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确定瑶药紫九牛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成因,该研究以紫九牛叶绿体基因组50条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和Chips分析其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1)RSCU>1的密码子有29个,其中有28个以A/U结尾,说明叶绿体基因组的同义密码子中偏好以A/U结尾。(2)紫九牛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含量GC1(47.38%)>GC2(39.81%)>GC3(29.60%),ENC值大于45的有40个,说明紫九牛叶绿体基因组存在较弱的偏性。(3)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分析说明了紫九牛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既受到选择的作用,又受到突变因素的影响。(4)通过构建的高低基因表达库最终确定了15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UUG、AUU、GUU、GUA、UCU、 CCU、ACU、ACA、GCU、CAA、AAC、GAA、UGU、CGU和GGU。该研究为紫九牛叶绿体基因组的确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生菜、萝卜、黄瓜4种作物为受体,检测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挥发性物质的化感潜势,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鲜葎草茎叶在密闭系统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用石油醚提取风干葎草茎叶,得到的挥发性物质在密闭系统中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也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提取物在2、5、10、20、40、100、200mg/mL等7个不同浓度下,对受试植物生长和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化感潜势,且随提取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GC-MS鉴定出26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酸、甾体、萜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均属前人研究较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结论为利用野生葎草资源挥发物开发新型除草剂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不同溶剂对整株芦蒿进行浸提,并用生菜和紫花苜蓿作为受试植物,对不同浸提物进行了化感活性的比较研究。5种不同溶剂的芦蒿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化感潜势,与对照组相比,0.005 g/mL的芦蒿甲醇提取物对生菜和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0.04 g/mL以上时,对生菜和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对种子萌发率、根长、芽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比较,甲醇溶剂提取物的化感活性最强,其是深入研究芦蒿化感物质有效的提取剂。  相似文献   
4.
药用牡丹的自毒作用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环境适应与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避免种内竞争的机制。药用牡丹皮是中国著名的道地中药材,连作障碍会影响药用牡丹皮的产量、质量及产品安全,在药用牡丹皮的GAP生产中明确提出禁止连作和重茬。综述了自毒作用的定义、特点、自毒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及作用机理,并结合药用牡丹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现状等问题分析了药用牡丹连作障碍中的自毒作用。认为药用牡丹的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毒作用可以通过牡丹根系分泌产生自毒物质、植株残体分解释放有害物质及专性或兼性病虫害产生的毒素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和研究展望,以期实现药用牡丹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凤丹(Paeonia ostii T.)自毒物质的检测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逸明  聂刘旺  黄雨清  王千  刘欣  周科 《生态学报》2009,29(3):1153-1161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法研究了盆栽凤丹幼苗对5种检出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连续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和根浸提液对已萌发种子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显示凤丹根分泌物具有自毒化感的潜势;(2)HPLC分析表明在凤丹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以上的酚酸类物质 (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其中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为前人已报道的化感物质;(3)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设浓度范围内,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幼苗的高度、根长及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对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p<0.05),此结果与连作移栽幼苗时,根部首先发黑死亡的现象相一致;(4)凤丹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出相似性,即低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高,高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低,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结果显示自毒物质可能是通过影响根系酶活性和叶绿素合成来影响群体中其它个体的生长.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栽培4a的凤丹土壤水提液具有抑制自身种子根系生长的活性,此提示栽培凤丹连作障碍可能主要与自身分泌到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晋秀龙  陆林  覃逸明 《生态学报》2009,29(12):6834-6842
在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实地实验,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憩活动强度与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呈负线性相关.近游道、中距离游道和远距离游道的3个实验组,紫花苜蓿种子平均发芽率依次为31.29%、39.41%、55.21%;白三叶依次为8.42%、14.62%、23.89%.距游道越远的实验组种子的发芽率越高,距游道最远的实验组和最近的实验组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2)柏油、水泥、台阶和泥质4种游道实验区的种子平均发芽率,紫花苜蓿依次为37.20%、40.27%、41.28%、48.13%;白三叶依次为10.37%、10.92%、14.23%、27.05%.旅游和游憩活动量较少的游道实验区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游憩活动量较大的游道实验区.此外,相同游道、相同实验位置的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凤丹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安徽南陵凤丹园1~5年连续种植地中凤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几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种植年限的凤丹根际土壤pH值均小于非种植土壤(p〈0.05)。全N、全P、全K、有机质等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脲酶,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均显著高于非种植土壤(p〈0.05)。各年限根际土壤的脲酶,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的R/S值均大于1,显示凤丹对4种根际土壤酶酶活性影响为正效应。连作5年凤丹和1年生凤丹根际土壤相比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下降了64.84%、52.55%、51.59%(均p〈0.05);连作5年和2年相比,硝酸还原酶下降了23.26%(p〈0.05),同时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了57.84%,36.76%,47.89%和19.84%(p〈0.05)。说明随凤丹连作,土壤中积累的根系分泌物对4种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可能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为揭示凤丹连作障碍的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族等25个民族。优厚的自然条件,蕴藏着丰富植物资源,加上多民族的传统使本地区形成丰富的食俗文化。据调查,广西各族民俗中常用植物有近200多种。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之间,所食用的植物又有所不同,形成了广西民族食俗文化的多样性。在广西,壮、瑶、侗、仫佬、毛南等民族喜食五色饭与糯米糍粑;侗、苗、仫佬、毛南、水族喜食酸菜;水族喜吃“辣椒骨”;侗、瑶、苗等民族喜欢打油茶;壮族、京族喜欢嚼槟榔。独特的传统习俗在广西能不断地延续,成为广西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