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36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检验已记录的4个溞属种类(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透明溞D.hyalina、蚤状溞D.pulex和大型溞D.magna)的系统分类,用试剂盒法分别提取4种溞类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了4种溞属种类的16S rD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中每个种类相似度较高的同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4个溞属种类的平均种间相似度分别为85.56%和80.67%,碱基中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基于COⅠ基因,巢湖隆线溞与来自GenBank上的拟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 AB549199)相似度为99%,分歧度为0.4%—0.9%。就16S rDNA和COⅠ基因而言,巢湖透明溞更接近于盔形溞(Daphnia galeata)。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构建的NJ树和贝叶斯树,两者的主要分枝基本一致。结果暗示,巢湖隆线溞与拟同形溞为一个种,透明溞应属于盔形溞。由于缺乏核基因的研究,有关巢湖溞属的分类地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建立一种靶点蛋白质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在原有侧向流动免疫层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层析材料和纳米微球的均一性、改进检测区的检测方法,经逐点扫描技术,建立标准浓度曲线,以达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的定量检测。以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表达为例,通过对已知浓度样品的检测,验证本技术方法的准确度大于96%。另外,以蛋白质免疫印迹作为组织中特定蛋白质检测金标准,分析临床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的含量,其准确率也达到95.5%,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准确率仅为69.58%。新型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与靶向治疗患者的愈后密切相关(P<0.01)。改进后的新型免疫层析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而且结合侧向流动技术的简单、快速和易用性,这种新型检测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和体液标本中靶点蛋白质的临场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免疫组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的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居世界第2位,专属经济水域面积居世界第4位。  相似文献   
5.
6.
实验采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观察了腺苷,腺苷受体特异性阻断DPCPX以及非特异性腺苷受体阻断剂茶碱对两栖类动物蟾蜍的离体心脏力和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腺苷对心脏收缩力和心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单纯的DPCPX或茶碱对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无显著影响,但在含腺苷的灌流液中加入DPCPX或茶碱后,对腺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7.
8.
利用2010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医疗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临床诊疗措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该病的标准临床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平均住院日比临床路径要求的7天约高出1天,其中41.9%手术病例住院天数超出了标准住院日;约47.5%患者未在入院当天急诊手术;18个平均使用率在40%以上的检查项目中,有7个项目不在临床路径规定范围内;99.8%病例在手术中使用过全身抗感染类药,且67%的患者同时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抗菌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实际诊疗措施和标准临床路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住院流程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住院检查检验项目和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制订更为细致且可操作的指导原则,并强化监管。  相似文献   
9.
L—精氨酸和LDL对血管内皮细胞合成t—PA和PA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猪主协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t-PA抗原,t-PA活性和PAI活性,并观察了LDL和L-精氨酸对t-PA和PA泊影响。结果表明:LDL能明显降低,t-PA抗原含量。同时伴有t-PA活性的降低和PAI活性增高,L-到能增加t-PA抗原含量伴t-PA活性增高,但对PAI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然  陈濂生 《昆虫学报》1990,33(1):7-13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其N-末端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