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  牛建明  董建军 《生态学报》2008,28(7):3447-3455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属亚洲中部荒漠草原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为荒漠草原地带重要的牧草资源.在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群落类型复杂多样,与本氏针茅(S.bungeana)、小针茅(S.klemenzii)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均能共同建群,具有很广的生态幅和很强的适应能力.研究以8个不同的短花针茅地理种群为对象,随机采集健康、无锈短花针茅叶片样本,通过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析,研究短花针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人们对短花针茅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合理利用短花针茅草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102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条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08条DNA带,多态性DNA带151条,占49.03%,特异性DNA带45条,占14.61%.(2)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9.03%,但低于同种方法获得的大针茅(54.75%)和克氏针茅(74.67%)的遗传多样性.(3)等级聚类、PCA分析和UPGMA聚类3种不同方法都将8个不同地理种群分为同样的两类:暖温性种群和中温性种群,热量差异是主导因素,而且,与种群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经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4,P<0.05).(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异性位点百分率与≥10℃积温、干燥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大型露天煤矿的开发推动了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探讨矿产开发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并阐明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草原区的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利用3S(RS、GIS和GPS)技术,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年以来矿产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景观格局动态及其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提出了界定最适研究区范围的方法,认为沿矿区边界向外建立10 km的缓冲区是该研究最适研究区域的大小;(2)草地和耕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但是在过去20多年间其面积在逐渐减少,而工矿仓储用地及住宅用地面积在急剧增加;(3)矿产开发导致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并且在两种不同的空间尺度(研究区和矿区)上表现出总体变化趋势的一致性,但在后期有较大差异;(4)初级生产力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且矿区的降低更为突出;(5)以生长季降水量为控制因子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景观配置(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景观形状指数)与初级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尺度上尤其显著,但在矿区尺度上,景观结构组成(斑块密度、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更为重要,与初级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6)受复垦规模和演替进程的影响,局限在矿区排土场上的植被重建尚不能改变研究区尺度景观-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可见,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均存在尺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以五分地沟试验区为例,利用IKONOS卫星遥感图像,结合DEM,对地形复杂的黄土丘陵地区制作植被图,并进行三维显示,直观地表达了研究区域植被的空间分布。使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植被空间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试验区整体格局较破碎,但斑块稳定性较好,分维数为1.25。人工植被占主导地位,人工乔木林和农田成为基质,天然植被、水体等类型以小斑块的形式镶嵌其中。经过综合治理,当前的植被结构和空间布局能有利于控制试验区的水土流失。研究表明,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于地形复杂的沟壑丘陵地区制作植被图及进行综合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东亚钳蝎毒素基因,以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和药理学功能。方法:利用已知蝎神经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克隆从蝎毒腺组织蝎毒素cDNA。结果:成功地克隆了一个新的东亚钳蝎毒素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编码59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前22个为信号肽,成熟肽为37个氨基酸残基,经PCR扩增除去信号肽序列,克隆到pTreHisA质粒中,在E.coli中表达了分子质量为7ku左右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1%左右。结论:其结构中含有三对二硫链,6个Cys残基组成蝎K^ 通道毒素共同特征序列-CXXXC-、-GXC-、-CXC-,推断其为K^ 通道阻断肽,命名为KChTX1。已被Gene-bank收录,收录号为AY12923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检测多项指标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评价,已往的方法一次实验只能检测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分布区选择赛汉、化德、准格尔3个典型样地, 在各样地沿坡面设置3条样线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 并采用聚类分析、二项式检验、差异显著性检验、典范对应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一系列统计学方法, 探讨了坡位对植被格局的影响及土壤效应。结果表明: (1)坡位导致缓丘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植被类型明显分异, 且以群落复合体的形式出现, 上部坡面发育的是该区气候顶级群落, 下部坡面发育的为地形群落; (2)坡位影响了物种沿坡面的分布格局, 主要体现在建群种及部分优势种上; (3)坡位导致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生产力的差异, 且下部坡面的生产力高于上部坡面, 形成2个不同的功能区域; (4)坡位通过地貌过程和起伏变化, 外加风蚀、水蚀影响, 严重改变了表层土(尤其是0–5 cm)的土壤特征, 从而在极小的范围内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生境异质性, 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 为局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一种重要机制; (5)坡位导致植被分异的土壤效应主要是表层土(尤其是0–5 cm)土壤机械组成的差异, 生
产力沿坡面的分异主要来源于土壤含水量。开展坡位对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将为植被分类、植被制图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并为植被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以及开展植被保护与各种生态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血压手术患者在不同麻醉诱导过程中,分别使用异丙酚、七氟醚及两种联合下的麻醉诱导对病人血压、心率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以寻求最理想的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ASA Ⅱ级,高血压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30例,分别对应异丙酚、七氟醚及异丙酚联合七氟醚麻醉诱导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其中所有结果均经统计学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和T0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1和T2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上升(P<0.05),T2和T0比较,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诱导后的血压下降,A组较B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压上升,B组较A组血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的CSI均无差异性(P>0.05).A组T2比B组CSI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比B组CSI也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三种方法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术前麻醉.但相比较而言,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对插管后高血压患者的平稳作用优于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国内外30种不同品牌啤酒中13种主要风味物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及综合风味特征得分;对这些酒样进行感官品评并采用频数分析计算得分.结果发现两种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初步表明根据啤酒中13种风味物质的检测结果,基本能够对啤酒的整体风味进行评判与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引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在局地、区域以及全球尺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局地尺度上,大面积的不透水地面以及较少的植被覆盖格局已经导致城郊物候的差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区选取新疆杨、青杨和毛白杨作为观测树种,通过定点定株的春季物候及温度的观测,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物候期发生当月(即4月)的平均气温、≥5℃积温、最低气温与各物候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日平均最高气温与各物候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在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中,绿地及裸土壤面积与4—6月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5℃积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不透水面面积与各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绿地及水体面积与展叶始期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不透水面面积与展叶始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下,其温度之间存在差异,土地利用/覆盖显著地影响着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植物的春季物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