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是致病的首要条件,粘附过程主要通过菌毛粘附素MrkD蛋白介导。为了进一步分析MrkD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机制,进一步确定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菌毛粘附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GEX-4T-mrkD,转入大肠杆菌BL21,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凝血酶切除融合蛋白GST标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通过粘附活性试验与粘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MrkD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实验得到了分子量为35 kDa的MrkD蛋白,定位了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并证明了MrkD蛋白可以显著影响肺炎克雷伯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力。【结论】本试验首次证实了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并观察到了其与宿主细胞的作用位点,为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寻找粘附素功能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石家庄地区人群263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检查期间发放大肠息肉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大肠息肉检出情况、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人群的大肠息肉检测结果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261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28%,其中大肠息肉患者共有300例,大肠息肉发生率为11.49%。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年龄以>60岁为主,息肉高发部位主要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瘤型,息肉大小以≤5 cm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息肉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脂饮食方面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BMI≥25 kg/m2、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高脂饮食均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大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流行病学与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部位、病理类型及息肉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目前实验教学中切片的损坏和遗失现象严重的现状,我们抓住实验教学过程中切片容易丢失的环节,采用分散式管理的办法,把切片收发的责任分散管理、切片按种类分散管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减少教学切片的损耗。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几种主要防御蛋白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艺芳  石蕾  严善春 《生态学报》2012,32(11):3621-3627
林木组成抗性对抵御害虫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对其组成抗虫性的影响,以兴安落叶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搭建遮阳棚设置3个光照强度(自然光照作为对照、50%和25%自然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林缘、林窗和林下3种不同的光环境,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其针叶内与植物抗虫性有关的几种主要防御蛋白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针叶内主要防御蛋白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50%和25%光照强度下,POD、SOD、PAL、PPO和CI的活性显著高于自然光照下的(P<0.05),POD和CI的活性在50%光照强度下最高,SOD、PAL和PPO的活性在25%光照强度下最高;自然光照条件下CAT的活性显著高于50%和25%光照强度下的(P<0.05);遮荫处理对TI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不同月份中波动较大,规律性不明显。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主要防御蛋白活力在3个月中也有显著变化(P<0.05)。7月和8月份保护性酶POD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6月(P<0.05);防御性酶PAL、PPO以及蛋白酶抑制剂CI的活性在6月份最高。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光照可影响兴安落叶松针叶中几种主要防御蛋白活力,这也说明在较荫蔽的光照环境下,兴安落叶松有较强的抗性。其中SOD、CAT、PAL、PPO和POD是植物次生物质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植物防御体系在变化。研究环境因子与植物防御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石蕾  严善春  金虎  孟昭军 《生态学报》2010,30(4):958-968
为研究不同损伤因子及其不同损伤程度对落叶松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用剪叶和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取食损伤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幼苗,使用HPLC柱前AccQ.Tag衍生法测定针叶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松针中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以苯丙氨酸含量最高,损伤15d后,剪叶4枝比对照增加36.6%,虫害4枝增加的百分率达到98.3%。剪叶4枝15d后及虫害4枝5d后,损伤25%与50%之间氨基酸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昆虫取食4枝25%、50%、75%后松针内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剪叶处理后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一致,均在处理10d后呈现较高的含量,虽虫害后的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剪叶损伤后的总含量,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剪叶4枝、8枝、12枝3个损伤程度后针叶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剪叶4枝即能超过落叶松的耐受阈值,达到防御诱导效应。两种处理下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下降,其中8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表明人工模拟剪叶的损伤方式与虫害都可诱导松树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变化,而间接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Mi R-935调控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浸润与Notch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40例正常人胃粘膜组织与40例胃印戒细胞癌的Notch1表达情况,并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Notch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进展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Mi R-935转染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系,检测Notch1的表达情况,其后采用Mi R-935抑制剂处理,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正常人胃粘膜组织中Notch1表达呈阴性,而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Notch1表达呈阳性;Notch1的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转染Mi R-935的SGC7901细胞Notch1表达明显上调,采用Mi R-935抑制剂处理后,Notch1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Mi R-935可能通过调控Notch1的表达调控胃癌的扩增和浸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