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骨龄学方法研究了雌性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的年龄、寿命和世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宁陕齿突蟾的寿命至少可达8年,表明它是一种长寿命两栖动物。雌性宁陕齿突蟾的世代时间(性成熟年龄)为6年,其中蝌蚪期3年。本文得到的雌性宁陕齿突蟾世代时间为该种有效种群大小的估算、种群历史动态和历史生物地理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立志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03-105
为研究温度对小斑熊虫Milnesium tardigradum食量和食物消化率的影响,以轮虫为食物,将20只小斑熊虫分成两组,每组10只,分别在20℃和5℃下驯化饲养10天,并在各自驯化温度下进行实验观察。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小斑熊虫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饲养的个体取食轮虫的个数比5℃下的多0.84个/天;小斑熊虫的食物消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的小斑熊虫消化率比5℃下的快24 h。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国林蛙生态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的热适应特性,将杂拟谷盗分别于15,25和35℃下驯化2周后,用温度梯度仪测量在不同温度驯化下杂拟谷盗的最适温度、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结果表明,驯化温度对杂拟谷盗最适温度、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适温度、临界低温、临界高温均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适温区的范围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扩大。驯化温度对杂拟谷盗最适温度的影响最大(0.317),对临界低温的影响(0.310)大于临界高温(0.255)。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山羊盲肠细菌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由于反刍动物特殊的生理结构,以往研究者主要集中对其瘤胃微生物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严重忽略了盲肠微生物在营养物质消化和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山羊盲肠细菌的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方法】选用12只10月龄健康母羊,其平均体重为20.70±1.60kg,饲喂20d后,采集每只山羊的盲肠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山羊盲肠微生物测序共获得813 496条有效序列与6 883个OTU,并且稀释曲线和Coverage指数反映此次测序结果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山羊盲肠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山羊个体之间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在门水平,各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核心菌群由梭菌属(Clostrid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6个未分类的细菌组成。PICRUSt基因预测表明,山羊盲肠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等。【结论】山羊盲肠与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与粪便微生物组成相似;与单胃动物相比,两者盲肠微生物的组成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立志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5,24(4):641-645
本文简要概述了20世纪以来缓步动物在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成就.按照缓步动物前沿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林蛙蝌蚪 (Ranachensinensis)和大蟾蜍蝌蚪 (Bufogargarizans)在不同驯化温度下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的研究结果。将中国林蛙蝌蚪和大蟾蜍蝌蚪分别在 5、1 5和 2 5℃ 3个不同温度下驯养 3周 ,利用温度梯度装置观察记录 2种蝌蚪的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最高致死温度。结果表明 ,经过在 5、1 5和 2 5℃ 3个温度下的驯化 ,中国林蛙蝌蚪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 1 3 . 5~ 1 8℃、2 0. 5~2 5℃和 2 3~ 2 7. 5℃ ;大蟾蜍蝌蚪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 1 2~ 1 6 .5℃、2 1~ 2 5. 5℃和 2 2~ 2 6. 5℃。中国林蛙蝌蚪和大蟾蜍蝌蚪的最高致死温均在 3 7~ 3 8℃之间 ,最低致死温均为 0℃。驯化温度对最适温度影响显著 (P <0 .0 1 ) ,对致死温度则没有显著影响。驯化温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和大蟾蜍蝌蚪的逃避温度产生的影响比最适温度的大。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缓步动物门2新种和1新纪录种(真缓步纲,高生熊虫科):李氏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liae sp.nov.,拉氏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rahmi sp.nov.和Isohypsibius borkini Tumanov.Isohypsibius liae sp.nov.背部有12列横向排列的隆起,宽窄不等,整个身体表面布满网状饰纹;吸咽球有3个近似粒状的大板,无小板;前3对肢上的内侧爪靠内侧近基部处有角质条,爪主枝上附棘存在.Ⅰ.liae sp.nov.以其背部横向隆起、饰纹或缺少半月板区别于所有已知的Isohypsibius属的种类.Isohypsibius rahmi sp.nov.背部有10排大的突起:按身体前端到后端的顺序,第1~5排、第7排以及第8排每排有4个突起,第6排和第9排每排有2个突起,第10排有1个突起;身体背面、侧面和四肢上密布半球形小颗粒;吸咽球有3个近似粒状的大板,第1大板和第2大板几乎相接;前3对肢的内侧爪内侧近基部有角质条,爪主枝上不见附棘.J.rahmi sp.noV.以其大的突起排列方式和数目或前3对肢的内侧爪内侧近基部有角质条区别于Isohypsibius属的所有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9.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观察了晨熙超级稻专用肥对水稻两优23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施肥后其生育期短,耐高温能力强,抗纹枯病好;分析了超级稻专用肥对两优234产量构成因子的贡献,即增加有效分蘖(有效穗),千粒重;试验了超级稻专用肥对水稻的高产栽培。按成熟度分期收获,实收产量,两优234亩产711kg,Y两优1号亩产705kg,广两优476亩产670kg,丰两优4号亩产700kg,丰两优香1号亩产680kg,扬两优6号亩产73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