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洪媛  盖霞普  翟丽梅  刘宏斌 《生态学报》2016,36(19):5998-6011
在定性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针对"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及其分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整理、分类以及主题分析,从国际整体研究态势和分支技术主题两个角度探讨了目前国内外生物炭影响土壤氮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生物炭对土壤N_2O排放、肥料利用率、硝化速率、NH_4~+/NH_3吸附、NO_3~-吸附以及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等6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近年来,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研究急剧增温,发文量逐年增加,截止2014年6月,SC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2468篇论文。其中,期刊论文2188篇、综述性论文93篇,其它类论文177篇。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有明显优势,而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该领域全球第一的年发文大国。发文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炭对土壤N_2O排放和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个方面,占总发文量的73.7%。从6个方面的分支技术主题来看,生物炭的影响作用争议性较大。大部分研究认为,生物炭能够抑制土壤N_2O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土壤硝化速率、提高土壤对NH_4~+/NH_3和NO_3~-的固持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作用等,但也有研究表明生物炭会促进土壤N_2O排放、抑制土壤硝化速率,且不具备NO_3~-固持能力。这主要与生物炭的类型、老化过程,以及土壤类型及其含水孔隙率等密切相关。总之,探讨了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研究动态、热点及主要结论,为深入了解生物炭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研究思路,为生物炭的农业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施氮对水质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自1957年以来各国在农田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综述了农田氮流失特征及氮流失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各国对农田氮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氮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和监测方法上,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Groundwater、Water quality、Surface water、Nitrate pollution、Eutrophication、Contamination、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Lysimeter、Runoff、Subsurface drainage等。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农业大国的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主要分布在荷兰、美国和中国。文献分析表明,受降水、地形、土壤、施肥等诸多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田氮流失量差别很大,中国各类农田的氮流失量(13.7—347 kg/hm~2)明显高于欧美国家(4—107 kg/hm~2)。我国单位面积化肥(357.3 kg/hm~2)和氮肥(165.1 kg/hm~2)施用量均远高于世界平均用量(87.5 kg/hm~2和52.9 kg/hm~2),当季氮肥利用率(17%)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表明氮肥施用过量且利用率过低是造成氮流失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农田氮流失防控措施发现,从源头控制氮流失是最有效的措施,优化农艺管理措施和氮迁移过程拦截等分别可减少15%—92%、46%—77%的氮素流失,其中针对农田适宜施氮量的研究最多。然而,面对粮食生产需求与资源短缺、水体水质持续恶化的现状,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简单的表观平衡向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过程转变,更为迫切的是加快探索以水质保护为目标的化肥氮施用阈值(造成环境污染的临界施氮量),并推广示范这些有效的氮流失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生态学一种新研究方法-T-RFL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 RFLP是建立在PCR基础之上一种新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限制、应用快速、灵敏度高且输出定量的数据结果 ,被广泛应用到菌种鉴定、群落对比分析、群落中系统发育种群多样性的评估等领域。目前我国仍没有关于此方法应用的相关报道 ,但作为一种研究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理想方法 ,T RFLP已经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该文主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生态学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及T-RFLP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微生物基因 (DNA)多态性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是建立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基础之上分子生物学的新方法 ,克服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限制。从理论、实验及应用角度出发 ,介绍了几种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生态学中分子生物学的一种新研究方法———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T -RFLP)技术 ,该技术作为一种研究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理想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适应玉米生产的溶磷真菌筛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溶磷菌株,提供适应玉米生产的溶磷微生物。【方法】利用难溶磷无机盐培养基从作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溶磷菌株,通过菌株在土豆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确定溶磷菌株的溶磷能力。利用菌株在平板和土壤中对玉米根系的适应性,选择对玉米适应性好的菌株应用到盆栽实验和大田实验。【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到具有较高溶磷效果的真菌15株,经鉴定其中9株为草酸青霉,2株为变幻青霉,1株为刺孢青霉、1株为绿色木霉、1株为黑曲霉、1株为构巢曲霉。15株真菌能够显著降低PDB溶液的pH值,其中5株能够将溶液的pH从7.0降到2.0以下。实验室平板和土培试验发现菌株Z15+、ZQ3、ZI1、Zh和Z30能够在以玉米根系分泌物为C源的平板和土壤中很好地生长、定殖,表明这5株菌能够有效利用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将这5株菌进行盆栽种植玉米,菌株ZI1和Zh处理后,能显著的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在第49天时,有效磷含量分别高于土壤初始含量的28.05%和37.04%,收获的玉米干重比对照分别高26.04%和20.21%。将菌株ZI1和Zh制成菌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剂Zh使大田玉米产量提高13.22%,达到10873.05 kg/hm2。而使用ZI1菌剂的大田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获得的适应玉米的溶磷菌株Zh为构巢曲霉。  相似文献   
6.
