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麻阳河地区黑叶猴的食性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 ̄1997年对黑叶猴进行野处食性观察,结果表明:(1)对农作物的取食时间是影响其取食植物种类多少的主要因子;(2)其取食部位季节性明显;(3)各季节取食时间长短与了食农作物时间呈负相关;(4)各季节食物交叉性不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脑血流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辅助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5、7天ICP动态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脑血流和氧代谢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第3、5、7天ICP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两组ICP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Qmean、Vmean、Wv、DR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Qmean、Vmean均升高,Wv、DR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jvO_2、CjvO_2、CaO_2、CERO_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SjvO_2、CjvO_2、CERO_2均升高,CaO_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除痰解毒方(Chutan Jiedu Decoction,CJD)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移植瘤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建立人肺腺癌H1975耐药细胞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吉非替尼组,除痰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痰解毒方中剂量联合吉非替尼组,每组10只,各组予以相应的药物灌胃2周。检测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twist、fibronect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抑瘤率为61.92%,明显高于模型组、吉非替尼组,除痰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及荧光定量PCR法结果均显示除痰解毒方中剂量、高剂量及联合用药组均能下调twist和fibronectin的表达,且联合用药组下调作用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及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抑制作用优于除痰解毒方单药及吉非替尼组,其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与逆转EMT增强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象山港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硕乾  林霞  罗杨  朱艺峰  严小军 《生态学报》2016,36(5):1442-1452
为阐明象山港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于2011年10月(秋)、2012年2月(冬)、5月(春)和8月(夏),对小型底栖动物进行12个站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2个类群,包括线虫、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桡足类、端足类、涟虫类、水螅幼体和其他类。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22.3±34.4)个/10 cm~2、(74.8±140.8)个/10 cm2、(31.4±64.5)个/10 cm~2和(97.4±206.5)个/10 cm~2,且以线虫和介形类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应季节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3.0±144.4)μg/10 cm~2、(1261.7±2244.1)μg/10 cm~2、(440.7±1003.7)μg/10 cm~2和(1010.5±2365.6)μg/10cm~2,介形类为主要贡献类群。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各季节间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085,P=0.001)。据小型底栖动物全年平均丰度的MDS分析,在空间上将12个站位分成3组,其中,港底区组分别与其他2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这些组间的主要差异类群是介形类、线虫、腹足类和多毛类。同时,对相应样品的14个沉积环境因子(水深、温度、盐度、水份、有机碳、叶绿素a、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溶解固体,以及沉积物的砂、粉砂、粘土含量和中值粒径)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象山港沉积物以粘土和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在港口区较高。沉积物中,有机碳季节间差异明显,春、夏有机碳含量高于秋、冬季节;而叶绿素a含量在春季和港底区较高。据生物-环境(BIOENV)分析,小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间相关系数仅为0.270,筛选的变量子集为砂含量、含水率、水深和中值粒径。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叶绿素a和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盐度、粉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要类群线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介形类丰度与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氧化还原电位、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寡毛类、桡足类与环境因子间均未检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北部的习水县境内,总面积486.7km^2,野生脊椎动物相当丰富,初步调查有34目91科340种,其中兽类8目25科74种,鸟类16目36科144种,爬行类3目10科34种,两栖类2目9科31种,鱼类5目11科57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贵州重点保护动物38种,是华南虎和小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动物的区系组成很复杂,这与习水保护区的地貌和小气候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外辐射干燥技术,对银耳红外辐射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干燥温度(60~140℃)、辐射强度(1~5 W/cm2)、空气流速(0.5~1.5 m/s)等因素对银耳失水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干燥温度和辐射强度对银耳失水特性影响显著,而空气流速对其影响较小。根据试验数据建立银耳红外辐射干燥的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结果发现Midilli模型能准确的描述银耳红外辐射干燥过程,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银耳在红外辐射干燥过程中的失水特性。  相似文献   
8.
9.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繁殖周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i),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国的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的山地岩溶地区(Fooden,1976;王应祥等,1999)。由于生境特殊,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汪松,1998),该物种近20年来数量呈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