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子叶植物叶片气孔观察方法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涛  胡东 《植物研究》2008,28(1):82-84
通过对传统的植物叶片气孔观察方法的改良,建立了一种观察单子叶植物气孔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分清上下表皮、准确定位,而且简单易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验中采用该法可以准确地获得植物叶片的气孔参数,为植物学及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抑制消减杂交分离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 ,以便为抗血管形成治疗肿瘤的新策略提供有价值的靶位 ,采用人新鲜的肝癌、肺癌组织匀浆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并构建了cDNA表达文库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 (SSH)获得活化HUVEC高表达的基因片段 ,放射标记后筛选文库 .获得的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差异杂交筛选 ,去除假阳性 .共获得了 177个阳性克隆 ,对其中 74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 ,发现它们代表 32个基因 ,其中多个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1个为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同源的新基因 ,2个为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基因 .研究结果表明 ,用肿瘤组织匀浆模拟肿瘤内环境活化HUVEC ,并通过比较活化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可以分离到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活性氧簇(ROS)是否参与白假丝酵母菌诱导RAW264.7细胞的自噬活化并明确其来源。方法RAW264.7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并分别以5种ROS生成系统抑制剂处理,白假丝酵母菌刺激细胞后采用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显示ROS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LC3的表达与定位。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刺激后RAW264.7细胞的ROS与LC3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LC3呈斑点状聚集并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定位;NADPH氧化酶(NOX)抑制剂氯化二亚苯基碘翁(DPI)处理后ROS与LC3Ⅱ表达量明显降低,并且LC3在细胞内弥散分布;其他药物处理后ROS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在白假丝酵母菌作用下NOX来源的ROS介导了RAW264.7细胞的自噬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IF-1alph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分析。方法:选择2014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妇产科76 例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及行人工流产的60 例正常早产孕妇为对 照组;根据患者稽留流产时间将稽留流产患者分为稽留时间<2 周组(12 例),2~4周组(33 例),>4周组(31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 附(ELISA)和免疫组化SP 法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清与绒毛中HIF-1琢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IF-1alpha与VEGF 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绒毛VEGF 和HIF-1-alpha均表达,其中VEGF 主要表达 于滋养层细胞细胞质和细胞间质,HIF-1琢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且观察组患者绒毛HIF-1-alpha与VEGF 表达水 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稽留时间患者绒毛HIF--alpha与VEGF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alpha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0.601;P<0.05);且绒毛HIF-1琢与VEGF的表达水平 也呈现正相关关系(r=0.401;P<0.05)。结论:HIF-1琢和VEGF在血清和绒毛中的低表达可能是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 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HIF-1琢和VEGF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预防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58  
以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类型,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和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干扰较轻的退化类型,群落物多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受干扰较严重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随着生态系统的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升高后又逐渐降低,从不同层次来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逐步减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表现出  相似文献   
6.
银鲫卵黄原的诱导、分离纯化及其生化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雄性银鲫为实验材料,通过雌二醇(Estradiol-17β,E2)的多次诱导,使得E2诱导产物成为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而后,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系统上,利用高交换量的阴离子交换层析Q柱,成功的从血清中提纯了与雌性特异蛋白相一致的E2诱导产物。糖、磷、脂蛋白分析表明,它是一类糖磷脂蛋白大分子。同时,它能被Mg^2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Mg^2 -EDTA)部分沉淀,这进一步证明,与雌性特异蛋白相一致的E2诱导产物就是卵黄原(Vitellogenin,VTG)。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银鲫有两种VTG分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优化肾脏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为肾脏组织工程及肾脏体外病理、毒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取大鼠肾脏灌注PBS作为对照组 (Control组),在不同流速下分别以十二烷基磺酸钠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灌注 (S组),Triton X-100联合SDS灌注 (TS组),反复冻融后Triton X-100联合SDS灌注(FTS组),制备肾脏脱细胞支架,并测定其流体分布及脉管阻力。HE染色、DAPI染色、DNA定量检测脱细胞支架脱细胞程度,Masson染色、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脱细胞支架主要成分的保留和结构的完整,扫描电镜检测支架的超微结构,MTT法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ELISA检测支架中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FTS组脱细胞用时较S组、TS组少,10 mL/min组支架脉管阻力较低,S组、TS组、FTS组流体分布与Control组存在差异。HE染色和DAPI染色显示各组支架未见细胞成分残留,DNA含量<50 ng/mg。Masson染色和PAS染色可见细胞外网状胶原及多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Ⅰ型胶原 (CollagenⅠ)、Ⅳ型胶原蛋白 (Collagen Ⅳ)、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层粘连蛋白 (Laminin) 表达。扫描电镜见支架呈蜂窝状结构。MTT法检测支架细胞毒性分级在0–1级之间。ELISA检测提示FTS组VEGF、EGF、IGF-1、PDGF含量明显高于S组和TS组。综上,联合冻融和灌注法能够制备更为理想且有效的大鼠肾脏整器官脱细胞支架,为肾脏组织工程及肾脏体外病理、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明亮  宫兆宁  赵文吉  高阳  胡东 《生态学报》2014,34(5):1178-1188
基于环境卫星数据提取10种植被指数,辅以资源三号卫星数据提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结合实地野外采样数据,以北京军都山为试验区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合植被指数与荆条灌丛冠层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并利用拟合结果对研究区灌从冠层生物量进行了反演估算,生成研究区荆条及其伴生灌丛生物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反演精度和预测能力。其模型显著性为显著(α0.01),相关系数为0.856,标准误差为58.5g/m~2;预测标准误差为98.1 g/m~2,决定系数为0.865。通过对研究区荆条灌丛的冠层生物量进行遥感估算,提出了一种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灌木群落生物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地区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其再生能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丛是三峡地区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本文采用收获法和模拟砍伐实验研究了三峡地区铁仔灌丛、椎木灌丛、荆条灌丛和黄栌灌丛的生物量及黄栌灌丛、椎木灌丛地上部分砍伐后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灌丛总生物量分别为22.5±5.1、21.0±3.7、16.9±7.5和13.6±2.4t·hm-2,相当于同纬度地带性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30年林龄)的10%一25% 4种灌丛灌木层占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90%以上。在生物量—物种序列中,前5种植物占总生物量的84% 以上。不同地点灌丛生物量的比较表明,同一种类型灌丛,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模拟砍伐实验,黄栌灌丛、被木灌丛地上部分全部砍伐后1年地上部分生物量就可以恢复到对照的42.7%和62.0%,说明这些灌丛类型具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很大的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0.
银杏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银杏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粉粒进入贮粉室后,通过侧向萌发产生吸器状花粉管。精原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依次产生生毛体、液泡状结构和纤维颗粒体。生毛体由一个电子致密的核心和由此向周围发散出的辐射状中心粒组成;液泡状结构为染色较深、质地均匀,看不到膜结构包被的圆球形,其周围细胞器丰富,DAPI染色证实液泡状结构中含有遗传物质。纤维颗粒体染色很深,外形小规则。临近受精前,精原细胞纵向分裂形成2个半球形的精细胞,成熟精核直径约40μm,而受精时与卵核融合的精核直径约20μm,说明精核在受精前体积浓缩。精核以变形虫式运动穿过较小的颈卵器口,进入卵细胞与卵核融合。在受精前的一些精细胞中可观察到其核内出现一个直径约20~30μm染色较深的球形区域,推测精核浓缩前遗传物质先浓缩到一个区域,然后精核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