明蓝藻暴发时期蓝藻滤液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通过微核试验效果分析,蚕豆作为植物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大蒜材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DNA复制的机制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但现有高等生物学相关专业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教材中DNA复制机理尤其是复制起始相关章节的内容更新不够。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四种DNA复制方式:双向复制(原核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单起点单向(质粒ColE1)、哺乳动物线粒体DNA(取代环)以及最近发现的不需要引物的DNA聚合酶起始的DNA复制方式,丰富了教材相关的内容,强调复制的不同方式是不同的复制起始复合物装备的结果。文末对四种不同的复制方式异同进行了比较,根据复制原点在复制复合物装备中的重要作用,对教材中复制原点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本文内容将有利于学生跳出课程的框架,将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夯实理论基础并在将来能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种质241千粒重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新种质材料241为测定系,中国春单体系及双端体系作为测验系,对控制千粒重的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新种质材料241的3A,2B,7B和6D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千粒重的基因,其中3A,7B和6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 2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通过双端体分析进一步将控制千粒重的基因定位到3AL,7BL和6DL上,其中6DL上可能具有控制241千粒重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5.
谢晓玲  周蓉  邓自发 《生态学报》2014,34(5):1224-1234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低温和低光照限制后的超补偿效应,以及共培养条件下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低温和低光照均显著抑制微藻的生长发育,但低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更强,而斜生栅藻则对低光胁迫更敏感。经过低光和低温培养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恢复正常培养时藻细胞密度短期内都表现出超补偿增长效应,但不同藻类超补偿模式不同,斜生栅藻补偿生长时间不超过1周,而铜绿微囊藻的补偿效应可以持续10天;此外,统计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对低温限制解除表现出更显著的补偿生长,斜生栅藻则在低光解除后表现出更强的超补偿效应。微藻叶绿素a指标在光恢复条件下都表现出显著的补偿效应,但温度恢复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与藻密度增长不同步,低温胁迫对恢复正常培养后微藻叶绿素a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铜绿微囊藻产毒株(912)在两种恢复模式下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产毒株(912)脱氢酶活性的补偿响应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材料。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同铜绿微囊藻产毒株(912)相比处于竞争劣势,而在同无毒株(469)的共培实验中,尽管连续正常培养情况下两者竞争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在恢复培养条件下斜生栅藻竞争能力显著高于后者。因此产毒型铜绿微囊藻低温和低光后的补偿生长效应以及对斜生栅藻的竞争优势可能是蓝藻爆发的内源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质及水位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基质和水位对互花米草种群扩张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基质和地下水位对互花米草幼苗存活率、高生长和生物量及分配等表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水位及其交互作用对互花米草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基质类型和地下水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苗的存活率;同种基质中地下水位的降低显著促进了幼苗根长的增加;由于不同基质持水力和营养的差异,沙中生长的幼苗随地下水位的降低地上部分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而沙土和壤土中的幼苗在中等水位生长最好;沙中幼苗根状茎的长度显著低于沙土和壤土,而随水位的降低,沙土和壤土根茎长度显著下降。由此可以推论,互花米草种群扩张强度因生境而异,在沙土和壤土基质中互花米草可能表现出更强的入侵性和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7.
朱新宇  谢晓玲  陈佩林 《遗传》2004,26(4):505-508
提供一组新编分子进化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了解重建分子进化树的基本过程,获得使用不同建树方法、建树材料和建树参数对建树结果影响的正确认识。本实验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研究性特点,符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group of new experiments on molecular evolution. It allows students to get acquaint with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phylogenetic tree using DNA or protein sequences, and to acquire the correct viewpoint how to affect the result of reconstruction when different tree-building methods, materials and parameters were used. This group of experiments are also characteristic of the opening and exploring, which accords with the direction and demand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退化程度和采用不同恢复措施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类草地垂穗披碱草克隆种群相关表型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的延长,草地退化渐趋严重,垂穗披碱草克隆种群相关表型参数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封育可以提高种群的有性繁殖能力,但施肥和补播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种群的克隆生长,其株高、分株数以及株丛数显著增加,而有性繁殖能力相对降低.因此,针对藏北高原以垂穗披碱草为最主要建群种或单优种群的退化草地恢复,施肥和补播应为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曹逸  赵祥强  谢晓玲  谭湘陵 《遗传》2008,30(12):1647-1650
摘要: 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是医学留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文章主要讨论了留学生医学遗传学的教学现状, 详细阐述了我校印度籍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 总结了其中出现的问题, 并就如何迎接这些新的挑战,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主要过程对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海陆交错带的海滨生态系统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是承受全球变化及其引起海平面上升等影响最为前沿、最为重要的缓冲带,同时又是人类活动极为频繁和强烈的地带,因此海滨生态系统是生物入侵的高发区之一.本文在分析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CO2升高、海平面上升和富营养化等全球变化过程对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影响:CO2浓度上升改变了入侵种的竞争态势,海平面上升调整了入侵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而富营养化为外来入侵种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动力.为了深入揭示全球变化对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过程的潜在影响,很有必要在阐明单因子作用机制与过程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组分的交互作用研究,以及中、长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分析.与此同时,生物入侵导致的海滨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相关过程的反馈作用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