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本文对攀西地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人工林中的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 Zelle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其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5代,每雌产卵量为(29±17.05)个,卵期(7±1)d,孵化率93.23%;幼虫共4龄,1、2龄取食量小,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10.6%,3、4龄幼虫取食量大,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89.4%;蛹期(13.11±1.05)d,雌雄比为1.04(F)∶1(M),羽化率88.96%。成虫寿命为6~8d。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茧化蛹;以老熟幼虫越冬。对2龄和3龄幼虫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1.0×103mg·L-1和0.5×103mg·L-1、30%乙酰甲胺磷乳油0.5×103mg·L-1和0.25×103mg·L-1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位进行了对照(CK)、低氮(LN,50kgN.hm-2.a-1)、中氮(MN,100kgN.hm-2.a-1)和高氮(HN,150kgN.hm-2.a-1)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4.72~6.33年,分解率最高的为CK,最低的为HN.经过365d,各处理的分解率均低于CK,仅HN与CK间差异显著(P<0.05);C残留率均高于CK;N和K残留率均显著高于CK(P<0.05);P残留率均高于CK,仅LN与CK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凋落物的C/N升高3.9%~23.7%.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元素的迁移模式为富集-释放,C、P和K元素则表现为直接释放.N沉降对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释放及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沉降对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向负效应,且负效应随沉降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CU实施前馈控制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在ICU病区建立质量控制架构(三级质控网),采用前馈质控方法,对ICU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结果 实施前馈质控后,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教学质量、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评分都有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馈控制方法整体上提高了ICU风险管理能力、护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位进行低氮(LN,50 kg N·hm-2·a-1)、中氮(MN,100 kg N·hm-2·a-1)和高氮(HN,150 kg N·hm-2·a-1)处理,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森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20 cm土层;各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土壤酶活性还因取样时间和土层不同而异.其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峰均出现在秋季(92 d);0~1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秋季,而10~2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冬季(183 d);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则出现在翌年春季(274 d);0~10 cm土层中蔗糖酶活性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和翌年春季;而10~20 cm土层中蔗糖酶活性只有一个高峰,出现在翌年春季.总体上,常绿阔叶林中不同土壤酶活性对N沉降的响应有所差异.其中,N沉降降低了常绿阔叶林土壤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不同浓度N处理间酶活性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但其变化的规律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