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陆地棉品种和骨干品系黄萎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陆地棉黄萎病的主要措施,为了早日实现多类型、多区域大面积抗病品种的应用,本研究选取107份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种质,利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安舍试验站黄萎病病圃进行了3年黄萎病抗性重复鉴定。鉴定得到抗病品系8个,占7.5%;耐病品种(系)20个,占18.7%。本研究表明,当前被作为育种亲本的抗病品系还太少,需要深入开展抗病遗传机制,以及与其他经济性状协同改良的关系,为陆地棉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达到抗病或接近抗病水平的大部分品种(系)来自于海陆野远缘后代,具有外源基因血统,证明了远缘杂交是陆地棉黄萎病抗性改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是一种年产多窝卵的蜥蜴。为了对其婚配制度、同一雌性个体所产卵的窝内和窝间的父权状况、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的进化历史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本研究筛选出白条草蜥的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筛选自包含(AC)n和(ATAG)n重复片度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在白条草蜥安徽滁州种群的16~32个个体中对上述位点进行检测后发现,上述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12~20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894~0.955,观测杂合度范围0.565~0.938,表明这些微卫星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它们将在白条草蜥的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水平、种群分化和婚配制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是一种年产多窝卵的蜥蜴。为了对其婚配制度、同一雌性个体所产卵的窝内和窝间的父权状况、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的进化历史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本研究筛选出白条草蜥的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筛选自包含(AC)n 和(ATAG)n重复片度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在白条草蜥安徽滁州种群的16~32个个体中对上述位点进行检测后发现,上述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12~20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894~0.955,观测杂合度范围0.565~0.938,表明这些微卫星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它们将在白条草蜥的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水平、种群分化和婚配制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高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产量兼顾改良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 而优良种质创新是品种改良的基础。FBP7::iaaM基因能够调控棉花胚珠表皮细胞IAA的含量, 进而促进棉纤维发育的起始。利用含有FBP7::iaaM基因的种质IF1-1, 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实现了目的基因向骨干亲本的转移, 培育了优良陆地棉种质冀资139, 并用4个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系对冀资139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FBP7::iaaM基因及其调控的优良性状可以在骨干育种亲本中传递, 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转FBP7::iaaM基因的冀资139具有综合性状优良、优质和高衣分等特点; 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马克隆值的遗传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控制, 这为其作为骨干亲本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胞质雄性不育系冀2658A细胞质对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雄性不育不仅可以培育优质的杂交种,还能提高棉花制种效率并降低制种成本。该研究以冀2658系及其同核异质不育系冀2658A为母本,以6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12个杂交组合。利用F1代研究棉花细胞质对棉花农艺性状、抗病性、种子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冀2658A的细胞质主要影响棉花杂交种F1代的产量相关性状、黄萎病抗性及棉籽粗脂肪含量等,表现为衣分显著降低(比对照组低1.61%),黄萎病抗性增强(黄萎病指数比对照组低18.29%),棉籽中的粗脂肪含量降低(比对照组低2.88%)。该研究初步探讨了胞质不育型细胞质对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为陆地棉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昆虫色斑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性以及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是昆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作为一种重要的昆虫色斑多型性资源,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于2012-2015年通过调查统计泰安市异色瓢虫不同时期鞘翅底色、不同位置斑点、联斑、二窗型和四窗型、性比等指标的变化特点,并进行了多项式拟合、χ2(卡方)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明确了异色瓢虫色斑型和性比的周年变化特点及其与月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浅色型异色瓢虫中,浅色型、不同位置斑点和联斑数量比例均随月份先降后升,与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均在夏季出现最低值。深色型中,深色型数量比例随月份先升后降,与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其中的二窗型数量比例在夏季和冬季上升,春季和秋季下降,四窗型则相反,但均于月平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09和0.09。异色瓢虫种群、浅色型和深色型均表现为偏雌现象,在夏季更为明显,且与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90和0.66。χ2检验可知,异色瓢虫浅色型和深色型数量、不同位置斑点数量、联斑数量、二窗型和四窗型数量以及种群、浅色型和深色型雌雄数量均与月份显著关联。综合分析可知,异色瓢虫浅色型中各指标受月平均气温影响均较大。除数量比例和性比受温度影响较大外,深色型中二窗型和四窗型比例变化较小。异色瓢虫各指标均月份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7.
陆洪良  耿军  徐卫  平骏  张永普 《生态学报》2017,37(5):1603-1610
特定物种的热驯化能力决定着其是否能成功耐受环境温度的改变,在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评估有尾类两栖动物的热驯化反应,在3个恒定水温(15、20℃和25℃)中驯化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幼体4周,测定驯化后幼体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运动(游泳)表现、临界低温(CT_(Min))与临界高温(CT_(Max))。结果显示:驯化与测试温度均显著影响蝾螈的游泳速度;驯化温度亦影响蝾螈的CT_(Min)和CT_(Max),但不影响可耐受温度范围(TRR)。驯化与测试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蝾螈泳速的影响显著,表明驯化温度可改变其游泳表现的热敏感性。经某一温度驯化后蝾螈泳速似乎在相同测试温度下表现最好,该结果可能支持驯化有益假说。CT_(Min)和CT_(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低温驯化可提高动物抗低温能力,而高温驯化提高其抗高温能力。两栖类动物热耐受性与运动表现热驯化反应的种间变异可能与栖息地热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