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段学花  王兆印  程东升 《生态学报》2007,27(4):1664-1672
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长江、黄河、东江和拒马河等河流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河床底质组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河床底质组成中的底栖动物结构差别很大,不同地理位置而相同底质条件和水力条件的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说明河床底质是影响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受地理位置和大气候的影响不大;利用多项生物指标分析了不同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卵石河床且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河流底栖动物物种组成最丰富,大河中沙质河床不稳定,未采集到底栖动物;不同底质类型河床中的优势种群亦不同。并分析了采样所得底栖动物物种数与采样面积之间的关系,符合前者随后者呈幂指数增加的规律,当实测采样面积为1~2m^2时物种数变化不大,建议一般情况下最小采样面积应为1m^2。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种柱锈菌在酶蛋白基因水平上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东升  薛煜 《菌物系统》1998,17(1):32-39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鹿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地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构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ribicola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  相似文献   
3.
电诱导细胞融合仪的研制及在真菌原生质体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融合仪是进行细胞融合研究的核心装置。作者研制出一种性能参数较好而造价低廉的电诱导细胞融合仪。其输出交流电场频率及电压峰峰值分别为0.5-4.0MHz和0-70V;脉冲时程和幅度分别为4-100μs和0-500V;带负载能力大于几种国内外产品。用本装置对香菇和丝核菌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诱导,对电场诸参数与融合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装置性能稳定,使用效果不次于进口日本产品,可用于真菌、细菌或植物的细胞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两类木蹄层孔菌在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点,其中8个位点上的绝大多数酶谱型都不为两者所共有,显示两个类型间的基因交流已极少发生。根据酶谱型频率得出两者间的遗传距离D=0.965,属于典型的种间遗传分化。上述酶基因分化证据结合子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藨生柱锈菌 Cronartium ribicola、柔软柱锈菌C. flaccidum 及栎柱锈菌 C. quercuum 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 ribicola 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寄主的C. flaccidum 和C. quercuum 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棒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 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我国西北部雨水增多,甘肃地区毒蛇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7、8、9月份,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蝮蛇咬伤是西北农村常见的一种生物性中毒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变化快,并发多,治疗复杂,死亡率高等特点.其救治的关键是早期正规、程序化、综合治疗.我科2003~2012年收治的247例蝮蛇咬伤患者中,因抢救无效死亡2例,占0.81%,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北京东灵山地区、黑龙江带岭地区、以及帽儿山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5个蜜环菌子实体进行了极性测试和生物种测定。配对培养结果表明15个子实体中共存在着四个生物种,分别命名为ChBSI、ChBSI、ChBSⅢ和ChBSⅣ。除生物种ChBSⅢ的极性不清楚外,其它生物种都是四极性异宗配合的真菌。东灵山菌株中的两个生物种是ChBSⅡ和ChBSⅣ,带岭菌株中的两个生物种是ChBSI和ChBSⅢ,帽儿山菌株是生物种ChBSⅠ。经过中国生物种与欧洲生物种的配对培养,发现生物种ChBSⅣ与Armilariagalica融合。  相似文献   
8.
湘鄂皖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与规模已非常有限.在全面踏查湖北后河、湖南壶瓶山、湖北木林子和安徽老山共4个连香树分布地的基础上,对选定区域内的连香树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株高、胸径等指标,采用高度级和径级代替年龄的方法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对全部连香树植株进行定位,并绘制分布点图,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各种群进行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中,后河种群的年龄结构连续且呈明显的纺锤型,种群处于衰退之中,而其它3个种群无完整的年龄结构,已完全衰退.后河种群在16m以下尺度呈随机分布,16m以上各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其它种群在个别尺度下呈集群分布,绝大多数尺度下呈随机分布.分析认为,生境异质性是导致后河种群在大尺度上呈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条件相似、种子均匀散布等原因造就了后河种群在小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其它3个种群衰退程度加剧,使得连香树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其成因可能是萌发对于环境要求的极端苛刻、有限的林窗、种间竞争以及生境条件的恶化等.最后对连香树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ribicola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守主的C.flaccidum和C.quercuum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樟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木本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东升 《生命科学》1993,5(5):20-23
自80年代初美国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出抗卡那霉素的烟草植株以来,至今已有近40种转基因植物问世。它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草本农作物,如烟草、大豆、棉花、蕃茄等,而木本植物的例子十分少见。和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具有多年生的显著特征,这一性质极大地妨碍了木本植物传统育种工作的开展。而基因工程的应用能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从提高育种效率的角度看,基因工程对于木本植物遗传改良的意义更为重大。不管是草本或是木本,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基因调控机制等方面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②基因转移、细胞转化技术体系的构建;③细胞培养和再分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