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斌  朱文泉  李培先 《生态学报》2020,40(17):6105-6117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对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重建侏罗纪古生态环境、研究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现有189个桫椤分布样点和21个环境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预测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中全新世、现今以及未来(2070年)气候条件下桫椤潜在适生区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桫椤潜在适生概率(P)高于0.5的环境条件为:昼夜温差月均值低于7.6℃、最冷月最低温为3-10℃、年温变化在21.5-27.5℃范围,年降水量1200-2100 mm、最干月降水量16-46 mm、降雨量变化方差在57-76区间,海拔160-800 m,坡度12-28°之间;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桫椤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最冷月最低温(高于-3℃)和最干月降水量(高于10 mm)影响,中全新世至2070年,还同时受降雨量变化方差(大于50)影响;2)桫椤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中国约32°20''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桫椤潜在适生区中心由广东中部向西北方向移动至广西北部且距离最远,末次冰盛期至2070年则由广西北部向东北方向的湖南西部移动;末次间冰期至2070年,II(0.1 < P < 0.3)、III(0.3 < P < 0.5)级潜在适生区平均海拔总体升高,在现今气候下达到最大、之后降低,IV(0.5 < P < 0.7)、V(P > 0.7)级潜在适生区平均海拔先升高、随后呈波浪状升降趋势;3)末次间冰期至2070年,潜在适生区总面积、III、IV、V级潜在适生区面积均增多,在现今气候下达到最大,之后有所减少,II级潜在适生区面积在末次间冰期至中全新世增多,中全新世至现今减少、随后增多;各级潜在适生区面积在海拔约300-400 m处达最大值;约77%-98%的II-V级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拔1200 m以下,约81%-97%的IV、V级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桫椤应对气候变暖、引种栽培和保护区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运动性、有荚膜的嗜盐性细菌,属于弧菌属第5群,主要生长于海水中、鱼类及贝母类等体内[1]。根据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创伤弧菌分为3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产吲哚)[2]、生物Ⅱ型(不产吲哚)[3]以及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物威胁的现场处置工作,建立气溶胶芽胞表面滞留抗力的智能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环境表面芽胞污染状况,为大规模的现场洗消任务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及时反应、恰当反应和准确防护的目标。以枯草杆菌芽胞为试验菌,在气溶胶实验室进行芽胞的环境因素暴露及活力测定,以模拟环境中芽胞抗力变化规律数据为依据,采用Matlab6.1软件包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抗力预测模型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模拟环境条件和数据训练的平滑曲线等特征,设定了5个输入神经元,8个隐层节点和1个输出神经元。‘tansig’、‘purelin’为传递函数,trainlm为训练函数,网络迭代100次。模型回顾预测效率达到100%,前瞻预测效率达到91%。以实验室数据为依据,利用Matlab平台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芽胞气溶胶表面滞留抗力预测模型能利用环境因素信息有效预测芽胞抗力。  相似文献   
4.
一类具有功能反应的生物捕食系统的脉冲控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一类具有功能反应的捕食一被捕食生物模型x1=x1g(x1)-x2φ(x1),x2=x2(-d eφ(x1))在g(x)和φ(x)都非线性情形下,加以脉冲控制△X=BkX之后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pThioHisB系统表达HIV-1整合酶P31蛋白,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蛋白的30%左右。通过包涵体洗涤和离子交换层析,蛋白纯度高于95%。用纯化后的P31抗原制备成条带免疫试纸条,检测HIV参考品血清时表现了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HIV-1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安全的SD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模型。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电子线照射组(60 Gy,45 Gy,30 Gy),X线照射组(45 Gy,30 Gy,15 Gy),每组4只。选择臀背部皮肤,去毛后照射。放疗后第一天起开始观察动物皮肤表现,采用Douglas and Fowler评分方法记录每只动物皮炎情况,并定期测量动物体重,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并记录死亡情况。于放疗后第28天处死动物,取照射区域皮肤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CD3,CD11c,CD68,IV型胶原),以通过光镜分析射线照射后皮肤组织变化情况、真皮层内炎症细胞浸润类型及胶原形成情况。结果:至放疗后第28天X线照射组动物出现大量死亡,电子线照射组动物均存活,电子线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反应,镜下可见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表皮层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及附属器减少等表现,以电子线照射60 Gy及45 Gy组表现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放射线照射可使真皮层内以CD68为表面标志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并促进以IV型胶原为标志胶原细胞形成。结论:电子线60 Gy及45 Gy照射SD大鼠臀背部皮肤可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动物模型,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pThioHisB系统表达HIV-1整合酶P31蛋白,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蛋白的30%左右.通过包涵体洗涤和离子交换层析,蛋白纯度高于95%.用纯化后的P31抗原制备成条带免疫试纸条,检测HIV参考品血清时表现了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HIV-1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拆除前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病例矫正曲度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于2008.01-2011.01间因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于我科接受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术、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共计87例。于术前、术后及拆除内固定前的胸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所成的Cobb角(α角)、伤椎上终板和上位椎体所成角度(即β角)、伤椎下终板和下位椎体所成角度(γ角)以及伤椎上下终板所成的角度(δ角)。以T检验比较各测量角及改变量,并对α角改变量和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α角、β角、γ角和δ角均显著增加(p0.05);和术后相比,拆除内固定前α角和δ角均明显减少(p0.05),α角的平均改变量为-2.85度。将α角改变量和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α角改变量和手术前后矫正曲度(相关系数:-0.342,p=0.026)呈显著负相关,和终板破坏部位(相关系数:0.374,p=0.015)、δ角改变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231,p=0.041)。结论:接受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内固定拆除前矫正曲度有明显丢失,术后矫正曲度、终板损伤部位和伤椎上下终板所成角度改变量与矫正曲度的丢失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3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给予脾切除术。检测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结果:术后7天,对照组的红细胞略低于实验组(X~2=0.118,P=0.906);对照组的白细胞高于实验组(X~2=6.095,P0.001);对照组的血小板显著低于实验组(X~2=17.263,P0.001);术后28天,对照组的红细胞显著低于实验组(X~2=7.981,P0.001);对照组的白细胞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2,P0.001);对照组的血小板低于实验组(X~2=2.165,P=0.037);术后7天,对照组的CD3略低于实验组(t=0.606,P=0.548),对照组的CD4明显低于实验组,CD8显著高于实验组,CD4/CD8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8天,对照组的CD3略低于实验组(t=0.948,P=0.349);对照组的CD4略低于实验组(t=2.742,P=0.009);对照组的CD8显著高于实验组,CD4/CD8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对照组的IgM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IgG略高于实验组,IgA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天,对照组的IgM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IgG略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gA为(2.76±1.37)g/L,明显低于实验组的(3.79±1.69)g/L(t=2.063,P=0.046)。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能有效改善脾亢症状,调节脾脏功能,提升全身性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延长黄蘑菇的保鲜期,利用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和臭氧(O3)对采后黄蘑菇进行单一和复合保鲜处理,观察黄蘑菇经保鲜袋包装和低温储藏后外观品质的变化,并检测其褐变度、硬度、失重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等指标数据。结果表明,UVC和O3处理均能够有效延长黄蘑菇的保鲜期,4 ℃冷藏可使黄蘑菇的保鲜期从10 d延长至42 d;而AEW并不适合用于含水量较少的高原黄蘑菇的保鲜,外来水分的带入反而会加速黄蘑菇的腐烂。研究结果对于黄蘑菇保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