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OsGSTL1是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一个λ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个由2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将OsGSTL1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TV上,转化大肠杆菌,然后再转化酵母菌PEP4。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外源OsGSTL1基因在转基因酵母中表达,分析半乳糖诱导表达的酵母粗提液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表明:转基因酵母的谷胱甘肽转移酶较非转基因酵母和未诱导的酵母高,说明OsGSTL1在转基因酵母中受半乳糖的诱导表达,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技术,从水稻基因组中分离到OsNRT1-d读码框上游2 019 bp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在起始密码ATG上游-189 bp和-127 bp处分别存在CAAT-box和TATA-box,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推测的转录起始位点CAC位于起始密码ATG上游-93 bp处.将OsNRT1-d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后,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获得的NRT2019∷GUS、NRT1196∷GUS 和NRT719∷GUS转基因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均能启动下游GUS报告基因在水稻的根、叶、花颖和种子中表达;将转基因水稻幼苗放在滤纸上紧急干旱处理和用15% 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GUS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干旱应答元件在-719 bp~-1 bp的范围内;GUS活性分析表明:OsNRT1-d启动子对ABA、NaCl、(NH4)2SO4、KNO3和Gln等信号没有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沿岸秋茄种群的拓殖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宇  吕佳  李俊清  肖国生 《生态学报》2015,35(13):4304-4313
由于地理关系,台湾海峡两岸的红树植物组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以耐寒性较强的秋茄为优势种。中国台湾(以下简称"台湾")与大陆仅一水之隔,因此台湾的秋茄种群来源最有可能来自东南沿海种群,然而台湾南、北红树植物种群的拓殖路线以及与大陆东南沿海种群的遗传关系的研究至今仍未见报道。通过SSR分子标记,利用近似贝氏计算(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推测海峡两岸4个分布区域秋茄的起源及其拓殖路线。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种群出现明显分化,大陆东南北部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分化程度最高。通过推测台湾北部种群起源可追溯到29000—48400a前,早于末次冰期时间,且台湾北部种群遗传结构与大陆东南南部种群最相近,推测它们可能共同起源于南方祖先。大陆东南沿海南北种群的溯祖时间约为15.1万年至25.2a年前,约为更新世中期末,则意味东南沿海南、北种群的遗传分化可能受到更新世后期气候变化与海侵海退的影响而出现隔离,或东南沿海南、北种群可能来自不同的起源。而台湾南部种群与台湾北部种群的相似性,表明台湾南部种群是由北部种群拓殖而来,近似贝氏计算亦支持这个假说。因而,可以推测海峡两岸秋茄的拓殖路线是从大陆东南南方种群随黑潮迁移至台湾北部,再从北部拓殖到台湾南部。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两岸红树林种群起源及拓殖路线,为未来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植物的生物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番茄脂氧合酶基因Tom loxD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构建组成型表达Tom loxD的酵母工程菌株。SDS-PAGE和W estern blot分析表明,经甲醇诱导,Tom loxD蛋白在酵母中得到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103.56 kD,与预测的分子量一致。酶活性分析表明,酵母中表达的Tom loxD蛋白具有脂氧合酶活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Tom loxD基因在番茄中表达受机械损伤的诱导,损伤处理的番茄叶片中脂氧合酶的活性明显增高。说明Tom loxD基因在番茄防御信号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阮宇  胡景涛  肖国生  李俊清  任凭 《生态学报》2022,42(7):2921-2930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是生态学的热点,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n’)能够在三峡库区不同水位高度的消落带上生长,但对它在消落带上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按水位高度不同,将消落带171-175 m划分为浅水区(SS)、168-171 m为中度水淹区(MS)、165-168 m为深度水淹区(DS)3个样带及对照组(LS),每个样带内随机选取25-30株中山杉,通过测定树高、叶表宽度、叶厚度、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等功能性状,研究中山杉功能性状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度水淹区(DS)叶片表现出旱生性状,气孔孔径变小,栅栏组织变厚。消落带171 m以上中山杉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171 m以下。中度水淹区(MS)根系中的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酒石酸、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高,而深度水淹区(DS)却相反,但草酸含量最高。从功能性状比较看,浅水区(SS),水淹期恰好是中山杉生长缓慢的时期,中山杉的生长周期未受到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中度水淹区(MS),中山杉代谢活跃,水淹胁迫引发的功能性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是可逆的,中山杉能够自我恢复,胁迫在中山杉的自身调节能力极限范围内,植株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与浅水区(SS)相比,中度水淹区(MS)的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劣于浅水区,但它们的存活率相似,都较高。而深度水淹区(DS)水淹期6个月,高温期2-3个月,胁迫已造成植株受到慢性或不可逆地伤害,退水后,根系不能较快恢复正常代谢,植株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变脆弱,随着水淹次数增加,植株易死亡。植株的高度和大小与中度水淹区(MS)差异不显著,但植株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黄精中多种氨基酸的全自动测定方法,对重庆市野生黄精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为野生黄精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样品中加入6 mol/L盐酸溶液,135℃水解4 h,经过酸式缓冲溶液(pH 3.45)和碱式缓冲溶液(pH 10.85)梯度洗脱,氨基酸专用柱(4.6 mm×150 mm)分离,茚三酮溶液(20 g/L)衍生,通过可见光分光光度检测器在440 nm和570 nm处,实现了17种氨基酸的有效分离。结果:17种氨基酸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平均回收率为83.28%~91.08%。野生黄精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谷氨酸(2.001±1.164 g/100g)和组氨酸(1.070±0.448 g/100g)含量占比最高;野生黄精中含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29.6%±5.1%;多数氨基酸种类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最高相关系数可达0.980。结论:利用全自动氨基酸测定仪法测定黄精中氨基酸类成分,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黄精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资源,本研究可为黄精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产地黄精中砷、铅、铬、镉、汞含量的方法,进行含量分析,为黄精的医用和食疗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CP-MS法对52份野生黄精样品中5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野生黄精中5种重金属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0.020 mg/kg,回收率为95.5%~104.4%,精密度为2.8%~4.6%;野生黄精根茎中含量高低依次为铬、铅、镉、砷和汞,各元素间呈正相关;巫山的铬和砷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奉节的铅最高,石柱的镉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黄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高低:根须>根茎>叶子>种子,其中根须的铬含量高达4.406±1.021 mg/kg。结论:野生黄精的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不同部位的含量也有差异:地下部位(根须、根茎)含量大于地上部位(叶子、种子)。本研究可为黄精的外源性污染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