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昆虫系统发育重建研究的步骤,常用方法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指出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分析了系统发育重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草地不合理利用,中国北方草原严重退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性破坏甚至功能性紊乱。随着草原退化,中能值功能群植物糙隐子草会取代高能值功能群植物大针茅成为群落中优势度最大的植物。为了解大针茅和糙隐子草在氮素添加以及去除功能群的情况下根系特征的变化趋势,选取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中的退化草原群落,分别开展两项实验,实验1:氮素添加梯度实验(0、10.5、17.5、28 gN/m~2),实验2:同时进行功能群的去除和氮素的添加,功能群去除实验(将植物分为高能值植物功能群、中能值植物功能群、低能值植物功能群3个功能群;每个处理分别剪除另外两个功能群,留取单一功能群),并同时进行氮素添加实验(0、17.5 gN/m~2)。在进行两年的实验处理后,通过Delta-T SCAN根系分析仪测量大针茅和糙隐子草根系的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指标。分析植物根系对氮素添加的响应,以及功能群去除是否改变这两种植物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格局。实验1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其他功能群的竞争压力下,大针茅根系长度、面积、体积均在高氮素添加(28 gN/m~2)情况下显著增加,糙隐子草根系直径和体积在中氮素添加(17.5 gN/m~2)的情况下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退化样地中土壤氮素的增加,促使大针茅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长度扩大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而促使糙隐子草主要通过增粗生长来扩大土壤分布空间。实验2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群的去除,中氮素添加对根系的影响,只有糙隐子草的根系直径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功能群去除实验对大针茅的根系长度和面积有影响,对糙隐子草的根系长度、直径和面积有影响。功能群去除处理与氮素添加的交互作用对大针茅根系没有影响,对糙隐子草的根系直径和体积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鸡胚原始生殖细胞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酶解离两种方法在鸡胚孵化的第14期、19期、28期,分离、培养鸡胚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探索PGCs分离、培养的适宜时期及方法,以期获得较多数量,较高活力的PGCs作介导生产转基因鸡。结果表明:1.提取、分离PGCs的最佳时期依次为19期、28期。2.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分离到一定数量的PGCs细胞。但在19期和28期,酶解离法分离到的PGCs的相对数量较多,存活时间较长,是一种较适宜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八期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小珺  秦洁  李碧春 《生物学杂志》2003,20(6):21-23,36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 ,提取第 2 8期 (孵化 13 2h)性腺中的PGCs ,对其应用不同的冷冻保护剂和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保存 ,并于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复苏后的PGCs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 ,结果发现 :从第 2 8期性腺中获取的PGCs在同一种冷冻保护液下 ,采用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 ,对PGCs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平衡方法相同 ,在不同冷冻保护液条件下 ,冷冻保护液III的冻存效果最好 ,与其他保护液之间存在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差异。冷冻保护液V和冷冻保护液VI二者对PGCs的冻存效果次之。冷冻保护液I、冷冻保护液II和冷冻保护液IV三者对PGCs的冻存效果最差。PGCs经体外培养 2 4小时后再进行冷冻保存 ,复苏后其存活率、体外培养存活时间均极 (P <0 .0 1)显著短于分离后直接冷冻的PGCs。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现状的关系,为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资料。作者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间,对甘肃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太统山森林公园不同生境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104种,隶属3纲10目38科49属,其中包括5个未定名种,6个国内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5种生境土壤纤毛虫的物种数分别为:油松林53种、沙棘灌丛59种、蔷薇灌丛62种、荒坡40种及农田24种。在该地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肾形目、前口目和下毛目为优势类群;齿脊。肾形虫(Colpoda steini)、苔藓膜袋虫(Cyclidium muscicola)、刚毛胃纤虫(Homalogastra setosa)、梅氏扁豆虫(Phacodinium metchnikoffi)、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长圆膜袋虫(Cyclidium oblongum)、纵长膜袋虫(C.elongatum)、珍珠映毛虫(Cinetochilummargaritaceum)和膨大肾形虫(Colpoda inflato)为优势种。油松林、沙棘灌丛、蔷薇灌丛、荒坡和农田5种生境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6.06、6.51、6.80、4.92和3.17。结果表明,森林、荒坡、农田的纤毛虫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6.
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近期以胚胎干细胞为模型,研究有关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以及与胚胎干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动态变化做一概述,对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胚胎干细胞分化关系的基础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对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EPGCs)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TT法分别检测mLIF、bFGF、hSCF、hIL-11四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对体外培养的第19、28期鸡EPGC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19期的EPGCs体外培养72h后, mLIF、hSCF、bFGF、hIL-11对鸡EPGCs的增殖影响显著(P<0.05)。mLIF的最佳作用剂量是10~20ng/ml,hSCF的最佳作用剂量是15~20ng/ml,bFGF的最佳作用剂量是10~20ng/ml。hSCF、bFGF的联合使用优于单因子作用的结果(P<0.05)。单独使用hIL-11时,细胞的增殖情况比其他三因子单独使用的效果较差,但OD均值有随剂量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在与其他因子联合使用的情况下, hIL-11的最佳作用剂量为0.10~0.20ng/ml。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及宫颈癌组织提取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19kD抗原的胞壁区及其上游调控元件(19ss)基因序列和HPV16型E7基因序列。先将19ss基因与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MV261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MCW。再将E7基因克隆至pMCW,得到重组质粒pMCW-E7。最后用PCR引物定点诱变法突变E7基因与转化有关的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MCW-mE7。对重组质粒pMCW-mE7用PCR扩增、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19ss基因及突变的E7基因正确插入穿梭质粒pMV261。成功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MCW-mE7。  相似文献   
9.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细胞A549非接触共培养体系,研究肿瘤微环境诱导3 d、7 d后分别传至第3代、第5代HMSC-bm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代次的增加,实验组HMSC-bm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生长曲线与周期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增快,提示肺腺癌微环境诱导HMSC-bm分化,导致其形态、生长及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改变,具有向肿瘤转化的可能,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为HMSC-bm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庆晏  秦洁 《生物学通报》1993,28(10):18-20
职业性肺部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学科较广,是职业医学和肺病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常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可分为5类:尘肺;非特异性气道疾病与过敏性肺炎;吸入有毒气体所引起的急、慢性呼吸系统损伤;棉尘病及职业性哮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