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茎秆的光合特性,以1龄和3龄毛竹为材料,观察了茎秆和叶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测定了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发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茎秆中叶绿体发育完整,其类囊体垛叠程度高于叶,并含有淀粉粒。茎秆中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及Chla/b含量显著低于叶(FI〈O.05)。茎秆发射荧光光谱在735nm处没有明显的主峰,1龄和3龄毛竹茎秆光系统lI与光系统I的半峰宽比值分别比叶降低了7.0%和11.3%(P〈0.05),峰高比值比叶分别增加了6.5%和18.3%(P〈0.05)。四阶导数光谱在650—800nm波长范围内出现了6个极大值,代表LHCII、CP43、CP47、RCI和ILHCI的发射荧光峰以及PSI和PSII的发射荧光副振峰:其中,茎秆中RCI和LHCI特征发射荧光峰与叶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红移。表明毛竹茎秆叶绿体通过提高Chlb的相对含量和增加类囊体垛叠以及降低LHCI含量,来适应毛竹茎秆以红光为主的光环境。进而协调激发能在2个光系统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非同化器官茎秆的光合特性, 测定了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2011年4月13日到6月2日)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酶活性, 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叶绿体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毛竹茎秆中的叶绿体主要集中分布在表皮以下的基本组织中, 此外维管束鞘周围的细胞内也存在大量的叶绿体, 此特征类似于C4植物的花环结构。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 随着茎秆不断生长, 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p < 0.01)增加。在出笋10天时, 茎秆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最高, 之后随茎秆生长逐渐降低, 生长30天时酶活性与10天时相比分别降低了88.55% (p < 0.01)、77.46% (p < 0.01)和72.50% (p < 0.01), 而PEPC/Rubisco比值则随茎秆生长逐渐增加, 30天时比值达到12.83, 明显高于C3植物。这表明毛竹茎秆内可能存在C4光合途径, 此途径有利于毛竹提高光合效率, 进而促进其出笋后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酸雨胁迫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释放规律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不同pH值(5.6、4.0、2.5)的模拟酸雨对毛竹三年生实生苗进行处理,研究酸雨对毛竹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毛竹释放的GLVs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毛竹叶片MDA含量明显增加,pH 2.5模拟酸雨胁迫处理45天毛竹叶片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43.0%(p0.01);pH 4.0处理MDA含量增加缓慢,处理75天时MD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0.36倍(p0.01)。pH 4.0和pH 2.5模拟酸雨胁迫处理45天时,毛竹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2.0%和65.0%(p0.01)。在酸雨胁迫下,毛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响应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互相协调,pH 2.5模拟酸雨胁迫处理SOD活性和POD活性分别在45天和60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67倍和1.31倍(p0.01),随后降低。pH 4.0和pH 2.5模拟酸雨胁迫处理,毛竹叶片GLVs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6.4%和132.9%(p0.01),新增GLVs为(E)-2-辛烯醛、2-乙基己醛、(E)-2-己烯醛和(E)-2-壬烯醛。研究表明:酸雨胁迫条件下,毛竹可以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释放GLVs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特性间的相互关系,测定了毛竹茎秆在快速生长期内的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参数,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随着茎秆不断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在60 d时含量最高.(2)反射光谱参数GNDVI、PSDNa、PSSDa、PSSDb、PSDNb、mND705、mSR705、CRI1、ARI1和PRI等均随着茎秆生长而增加,NPCI、SIPI和RGI则随生长而降低;Sred随着茎秆生长基本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各参数在20 d到30 d时的变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GNDVI、PSSRa、PSSRb、PSSRc、PSNDa、PSNDb、PSNDc、NPCI、mSR705、mND705、CRI2、PRI、Dλred和λred等反射光谱参数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PSSRb、mSR705、CRI2、PRI、ARI1和ARI2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或接近0.9,说明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可用来估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为利用反射光谱监测其生长趋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变化特征及其与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和唾液酸(S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73例卵巢癌患者为肿瘤组,5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对象阴道微生物群、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AMH、SA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同时对阴道菌群与HE4、AMH、S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组患者除淋病奈瑟菌外,滴虫、乳杆菌阴性、真菌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5)。肿瘤组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同时良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肿瘤组患者HE4、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AMH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良性组和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检验显示,卵巢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失调与HE4、SA水平呈正相关,与AM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显著失调,阴道感染率高;患者HE4、SA水平越高,AMH水平越低,其阴道...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植物在机械损伤后C6–C10醛类化合物的释放机理, 及C6–C10醛类化合物对叶片光系统II (PSII)的影响, 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材料,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对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释放的C6–C10醛类化合物进行采集与分析, 并同步测定了脂氧合酶活性和损伤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 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和癸醛的释放量比损伤前分别增加了2.47、0.99、1.34、0.91和28.38倍(p < 0.01); 同时新增4种醛类化合物, 分别是: 2-己烯醛、2,4-己二烯醛、(E)-2-辛烯醛和(E)-2-壬烯醛。脂氧合酶活性比损伤前增加1.2倍(p < 0.01)。PSII单位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量和被核心捕获的能量分别比损伤前下降12.8%和9.8% (p < 0.01)。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捕获激子能导致电子传递效率和叶片性能指数分别比损伤前增加23.3%、24.4%、22.6%和82.7% (p < 0.01)。损伤24 h后, 醛类化合物的种类、释放量、脂氧合酶活性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说明机械损伤使PSII供体侧受损、脂氧合酶活性升高, 致使C6–C10醛类化合物大量释放, 樟树幼苗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来提高光合效率应对胁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