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取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对凋落物的分解动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凋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都表现出随时间进程残留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残留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水葱凋落物残留率(70.5%)显著高于茭草(56%)和刘氏荸荠(52.5%)(P﹤0.05),茭草与刘氏荸荠凋落物残留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刘氏荸荠分解速率最大、茭草其次、水葱最小,平均分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为0.067、0.062和0.039。3种凋落物在不同时段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凋落物的分解与温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且呈线性增长。此外,3种凋落物在C、N组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发现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本身C、N、C/N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谢华玲  杨艳萍  董瑜  王台 《植物学报》2021,55(6):740-750
苜蓿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 被誉为“牧草之王”。发展苜蓿产业对提升我国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定性调研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创新链角度, 研究了全球苜蓿科技产出、代表性国家苜蓿产业格局和全球苜蓿市场贸易等状况及我国苜蓿产业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发现,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苜蓿生产国, 在苜蓿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品种培育和商业化种植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优势, 引领了全球苜蓿产业的发展。欧美等跨国企业掌控着全球苜蓿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是苜蓿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而亚洲苜蓿产品消费缺口最大。近10年来, 我国在苜蓿科技领域表现活跃, 科技成果产出呈快速增长趋势, 但在成果数量和影响力方面与欧美国家差距明显, 且苜蓿育种进程缓慢, 优质苜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综合来看, 我国应持续加大苜蓿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 推进苜蓿产业化发展, 提升苜蓿产品的自给率, 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含p Ri A4质粒的农杆菌C58C1浸染白英叶片获得能在无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上自主生长的毛状根单克隆系,且毛状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高于野生型白英植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或6-BA与NAA的结合处理白英毛状根,观察其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毛状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结果表明,6-BA抑制白英毛状根的生长,且随6-BA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6-BA能增加白英毛状根每克干物质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但降低培养瓶中毛状根薯蓣皂苷元总量。NAA对毛状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经0.5 mg·L-1NAA处理的毛状根在培养30 d时干重达到同期对照的1.76倍。虽然NAA降低每克干物质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但提高培养瓶中毛状根薯蓣皂苷元总量,薯蓣皂苷元总量最高可达0.97 mg(DW)·瓶-1,是对照整个培养过程中最大值的1.37倍。6-BA与0.5 mg·L-1 NAA的结合抑制白英毛状根的生长,同时降低每克干物质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ESWL治疗,并于术后辅助使用盐酸坦洛新,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排石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石排出时间、血尿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1 d血清NGAL、Cys-C水平逐渐升高,GFR逐渐下降,术后3 d上述指标逐渐恢复。观察组术后1 d、3 d NGAL、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点Scr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ESWL引起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董瑜  田昆  肖德荣  张昆  郭绪虎  李娟 《生态学报》2014,34(19):5570-5578
高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关乎流域生态安全。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探讨高原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带来的伤害,对维系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将适应了纳帕海湿地气候条件的4种优势植物连同生长基质组成的植物-土壤单元,移至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拉市海湿地和昆明滇池流域,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4种湿地植物原位异地后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等反映植物受到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虽是隐域植物,但气候变化对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等广布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气候变暖,两者生物量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拉市海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96%和190%,在昆明分别增至487%和408%,MDA、Pro、POD含量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拉市海的最高降幅分别为16%和24%、27%和12%、14%和58%,在昆明的最高降幅分别为31%和24%、52%和25%、48%和73%,气候的暖化更有利于其生长。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虽为广布种,尽管气候变化对其产生了胁迫,但能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物质来抵御这种变化,反映了广布种对气候变化较强的适应性。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随温度的升高其生物量在拉市海的增长率达17%,而在温度更高的昆明则减少了20%,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时体内各相关抗逆指标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DA降至0.001387μmol/g,后迅速增至0.002739μmol/g、Pro降至13.386891μg/g,后增至18.172878μg/g,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这样一种生态幅较窄的物种,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其生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显示了高原湿地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脆弱性,以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维系存在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高原闭合半闭合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倩  田昆  肖德荣  李隐  董瑜  杨扬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6):1520-1526
选取滇西北高原典型退化湿地纳帕海,对比植被恢复前后入湖河流廊道、草甸(汇水过渡区)、湖滨带植物群落物种的组成、水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分析流域完整尺度恢复实践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植物在恢复初期由8科12属13种迅速增加至18科22属28种;地上生物量从318.56 g·m-2上升到507.68 g·m-2;湖滨及河流岸带植物群落恢复前后变化明显,耐污种逐渐减少或消失,出现了消失多年的沼泽植物黑三棱和水毛莨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由恢复前的28.85和0.79g·kg-1增加到50.26和1.45g·kg-1,水体中的TN、TP和COD含量较恢复前显著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67.9%、79.2%和71.2%,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79%,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恢复.在高原闭合半闭合湿地区,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及其技术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4种常见的多年生水生植物经移栽至不同海拔后,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水葱(Scirpusvalidus)、荸荠(Heleocharis dulcis)、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茭草(Zizania latifolia)的生长状况随着海拔的降低均有所改善,其中,4种湿地植物的株高随海拔的降低均有所升高,水葱和荸荠的茎粗随海拔的降低均呈现增粗的趋势,黑三棱和茭草的叶片宽度也随海拔的降低有所增加;4种湿地植物的叶绿素(a+b)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4种植物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海拔的降低均有所下降;荸荠、黑三棱和茭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海拔的降低均呈下降趋势,而水葱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海拔的降低无显著变化,黑三棱和茭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植物。可见,4种湿地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对不同海拔生境的适应方式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如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寒物质代谢、抗氧化酶系统等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不同的适应方式在不同的植物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着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Thomson Innovation(TI)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的方法,从专利申请数量、受理国家、申请机构、技术生命周期以及研发热点等方面对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目前整体呈快速发展趋势,并已趋于成熟。其中,美国的申请量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而且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活动也较为活跃。我国在水稻分子育种技术领域专利数量较多,并且具有一定优势,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专利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挖掘和转基因技术是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当前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