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选取六个多年生苦荞新品系,对春季、秋季直播与秋季再生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播种季节对多年生苦荞新品系主花序的花粉可育率、总结实率、有效结实率、植株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籽粒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秋播主花序花粉可育率、总结实率、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分枝数、籽粒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春播;植株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均极显著低于春播;主花序花朵大小、籽粒种子长宽比无显著差异。(2)不同种植方式对主花序花粉可育率、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节数及籽粒百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秋季再生主花序花粉可育率、籽粒单株粒数显著高于秋季直播;主花序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粗、主茎节数、籽粒百粒重显著低于秋季直播;主花序花朵大小、总结实率、植株株高、主茎分枝数、籽粒种子长宽比、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生长季节下主花序有效结实率及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最高。(3)所有参试品系中,1612-241秋季直播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 1612-16、1612-33秋季再生单株产量较正季优势显著。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宜一季播种两季收获的优良品系,为今后多年生苦荞的选择育种提供线索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研发出一种以大蒜精油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剂型,能够降低大蒜精油在自然条件下的挥发速度,使其具有长效的杀虫活性。通过采用不同高分子乳化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辅剂的复配筛选,通过对乳液的流动性、分散性、储藏稳定性等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了3%大蒜精油水乳剂的最佳配方为:大蒜精油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为2%,乳化剂A为3%,十六醇含量1%,甲基纤维素钠盐0.2%,纯水补足100%。该大蒜精油水乳剂各组分均对人体及环境安全,其外观、乳化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水乳剂的各项标准。  相似文献   
3.
苦荞地方资源子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苦荞主产区171份苦荞地方资源子实的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子粒及皮壳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频数分布、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考察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子粒及皮壳黄酮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分别为21.73~42.13 g、0.974~2.606 g、0.468~1.363 g、17.594%~38.017%、1.008%~4.368%和0.002%~0.986%,均值分别为29.43 g、1.988 g、0.729 g、24.702%、2.019%和0.144%。相关分析表明,苦荞千粒重与百粒米重(r12=0.579**,r12.其他=0.315**)、百粒皮壳重(r13=0.746**,r13.其他=0.989**)、皮壳率(r14=0.216**,r14.其他=-0.980**)之间,百粒皮壳重与皮壳率(r34=0.807**,r34.其他=0.993**)之间,分别呈极显著相关;百粒米重与百粒皮壳重(r23=0.521**)、皮壳率(r24=0.247**)之间,皮壳率与皮壳黄酮含量(r46=0.187*)之间,分别呈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71份苦荞地方资源聚为5类,6个性状聚为3类。筛选出了千粒重、子粒和皮壳黄酮含量较高的苦荞地方资源。以上结果可为苦荞遗传研究与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甜荞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籽粒是甜荞的重要贮藏器官,籽粒果皮的开裂类型及其开裂行为影响种子的萌发性状。该研究以5份甜荞为材料,进行果皮裂口的建模与分型,并通过纸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率、胚根及下胚轴长度。结果表明:(1)甜荞籽粒果皮开裂主要包括纵向完全开裂型、种孔端部半开裂型、种脊中部半开裂型、种脐端部半开裂型和横裂型等5种类型;(2)开裂型籽粒比完整型萌发时间提早约12 h;(3)开裂型籽粒早期萌发率均高于相应的果皮完整型,但48 h后,完整型籽粒的萌发率超过果皮开裂型;(4)开裂型籽粒胚根及下胚轴的早期增长速度比完整型快,但果皮开裂型籽粒胚根与下胚轴增长比值显著小于果皮完整型;(5)不同开裂类型的萌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种孔端部半开裂型、纵向完全开裂型、种脐端部半开裂型、种脊中部半开裂型、横裂型,而种子霉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种脐端部半开裂型、纵向完全开裂型、种脊中部半开裂型、种孔端部半开裂型、横裂型。果皮开裂虽然可以提高甜荞种子早期的萌发率,促进胚根及下胚轴早期的伸长速度,但会降低甜荞整体的萌发率以及胚根/下胚轴增长比值,种子霉烂率显著增加,不利于田间壮苗与全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苦荞主产区171份苦荞地方资源籽实的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籽粒及皮壳黄酮含量测定,运用频数分布、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考察它们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籽粒及皮壳黄酮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分别为21.73~42.13 g、0.974~2.606 g、0.468~1.363 g、17.594~38.017 %、1.008~4.368 %和0.002~0.986 %,均值分别为29.43 g、1.988 g、0.729 g、24.702 %、2.019 %和0.144 %。相关分析表明,苦荞千粒重分别与百粒米重(r12 = 0.579**,r12.其它 = 0.315**)、百粒皮壳重(r13 = 0.746**,r13.其它 = 0.989**)、皮壳率(r14 = 0.216**,r14.其它 = -0.980**)之间,百粒皮壳重与皮壳率(r34= 0.807**,r34.其它 = 0.993**)之间,分别呈极显著相关;百粒米重分别与百粒皮壳重(r23 = 0.521**)、皮壳率(r24= 0.247**)之间,皮壳率与皮壳黄酮含量(r46= 0.187*)之间,分别呈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71份苦荞地方资源聚为5类,6个性状聚为3类。筛选出了千粒重、籽粒和皮壳黄酮含量较高的苦荞地方资源。以上结果可作为苦荞遗传研究与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菜外源细胞分裂素不敏感突变体lrn1和prl1表现为磷高效。