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素已经普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但是由于在应用过程中抗凝效果个体差异大、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并发症等问题的日益显现,已经引起了医生们的注意。相对而言,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强、出血风险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进而越来越广泛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担当重要角色。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知道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优缺点后,可使我们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更好的选择抗凝药物,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结合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比较了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植物钙结合蛋白存在于花粉管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Ca~(2+),定位膜结构,形成Ca~(2+)信号通道,发生信号转导,对花粉发育及花粉管的生长起到调控作用。目前已明确以钙调蛋白(CAM)、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类钙调蛋白(CML)、类钙调素B类蛋白(CBL)和激酶蛋白(CIPK)为主的植物钙结合蛋白在调控花粉发育及花粉管生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明确的各类钙结合蛋白家族以及家族成员间不同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举例阐述了钙结合蛋白家族中各类成员对花粉管特定的作用方式及调控作用,最后对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理情况下,心脏和肾脏在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等调节中相互作用,对于循环系统的稳态维持起重要作用。但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情况下,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明显的调节紊乱。首先,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住院治疗的研究结果证明其有一定程度的肾脏失调。其次,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脏交感神经系统也起到重要作用:肾脏交感纤维活性增强可导致肾素的释放、钠水潴留、肾血流的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重塑、左心功能失调等。众所周知,肾脏交感神经切除术可以减低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但是由于有创的手术方式限制了其应用。过去两年间,随着新的导管消融肾脏去神经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其有望成为治疗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的手段。在此,本文综述了心力衰竭时肾脏交感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发病机理,对目前进行的经导管肾脏去神经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及临床试验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提示我们经导管肾脏去神经化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且年龄≥80岁的冠心病患者237例,按照患者入院PCI治疗途径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组(Ⅰ组,n=114)和经股动脉途径组(Ⅱ组,n=123)。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对比剂肾病和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11.4%患者PCI过程中需更改介入路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1.4)h和(1.7±1.1)d,均显著短于Ⅱ组患者(P<0.05);Ⅰ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围术期TIMI小出血和围术期TIMI大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组患者(P<0.05);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时,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具有时间短、出血等并发症少的优势,近期效果优于股动脉径路,但远期临床效果与股动脉径路相当。  相似文献   
5.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当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7.0 mg/dl,女性大于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作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疾病,高尿酸血症以往仅侧重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等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新近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酸水平增高通常早于高血压的发生与进展,干预尿酸水平有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随着高血压研究的全球化深入,对于尿酸及尿酸水平增高的流行病学、基础学与临床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尿酸的合成与代谢;高尿酸血症成因及其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高尿酸血症通过引发一氧化氮合成水平减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方面所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干预治疗对于高血压病的转归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被认定为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心力衰竭指南中,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为IA类推荐。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大型RCT临床试验中,房颤患者所占比率不高。新近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进行Meta-分析示: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未见有更多临床获益(即死亡率和住院率减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就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分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治疗中应用地位、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分析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董玉梅 《生物学通报》2012,47(11):20-21
以突破常规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不再单纯以鸟类的结构为展开点,而以生活中的飞行器为展开点,从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过程来研究鸟类的构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设计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同时又利用好教材,通过渗透“成本一效益”观念等,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实现STS教育的渗透,最终达成知识性、技能性和情感性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杜丽思  李铷  董玉梅  黄邦成  傅杨  汤东生 《生态学报》2019,39(15):5662-5669
胜红蓟为我国南部低海拔区域农田和果园恶性杂草。为揭示胜红蓟环境适应规律、明确其危害性,评价和分析了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H、盐度、渗透势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胜红蓟种子在10—30℃内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交替温度处理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无光照处理种子不萌发。土壤相对湿度在50%—100%范围内,种子出苗率均高于55%,最适相对湿度为70%。胜红蓟种子仅能在土壤表面萌发,1 cm的播种深度完全抑制种子萌发。pH值在5—10之间,种子萌发率高于85%,最适pH值为7。NaCl浓度在0—80 mmol/L以内种子萌发率超过88%,浓度为160 mmol/L时萌发率接近30%。渗透势在-0.40—0 MPa以内种子萌发率高于70%,渗透势为-0.6 MPa时种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胜红蓟种子萌发具有广阔的环境适生范围,对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早期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西南地区的 3个小麦栽培品种 ,共获得 7个转基因植株 ,转化频率在 0 .45 %~ 1 .2 %之间 ,转化周期缩短至 3个月左右。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_Southern杂交检测 ,初步确定bar基因已导入小麦基因组。做转基因植株叶片对除草剂PPT的抗性试验 ,有 4株呈抗性 ,3株呈部分抗性 ,表明bar基因已在小麦植株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0.
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西南地区的3个小麦栽培品种,共获得7个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在0.45%~1.2%之间,转化周期缩短至3个月左右。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_Southern 杂交检测,初步确定bar基因已导入小麦基因组。做转基因植株叶片对除草剂PPT的抗性试验,有4株呈抗性,3株呈部分抗性,表明bar基因已在小麦植株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