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一种以多个浅表的角化性皮损,边缘轻微嵴状角化性隆起为特征的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往的研究将该病基因定位于12q23.2—24.1区域(DSAP1)和15q25.1-26.1区域(DSAP2)。本研究对2个无关的六代DSAP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在D12窝4位点的最高累积LOD值为8.28(θ=0.00)。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致病基因位于12q24.1-q24.2(D12S330和D12S354)之间8.0cM的区域内。该区域与DSAP1的致病区域部分重叠。对重叠区域内6个候选基因(CRY1,PWP1,ASCL4,PRDM4,KIAA0789和CMKLR1)的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在DSAP病人中未发现突变位点。提示该6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这2个DSAP家系的发病机理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呼吸科治疗的新生儿268例,其中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42例,归为重症肺炎组;不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26例,归为对照组。检测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为0.0%,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为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0%,金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0%。结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施氮对木荷3个种源幼苗根系发育和氮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蕊  王艺  金国庆  周志春  丰忠平 《生态学报》2013,33(12):3611-3621
以浙北、闽北和赣南3个木荷有代表性的种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施氮来研究氮沉降对林地贫瘠土壤上木荷幼苗生长和氮磷效率的影响.实验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人工喷施NH4NO3溶液0、50、100和200 kg N hm-2·a-1.结果表明:氮沉降对木荷幼苗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木荷幼苗根系干物质重、总长、平均直径、根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加了33%-73%,其中>0.5mm直径的根系生长最为显著,根系呈粗壮舒张型.随氮水平的提高,氮磷吸收效率与根系总长、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总表面积相关性增强.在中氮水平下,木荷幼苗根系氮吸收效率受>0.5mm根长的作用显著,而磷吸收效率与≤0.5mm,0.5-1.0mm和≥1.0mm 3种直径根系根长均显著相关.木荷种源间差异显著,福建建瓯种源根系发达,氮磷的利用效率更高,低氮水平对其根系生长促进作用显著;浙江杭州种源在低氮水平下,地上部分生长促进作用显著,苗高和地径较对照分别增长34%和26%,而根系生长发育迟缓,对氮素响应迟钝;低氮促进江西信丰种源整体增长,但随氮水平提高,地下部生长抑制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对家蚕Bombyx mori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一个位于家蚕丝素蛋白基因P25附近的lncRNA BmlncR2036。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BmlncR2036调控家蚕P25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qPCR检测BmlncR2036在5龄第3天家蚕幼虫不同组织(体壁、脑、神经、精巢、卵巢、丝腺、马氏管、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中和不同发育阶段前丝腺、中丝腺和后丝腺中的表达谱。预测能够同时靶向P25和BmlncR2036的miRNA,利用荧光素酶检测法验证miRNA与P25互作关系。荧光素酶检测法测定BmlncR2036对P25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中注射dsRNA敲低BmlncR2036的表达,观察丝腺及中肠表型的变化。【结果】qPCR结果显示,BmlncR2036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和5龄熟蚕的后丝腺中高表达,与P25基因呈现一致的表达趋势;BmlncR2036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精巢和中肠中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暗示其功能的多样性。miR-2739和miR-279a既能够与BmlncR2036匹配,也可能靶向P25基因的3′UTR。但荧光素酶检测法结果显示P25不是miR-2739和miR-279a的真实靶标。BmlncR2036负调控P25启动子活性,共转染pcDNA3.1(+)[BmlncR2036]和pGL3-Enhancer[P25-promoter]载体后,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下降了52%。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中敲低BmlncR2036表达后出现体色变暗,中肠残留大量内容物,直至死亡的现象,表明BmlncR2036可能参与家蚕中肠的发育调控。【结论】发现lncRNA BmlncR2036可调控P25基因启动子活性,还可能参与调控家蚕中肠的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家蚕lncRNA的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在浙江龙泉和安吉试验点,对来源于10省(区)24个种源的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4年生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及方差分析,并对生长指标间以及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此外,以树高和地径为标准初步筛选出一些速生优良种源。测量结果显示:2个试验点不同种源4年生幼苗的树高、地径、当年抽梢长和侧枝数以及侧枝的最大长度及最大直径的变化幅度以及安吉试验点各种源幼苗冠幅的变化幅度均在25%以上,说明各种源间生长指标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龙泉试验点各种源间幼苗侧枝的最大直径以及安吉试验点各种源间幼苗的树高无显著差异,其他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冠幅、当年抽梢长和侧枝的最大长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地点互作效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的冠幅与地径和树高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侧枝的最大长度与树高和冠幅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虽然2个试验点间各种源幼苗的7个生长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根据2个试验点幼苗树高和地径的综合表现,初步筛选出湖南靖州、江西井冈山、福建沙县、江西武宁、云南石屏和贵州梵净山6个种源为南方红豆杉的早期速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摸清市场中出售鲫鱼沙门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以徐州市某市场上出售的鲫鱼为材料,主要采用SS琼脂平板对120份肠道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培养计数.结果 在120份鲫鱼肠道中共检出沙门菌32份,阳性率为26.7% (32/120),菌群数量分布在(0.32 ~9.12)×103 CFU/g.结论 本研究对徐州地区市售鱼类沙门菌检疫及疾病防治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混合使用技术,对桑叶总酚的富集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总酚指纹图谱为指标,结合LC/MS技术和UV法,从8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中优选出HPD400和HPD826两种型号.对优选出的两种树脂的混合比例进行考察,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最终确定这两种树脂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1 (v/v),生药量与树脂比为0.8:1 (g/mL)、上样浓度150 mg/mL、上样流速10 min/mL、60%乙醇洗脱,试验重复性良好.该技术可以较好保留总酚中各有效成分,保证药物疗效.优化出的工艺桑叶总酚得率高、简便易操作,适于工业的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菌根化苗木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持续干旱及复水处理后,接种褐环乳牛肝菌7、牛肝菌1、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木生理变化,并对菌根化苗木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持续干旱条件下,马尾松苗木的丙二醛和相对质膜透性随之增加,但菌根化苗木的丙二醛和相对质膜透性均显著低于未接种苗木(对照);复水后,菌根化苗木中丙二醛和质膜透性较对照迅速降低.在持续干旱胁迫前21 d,马尾松苗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增加,同时也诱导了菌根化苗木中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苗木复水后的恢复能力各异.在胁迫14 d复水后,苗木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得以恢复.菌根化苗木抗旱性的强弱为牛肝菌7>牛肝菌1>鸡油菌>土生空团菌>彩色豆马勃.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与马尾松菌根化苗木抗旱性关联度较大,可以作为抗旱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洪来  王艺萌  窦潇  徐敏云  王堃 《生态学报》2009,29(8):4420-4425
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贫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综述了农牧交错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今后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应集中在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其热点领域应集中在农牧交错带生产力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放牧生态学,农牧交错带的健康诊断和价值评估等方面.其中生产力生态学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应加强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方式的研究;恢复生态学是治理退化农牧交错带的基础;界面生态学是剖析退化农牧交错带的切入点;放牧生态学是调控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退化的手段;健康诊断有助于对农牧交错带进行客观的评价;价值评估则是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效益和服务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