营养液培养0.2μmol/L细胞分裂素(6-BA)处理,与甘蓝型油菜野生型‘宁油7号’(WT)相比,突变体lrn1侧根较多,prl1主根较长。本研究利用体式显微技术、非切片压片法以及石蜡切片等技术,对3个基因型在ddH2O和0.2μmol/L 6-BA处理下的根毛、根表皮细胞分化及根尖解剖结构的差异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ddH2O处理,种子发芽后第1、3、6、9 d,lrn1、prl1和WT根尖成熟区根毛较少。0.2μmol/L 6-BA处理,种子发芽后第3 d,lrn1、prl1和WT根尖形成大量根毛,其中WT根毛最多、密度最大;prl1根毛最少,密度也最小;lrn1处于两者之间。种子发芽后第6 d,lrn1、prl1和WT分生区和伸长区明显缩短,lrn1和prl1分生区面积无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显著大于WT;lrn1和prl1根冠细胞结构较正常,而WT根冠细胞结构畸形;lrn1皮层原细胞之间排列较WT和prl1紧密。种子发芽后第9 d,lrn1已有4条侧根,但prl1与WT无侧根形成。6-BA处理,prl1主根较长,与其根尖分生区面积较大密切相关;lrn1侧根较多,可能与中柱原细胞排列密度较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荞麦13S球蛋白是荞麦种子中的一类主要贮藏蛋白。本研究选用荞麦属植物甜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苦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毛野荞、左贡野荞、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6个种共44份材料,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测序得到荞麦13S球蛋白基因的保守片段序列。对序列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44份供试材料13S球蛋白基因片段的285个排列位点中不变位点为24个,多态性位点S为261个(含简约信息位点数198个和单型可变位点63个),序列总突变位点Eta为503个。野生甜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明显高于栽培甜荞,但野生苦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仅稍高于栽培苦荞。推测其一方面可能与繁殖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荞麦驯化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野生型群体被驯化有关。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栽培甜荞与野甜荞亲缘关系近,与左贡野荞亲缘关系次之;栽培苦荞与野苦荞亲缘关系近,与毛野荞亲缘关系次之;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的13S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差异较小,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为荞麦属种间遗传多样性与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核心引物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35个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 Gaertn)审定品种为材料,从91对苦荞EST-SSR引物中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综合考虑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大小、鉴别力(DP),筛选出等位变异位点数在2~4,PIC值在0.60~0.78之间的6对引物(SSR9007、SSR6873、SSR7642、SSR2234、SSR6789、SSR68216)构建了供试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相似系数为0.50~0.99。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0时,可将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其中54.3%的供试品种被聚为一类,表明苦荞审定品种遗传组成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聚类结果表明各类群间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趋势,但能较好的反映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叩甲科昆虫是叩甲总科中最大的一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是直到现在叩甲科的分类系统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地方,因为早期的分类系统是基于成虫和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建立的,很多的族、属、甚至亚科的划分都有争议。本研究利用核糖体28S rD NA片段,对国内采集的叩甲科昆虫共80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中还采用了Gen Bank已有的86种叩甲科昆虫序列作为内群,14种外群,利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不同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构相同,并部分支持了基于外部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系统。结果显示,叩甲科共分为5个分支,分别为齿胸叩甲亚科分支、小叩甲亚科分支、心盾叩甲亚科分支、萤叩甲亚科分支以及叩甲亚科分支。其中,方胸叩甲属属于叩甲科类群,在系统树中却更加接近于红萤科,并且外群中萤科的位置也与以前的观点不同。研究的结果支持叩甲科昆虫具有良好的单系性。并且根据结果提出以下假设:尖鞘叩甲亚科、异角叩甲亚科和胖叩甲亚科可以纳入齿胸叩甲亚科内部;单叶叩甲亚科和槽缝叩甲亚科并入萤叩甲亚科;梳爪叩甲亚科并入叩甲亚科。这个结论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种类及分子标记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甜荞品质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的籽粒品质(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以及品质和产量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甜荞籽粒黄酮、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异。黄酮含量与海拔、生育期平均温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与纬度,甜荞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0.588**、0.495**、0.270*、-0.330**、0.212*。通径分析显示,单株粒数是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株粒数多有助于提高产量; 生育期均温是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荞麦生育期间均温适当偏低利于黄酮积累; 纬度是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选择纬度较高地区有助提高蛋白质含量。研究还发现不同品种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关键词: 甜荞; 产量; 黄酮含量; 蛋白质含量; 相关分析;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