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重PCR及其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重PCR(muhiplex PCR)是在常规PCR基础上改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PCR技术。该技术可利用多对引物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多段靶序列,目前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领域。该文简要介绍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登革 3型病毒 prM E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并进行体外表达 ,为登革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用RT -PCR法获得 prM -E基因片段 ,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DNA转入BHK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质粒DNA含序列正确的 prM- E基因。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转染了重组质粒DNA的BHK细胞的胞浆中有登革 3型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说明含有登革 3型病毒prM -E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以在BHK细胞中表达 ,该结果为观察该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的重组质粒pLEX—C中高保真PCR获得编码登革2型病毒43株C基/E/(D2C)DNA片段,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6/V5-His获得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2C。经电穿孔的方法转染BHK21细胞后,分别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结果重组蛋白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蛋自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此研究为深入了解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在病毒复制及组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应用于抗登革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是近年来新兴的抗病毒策略。为探索该策略在抗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了稳定表达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 (D2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 (SN)融合蛋白D2C_SN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然后以登革病毒攻击上述细胞系 ,研究表达的融合蛋白D2C_SN对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蛋白D2C_SN能够在病毒装配过程中与野生型衣壳蛋白共组装入子代病毒颗粒内部 ,并导致病毒基因组的降解。与正常BHK细胞相比较 ,融合蛋白D2C_SN可导致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性滴度降低 10 3~ 10 4 ,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RIG-I样受体与RNA病毒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成峰  秦鄂德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418-1423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通过RLR级联信号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对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LR信号通路既受宿主的严格调控,也能够作为病毒逃避宿主干扰素反应的靶点.本文重点讨论了RLR及其在RNA病毒识别和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5年以来,南美暴发大规模寨卡疫情,因其与新生儿小头症等严重神经发育疾病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其他虫媒黄病毒类似,寨卡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的3种结构蛋白构成病毒颗粒,7种非结构蛋白参与病毒复制生活周期的调控。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寨卡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促进研究者对病毒复制与致病机制的认识,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潜在靶标。本文将对寨卡病毒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传代蚊细胞微量培养方法对2006年广州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脑内途径观察其对乳鼠的致病性;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病毒特异抗体及新分离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将此次分离的病原体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进行生物学性质比较。结果:从57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10株病毒,在传代蚊细胞中可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并对乳鼠致病;其基因组为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RNA分子,经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此次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致细胞产生病变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蚀斑的大小、形态以及致乳鼠发病的时间等生物学性质上有所不同。结论: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为登革1型病毒,且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生物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发感染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成峰 《生物学通报》2004,39(11):18-19
新发感染病(EID)是指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增加或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增加的人类感染病。EID严重危害着公共卫生安全,是目前感染病研究的热门领域和核心内容。就EID的概念及出现原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对于预防EID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核酸酶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和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LEX D2C SN中扩增获得编码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和葡萄球菌核酸酶的融合基因D2C SN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 V5 His中 ,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 D2C SN .电穿孔转染BHK细胞后 ,5mg Lblasticidin压力筛选 ,通过RT 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 ,体外DNA消化试验检测核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D2C SN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并具有良好的核酸酶活性 ,能够对DNA进行切割 .同时 ,BHK细胞中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D2C SN能够有效抑制登革病毒的增殖 ,使其感染性降低 10 3 ~ 10 4倍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策略应用于人类抗登革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扩增编码登革2型病毒NS4B的24-238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蛋白浸提方法从SDS-PAGE胶中回收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原核表达了NS4B-GST融合蛋白,并获得了其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800。结论:登革2型病毒NS4B的24-238位氨基酸残基可诱导小鼠产生具有较高效价和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这为研究NS4B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