氮肥农学效应与环境效应国际研究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国内外农田氮素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为以后研究农田氮素效应提供参考。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出以"农田氮肥施用"为主题的所有SCI论文(1957—2014年8月),并分别提取出与"农学效应"、"环境效应"、"适宜施氮量"相关的文献,采用计量学方法,分析各研究方向的主要热点、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和高被引论文等。共检索出关于农田施氮研究的SCI文献7460篇,其中与"农学效应"研究相关的文献2773篇,主要涉及到施氮肥对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与"环境效应"研究相关的文献1609篇,主要涉及到氮肥施用对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温室气体排放、硝酸盐淋失、地下水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相关的文献408篇,主要涉及氮肥施用量、氮肥管理等。刊发各类研究成果最多的机构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影响力大的期刊与高被引论文也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为代表的中国研究机构的研究水平逐渐进入世界前列。文献计量学可用于分析农田氮素效应主题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目前氮素农学效应仍是研究的重点,随着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田氮素环境效应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氮流失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基于氮素综合效应确定农田适宜施氮量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中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高影响力论文偏少,优秀国际期刊不足,但研究实力不断增加,研究成果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植物根部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溶磷真菌Z32,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土壤定殖与溶磷特性的初步研究。为溶磷微生物的应用提供新的菌株。【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通过菌株Z32在土豆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确定溶磷菌株的溶磷能力。利用菌株土培试验,进行菌株的土壤定殖和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转化试验。【结果】菌株Z32鉴定为棘孢青霉菌(Penicillium aculeatum)。菌株Z32能在4d内完全溶解固体培养基中的磷酸三钙,18h内将土豆液体培养基的pH值从7.0降低到1.5左右。菌株Z32在20℃时的定殖效果最好,21d时,菌数达到起始的9.83倍,而且能够保持到49d不消亡。在20℃时,添加菌株Z32的土培实验在21d时,土壤中Ca8H2(PO4)6·5H2O、AlPO4和FePO4等难溶无机磷向可溶性的CaHPO4转化,CaHPO4含量增加了58.83%。49d时,土壤中的Ca8H2(PO4)6·5H2O、AlPO4和和FePO4被转化后,没有随着微生物的减少而完全被固定。【结论】筛选到一株新的溶磷菌株Z32在土壤中很好定殖,能够转化土壤中多种形态的难溶无机磷为可溶性的CaHPO4,显著增加土壤中CaHPO4的含量。同时阻滞了Ca8H2(PO4)6·5H2O、AlPO4和和FePO4等难溶无机磷的固定。  相似文献   
8.
三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果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多种筛选方法,获得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并研究其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方法】采用滤纸片孔洞法、滤纸条降解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解圈测定法、秸秆失重法、纤维素分解率测定法、胞外酶活测定法等常规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方法。【结果】筛选到3株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经初步鉴定菌株98MJ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菌株W3为木霉(Trichoderma sp.)、菌株W4为扩张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菌株W4具有非常强的秸秆纤维素降解能力,10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56.3%,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59.06%、78.75%和33.79%。菌株W4的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在14.25-49.75U/mL之间。【结论】筛选获得3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菌株,其中菌株W4的纤维素酶活高于已报道的菌株,是一株十分具有研究开发潜力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