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以18种群落类型的实测为数据和1013块森林测树样地的估算数据为基础,首次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构成规律及分布格局。亚高山暗针叶 生物量一般在300t/hm^2以上,最高可达约1600t/hm^2,叶生物量8~39t/hm^2,根茎比0.1~0.2,生产量8~13t/hm^2.a;高山灌丛类型生物量20~40t/hm^2,叶生物量3~6t/hm^2,根茎比0.4~0.8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凋落物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贡嘎山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凋落物量、凋落物特征及其N、P、K、有机碳的归还量,并探讨了它们在演替进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峨眉冷杉成熟林、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凋落物量依次为:2 809.925、2 787.086、2 043.585 kg·hm-2·a-1;其中N、P、K的归还量依次为:34.850、33.917、42.571 kg·hm-2· a-1。峨眉冷杉林凋落物量及其N、P、K的归还量较少,与我国其它森林区针叶林存在一定差异,而与美国西北部冷杉林相近。  相似文献   
3.
贡嘎山亚高山森林自然演替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程根伟  罗辑 《生态学报》2002,22(7):1049-1056
通过对贡嘎山典型天然林样地动态的调查和群落结构的研究,基本掌握了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植被的演替特征和过程,在自然生态竞争条件下,树木的种源通过扩散,就地下种和萌发新技产生的幼苗只有极少数能够生长成大树,在树木繁育过程中,光照,水分,温度和养分竞争是决定性条件,山地灾变干扰对森林的更新也具有重要作用,提出的贡嗄山森林演替模型(GFSM)在树木个体生命史模型的基础上重现了群落的演替动态,特别是将土壤形成与树木演变结合起来,采用随机过程模拟气候波动及单木生长死亡的不确定性,揭示了亚高山天然条件下的森林个体与群落的行动态,对于解决天然林更新与保护提供了系统的分析预测技术与理论。  相似文献   
4.
贡嘎山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贡嘎山苞槲柯、香桦林,铁杉、槭、桦杉,峨眉冷杉林Ⅰ,峨眉冷杉林Ⅱ和鳞皮冷杉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生物量分别是220.082t·hm-2、568.008t·hm-2、544.519t·hm-2、282.558t·hm-2和279.819t·hm-2;它们的生产力分别是9.962t·hm-2·a-1、10.067t·hm-2·a-1、12.936t·hm-2·a-1、4.692t·hm-2·a-1和1.389t·hm-2·a-1。通过对贡嘎山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与生态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年降水量是制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北京百花山上"蚂蚁山"的蚂蚁为我国林区特有的种类——中华红林蚁Formica sinensis。该蚂蚁分布海拔相对较高,通常在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筑巢,进行社会性生活。成虫有4个品级:大型工蚁、小型工蚁、蚁后和雄蚁。每个成熟蚁巢中有2~4个蚁后,为多蚁后社群结构。夏季蚁巢中同时存在着卵、幼虫、蛹和成虫。目前还只发现工蚁和蚁后休眠越冬。对中华红林蚁的各个虫态和品级进行形态描述和测定,并记述工蚁的觅食、建巢及清巢、防御与进攻等行为习性。首次发现雄蚁具有明显的护巢行为。同时,还发现在工蚁的外出活动中,标记信息素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型的优势木生长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贡嘎山16块样地的调查资料,运用逻辑斯谛模型探讨了暗针叶林不同林型优势木生长动态。建立了峨眉冷杉(Abies fabri)、麦吊杉(Picea brachytyla)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的高、径和材积生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优势木的高、径和材积的速生期和速生点都不相同,林线附近的峨眉冷杉高、径和材积的速生期最短,麦吊杉高和材积的速生期最长,鳞皮冷杉基径的速生期最长;林分优势木的生长动态和森林更新关系密切,各优势木的生长指标表明各自立地生态条件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7.
在青藏高原东缘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典型地段依次设置7个采样点(冰川退缩0、10、30、40、50、80和127年),测定各演替阶段表层土壤与植被各层氮(N)、磷(P)含量及生态系统生物量,分析不同演替阶段N、P养分的积累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叶、枝、根的N、P含量随演替下降,而干的N、P含量在演替末期较高,凋落物与土壤O层N、P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乔木层叶和枝一致。生态系统的N、P贮量均随演替逐渐增加,演替初期生态系统N的积累主要依靠植被层,演替末期尤其是植被层形成顶极群落以后,土壤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N库;植被层的P贮量在冰川退缩后的80年样地超过了表层土壤。生态系统N、P养分的积累速率在演替中期较快,且表现为表层土壤>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演替中期阔叶林阶段N、P养分的循环系数高于演替末期的针叶林阶段,而利用效率则低于针叶林阶段。可见,针叶树种养分循环低但利用率高的机制有利于同其他物种竞争,从而最终形成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8.
马桑结瘤固氮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忠  罗辑  王道杰 《生态学报》2001,21(2):244-248
马桑(Coriaria sinica)植株的结瘤量、根瘤固氮活性和固氮能力均与植株叶面积和光合能力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的植株结瘤量大,根瘤固氮活性高,固氮能力强。马桑根瘤固氮活性呈白天升高夜间降低的昼夜变化特点,昼夜变幅为10~20μmol C2H2/g.h,光合作用是引起固氮活性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受土壤温湿度的影响,遮阴或光照不足将引起马桑结瘤固氮能力的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胡蜂Vespidae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和授粉昆虫,敌害是制约胡蜂种群存活与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弄清胡蜂的敌害种类和危害,可以为下一步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目测法和设监视器等方法对广西胡蜂标准蜂群培育及其野训成为经济蜂群阶段的敌害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胡蜂的敌害共有33种,其中有害动物19种、有害微生物14种.在标准蜂群野训成为经济蜂群期,对胡蜂危害严重的有害动物为蚂蚁、鸟类、盗虻、蝙蝠及松鼠等,蚂蚁对蜂群的危害最严重、最普遍;在蜂王越冬及标准蜂群培育期,对胡蜂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较多,有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病、白垩病、欧幼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病.14种有害微生物中,有13种病害是蜜蜂群中常见的病害.  相似文献   
10.
 实测了青藏高原植被样带22个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并进行了格局分析。对于未受人为干扰的以常绿阔叶林为基带的亚高山天然植被,随着海拔升高,地上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在一定海拔高度达最大,海拔继续升高地上生物量则迅速下降。这一垂直分异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地带性森林植被最大生物量分布的纬向分异性。基于Weber定律的回归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关系可用Logistic函数拟合,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及其组合因子可解释高原植被样带地上生物量变化的28%~53%,其中年降水量及其同年平均气温的组合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R2为0.46~0.53,p<0.001)。但是,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不足以解释西藏色齐拉山暗针叶林具有最高的地上生物量。我们认为,自然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受到更为复杂的气候因子的制约,例如太阳辐射、湿度、风、水分和能量平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