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空渗透遗传转化法首先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获得成功,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无需经过组织培养阶段即可获得大量转化植株的基因转化方法。该研究以不同遗传背景的3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系)陕3B、L45和Mg23为材料,对真空渗透遗传转化方法中真空渗透时间和Silwet L-77浓度与遗传转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同时对转化种子的筛选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卡那霉素(Km)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但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油菜品种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不同,各自的致死浓度也不一样。在0%-0.05%的浓度范围内,随着Silwet L-77浓度的增加,在相同的真空渗透时间内,3个油菜品种的转化率逐渐升高。当Silwet L-77浓度为0.05%时,10分钟的真空渗透时间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此时陕3B、L45和Mg23的转化率分别达到1.97%、2.09%和2.30%。  相似文献   
2.
以干热河谷阴坡和阳坡典型失稳性坡面不同区段(稳定区、失稳区和堆积区)的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地上和地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失稳性坡面植物地上C含量(320.59 g·kg-1)、N含量(12.15 g·kg-1)和C/P(25.37)均显著高于地下(分别为254.01 g·kg-1、6.12 g·kg-1、13.43),C/N则表现为地下(43.09)显著高于地上(31.90)。阳坡植物地上和地下C含量、N/P均表现为稳定区和失稳区显著高于堆积区,N含量则表现为失稳区显著高于堆积区;阴坡植物地上N、P含量及地下P含量均表现为堆积区显著高于稳定区和失稳区,地下C含量则反之。植物地上生长主要受P限制,根系生长主要受N限制并随区段向下呈逐渐增加趋势;阴坡植物生长受P的限制程度高于阳坡,N限制弱于阳坡。土壤含水量(SWC)是影响植物地上C、N、P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影响值分别为28.8%、20.8%、19.9%,土壤有机碳(SOC)则显著影响植物地下C、N含量,影响值分别为49.5%、22.1%,植物地下N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24.3%)。坡向、区段及土壤因子均显著影响植物养分的分配,SWC和SOC是主要影响因子,同时还受土壤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灌草层群落特征与土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干热河谷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水分之间的关系,该文选择干热河谷典型流域——蒋家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流域内海拔1 400~3 000 m范围设置样带,对样带内8个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统计不同海拔梯度灌草层的物种组成,测定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并将土壤指标与植被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样地共发现灌草层植物32科77属80种,且灌草层植物群落组成、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磷(TP)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均受海拔梯度的影响显著(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持水量、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海拔升高不断增加,且高海拔区域SOC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海拔区域(P<0.05)。土壤TP含量与Pielou指数、土壤含水量与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除海拔梯度外,土壤养分、水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灌草层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真空渗透法转化油菜及转化种子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道杰  杨翠玲  陆鸣 《植物学报》2009,44(2):216-222
真空渗透遗传转化法首先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获得成功, 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无需经过组织培养阶段即可获得大量转化植株的基因转化方法。该研究以不同遗传背景的3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系)陕3B、L45和Mg23为材料, 对真空渗透遗传转化方法中真空渗透时间和Silwet L-77浓度与遗传转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比较, 同时对转化种子的筛选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卡那霉素(Km)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 但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油菜品种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不同, 各自的致死浓度也不一样。在0%-0.05%的浓度范围内, 随着Silwet L-77浓度的增加, 在相同的真空渗透时间内, 3个油菜品种的转化率逐渐升高。当Silwet L-77浓度为0.05%时, 10分钟的真空渗透时间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 此时陕3B、L45和Mg23的转化率分别达到1.97%、2.09%和2.30%。  相似文献   
5.
以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单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油菜为材料,运用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对初花期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育花蕾中表达的蛋白质总点数高于不育系.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共有的蛋白点为223个,不育花蕾特有的蛋白质点数为103个,而可育花蕾中特有的蛋白质点数为160个.可育花蕾中表达的特有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60kD以下的小分子量区域,30kD尤为丰富;不育花蕾中表达的特有蛋白按分子量分布相对均匀.两者表达特有蛋白都相对集中在pI6.0~7.5区域,多为中性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泥石流频发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阐明土壤性质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而有效指导受限性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在云南省小江流域支流阿旺小河西北侧山地选取了1500—2000m、2000—2500m、2500—3000m 3个海拔梯度,测定各海拔梯度范围内0—10cm、10—20cm、20—30cm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其机械组成,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和氮钾比均呈升高趋势,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磷钾比呈降低趋势,且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对海拔的敏感程度依次降低;不同海拔梯度之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各化学计量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同一海拔梯度内,森林植被区和灌草丛群落植被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性不大,且随海拔梯度变化一致,灌草丛群落中,土壤碳氮比与地上植被盖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森林群落植被区,土壤磷钾比与优势乔木种平均高度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性;土壤物理结构的分异是造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在原因,土壤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随着含水率和砂粒的增加呈指数型上升而随着粘粒的增加呈指数型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花器官具有典型的十字花科特点,无花瓣油菜在花期不存在花冠层,这种特点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预防茵核病的传播。雄蕊心皮化是指花器官的雄蕊结构被具有类似于雌蕊结构的器官代替,这不仅造成了花器官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了雄性不育。本文通过对无花瓣油菜雄蕊心皮化突变不育分离群体中的雄性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较研究,发现心皮化现象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雄蕊心皮化在花器官发育的早期就已经产生,心皮化的雄蕊中着生类似于胚珠的结构,其顶端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也与雌蕊柱头相似。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B组基因彳丹在不育株3轮花器中的表达都比可育株低,特别是在第二轮花器官中这种差异最为突出。而A组基因AP1在不育株第二轮花器官中的表达量较可育株高。c组基因AGL8、SHPI、SHP2、NAP在不育株心皮化的第二轮花器官中表达都较可育株中高。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CMS微粉活力研究及其对杂交制种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粉和正常花粉在不同和同一雌蕊上的结实力比较和结实竞争研究,表明微粉虽能够授粉结实,但活力低、萌发慢、持续时间短、受精结实能力差,与正常花粉的竞争力弱,授微粉后间隔3-72h,再授恢复系花粉,其结实表现仍可达到或超过单独授恢复系花粉的结实率,最高的还超过了只授恢复系花粉结实率的9.57%;授微粉后间隔0-48h再授恢复系花粉仍可获得70.35%-91.00%的异交率,说明微粉对油菜杂交制种过  相似文献   
9.
用Olympus BH2型光学显微镜对甘蓝型油菜单显性核不育系(GMS)及其等位可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在正常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在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前后开始解体,为小孢子继续发育提供营养,而不育系小孢子的败育在减数分裂前就已经发生,并且不能形成四分体,小孢子逐渐解体,且小孢子解体在绒毡层解体之前发生,最后花药成为干瘪的空壳,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0.
马桑结瘤固氮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忠  罗辑  王道杰 《生态学报》2001,21(2):244-248
马桑(Coriaria sinica)植株的结瘤量、根瘤固氮活性和固氮能力均与植株叶面积和光合能力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的植株结瘤量大,根瘤固氮活性高,固氮能力强。马桑根瘤固氮活性呈白天升高夜间降低的昼夜变化特点,昼夜变幅为10~20μmol C2H2/g.h,光合作用是引起固氮活性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受土壤温湿度的影响,遮阴或光照不足将引起马桑结瘤固氮能力的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