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取材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生于潮湿的土壤或草地上,在春、夏多雨季节里很容易采到.它形似木耳,俗称“地木耳”或“地皮菜”,可食用.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形如发丝,俗称发菜,是重要的食用蓝藻,可从商店购得.取其中任何一种材料泡在水中,使其胶质鞘膨胀,用小毛笔刷净泥砂杂物,剪成3毫米左右长的小块(或段).选平整的材料置于载片中央,用另一张载片将材料压薄,用棉线捆紧两张载片. 固定将捆好的两张载片投入FAA固定液中24小时,松开棉线,分开载片.由于材料本身的胶质,它能粘贴在两张或其中的一张载片上(通常两张载片各粘一部分).将此材料染色和脱水. 洗涤与初染将固定好的材料用50%酒精洗涤2—3次,每次10分钟.再经40%→30%→20%→10%酒精洗,每级10分钟.最后经蒸馏水浸洗2次,每次2分钟.媒染用4%铁明矾1小时,蒸馏水洗2次后用海氏苏木精染色1小时.蒸馏水洗去浮色,1%铁明矾分色.边分色边显微镜检,至细胞内含物呈黑色,其它部分浅灰色或无色时为止.立即倒掉分色液,蒸馏水洗2—3次后,将材料浸泡于自来水中,使其变蓝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喀斯特地区,为提升退化灌木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营造了不同树种的人工林分。这些人工林分如何影响土壤化学性质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以云南泸西县灌木群落及三种常见人工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赤杨(Alnus japonic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喀斯特地区在人工林建造后土壤的13种元素全量、可利用性含量和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异格局,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基于判别分析,四种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以显著区分。土壤Fe、P、K、Mn全量及交换性Ca、交换性Mg和NH_4~+-N对区分四种群落土壤贡献最大。2)四种群落之间相比,侧柏林土壤C、N、S、Na全量和NO_3~--N含量均低于其他三种群落,土壤肥力较低;赤杨林铵态氮含量最高;云南松林有效Fe、有效Cu含量/N、C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占所有元素对数的38.5%,说明该地土壤元素积累的相互依赖性。与灌木群落相比,人工林土壤元素全量和可利用性含量相关性比例均更高。这些研究结果对今后基于适地适树人工林营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经营利用,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2005年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2005年新疆伊犁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了部分甲肝病人血清标本,用国际上通用的甲肝病毒结构区基因VP1-2A分型引物,经核酸提取,做RT-PCR,序列测定,对甲肝病毒基因进行分型研究,并对甲肝病毒在甲型肝炎(甲肝)病人血清中存在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甲肝病毒核苷酸序列变异在0~3.2%之间,分为不同的基因簇,但都属于1A亚型(同一基因亚型间核苷酸序列变异小于7.5%);氨基酸序列几乎相同.甲肝发病8周后的病人血清中仍能检测到甲肝病毒.结果说明该流行区有多株甲肝病毒存在,其传染源可能有多个传播途径,当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时,可引起甲肝流行.甲肝病毒在病人血液中可存在较长时间.这些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肝病毒溯源研究及有效控制甲肝病毒流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酚对极大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环境污染正日益加剧 ,许多湖泊和海洋中浮游藻类大量爆发 ,形成水华。浮游藻类是一类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关于无机氮、磷等营养盐与微藻生长之间的关系已有很多详细的研究。但对于有机物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却研究得较少。有些研究已发现 ,许多藻类不但能够利用无机碳 ,它们也能利用葡萄糖、醋酸等有机物作为其生长的碳源[1 ,2 ] 。酚类物质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 ,有些藻类可分解酚[3 ,4] ,但对于排放到水体中的酚会对浮游藻类有何影响尚无系统研究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酚对蓝藻极大螺旋藻 (Spirulin…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实验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镉(Cd)胁迫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理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d胁迫下丹参根中的Cd、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变化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下降,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增加。同时也发现丹参代谢物含量发生了变化,共筛选出51个差异标志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和氨基酸);L-脯氨酸和L-组氨酸的差异倍数(Fold change, FC)均大于2.5,是上调较多的氨基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FC值均大于5,是上调较多的有机酸;Cd与差异标志代谢物(尤其是氨基酸和有机酸)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丹参可积累一定量的Cd,高浓度的Cd胁迫可引起丹参膜脂过氧化,限制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其代谢过程。丹参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上调L-脯氨酸、L-组氨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抵御Cd胁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