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贝母属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影  周守标  王春景  夏艳 《植物研究》2006,26(6):676-684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安徽省贝母属(Fritillaria L.)8种1变种,其中包括安徽贝母(F. anhuiensis)和宁国贝母(F. ningguoensis)各两个居群的植物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叶肉细胞均含有淀粉粒,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多为方形或圆柱状,较大,排列较紧密,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多有分枝,细胞间隙大;叶均无表皮毛等附属物,除铜陵黄花贝母(F. monantha var. tonglingensis)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外,其它种叶表皮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长条形,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垂周壁为平直、浅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椭圆形,长轴与叶脉平行,单个随机分布,部分种保卫细胞两极有“T”形加厚。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类型等特征较为稳定,可以为贝母属内种的划分及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野生和栽培马蹄金抗旱性比较及其抗旱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鉴别野生和栽培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的抗旱性,探讨其抗旱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对野生和栽培马蹄金进行了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系统测定了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NO2- /NO3-含量以及总DNA片断化程度。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在抗旱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野生马蹄金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升高幅度,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及积累速度均高于栽培马蹄金,而叶片含水量下降的程度、DNA片断化程度低于栽培马蹄金,其中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NO2- /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差异尤其显著,野生马蹄金叶片内的NO2- /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栽培马蹄金,二者最大含量分别相差10和2.2倍。研究结果说明了野生马蹄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栽培品种;在干旱逆境下马蹄金叶片内的NO2 /NO3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内源NO的变化,内源NO浓度的高低可能是野生和栽培马蹄金不同抗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多花黄精和安徽黄精叶片发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和安徽黄精(P.anhuiense)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器指数都是由低到高,达到最高值后再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2)叶片长宽比在发育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且与叶片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叶片长宽比与表皮细胞长宽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两者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发育方式基本一致,都是由表皮细胞进行横向和径向生长的过程;(4)在叶片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分化出来的是表皮,其次是叶肉,最后是叶脉;(5)多花黄精的叶缘在发育早期叶肉中有大型薄壁细胞出现,但叶片成熟时,大型薄壁细胞消失或继续保存,而安徽黄精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叶肉中都未见大型薄壁细胞出现。该研究为黄精属互生叶类和轮生叶类植物的叶片发育研究积累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4.
安徽黄精属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安徽黄精属(PolygonatumMill.)7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7种黄精属植物叶肉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针晶束的异细胞,其数量多少存在种间差异;(2)除玉竹(P.odoratum)的下表皮外,叶表皮均无表皮毛的存在;(3)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除湖北黄精(P.ganlandeianens)既有单个散布也有2个或3个聚集后随机散布外,均为单个随机散布在下表皮上;(4)叶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除湖北黄精和安徽黄精(P.anhuiense)的叶片有不显著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5)气孔器的某些特征,如气孔器大小、气孔器分布、气孔器类型等特征以及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种间有一定的差异。上述特征为黄精属植物种的划分及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蔷薇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查阅文献和腊叶标本,初步查清了安徽蔷薇属植物资源,约有13种,9变种和2型.同时,列出了其主要分布地;阐述了其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廖亚平  王春景  梁猛  胡小梅  吴琦 《遗传》2017,39(5):396-412
为探讨中国人群平衡复杂染色体重排(complex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 CCRs)的类型、特征和减数分裂行为及其与生殖异常的关系,采用常规G显带技术对因生育问题就诊的1063对夫妇进行核型分析,并检索中国人群平衡CCR携带者的核型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受检者中检出2例平衡CCR携带者,并从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发现的平衡CCR携带者总共124例,3方和4方重排为主要类型,占51.6%,双重相互易位占26.6%,特殊CCR占21.8%。平衡CCR携带者或其配偶自然流产和胚胎停止发育(胎停育)发生率为77.6%,多发性先天畸形(multiple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MCA)等不良妊娠发生率为9.7%。三种类型平衡CCR携带者各种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男性CCRs累及的染色体分析发现,累及1号染色体的CCRs多表现为生精障碍,累及8号染色体的CCRs多发生不良妊娠(P≤0.05)。分析CCRs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模式发现,后代的异常核型多来自于邻近-1分离方式(8/12)。发生不对称分离(3:2、4:2和5:3分离)的CCRs中D-G组染色体累及频率相对高(46.2%)。结果表明,平衡CCR携带者不良妊娠风险高,即使正常妊娠也应进行产前诊断。男性平衡CCR携带者生精障碍发生机率高,CCRs累及的染色体对男性携带者生育能力有影响。另外,CCRs携带者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模式也与累及的染色体有关。分析CCRs的类型、累及的染色体和易位片段的大小等因素可针对特定CCR做出更准确的遗传和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7.
8.
氯化镧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及睾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氯化镧对小鼠精子质量及睾丸细胞酶的影响。40只成年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25mg·kg-1)、中(50mg·kg-1)、高(100mg·kg-1)剂量组,腹腔注射1次/4d,饲养35d。测定睾丸和附睾脏器指数,检测并计算精子数量、活精率、活动率和畸形率以及睾丸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显示,高剂量氯化镧降低了小鼠睾丸AKP活力,抑制了精子数量和质量;中剂量氯化镧能促进NOS活力,使精子数量减少,对精子质量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菰和菖蒲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其富集能力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h-Cd复合污染条件下,菰和菖蒲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污染下菰和菖蒲不能存活;低、中浓度中菖蒲的生长受到抑制,菰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菰对低、中浓度重金属的耐性强于菖蒲。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菰和菖蒲叶片叶绿索含量显著降低;菰叶绿素a/b值略有降低,菖蒲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菰和菖蒲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时升高,中浓度时降低。菰体内重金属含量为Zn〉Cu〉Pb〉Cd,菖蒲体内的含量为Cu〉Zn〉Pb〉Cd,且二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菰和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较大,地上部分(茎与叶)和地下部分(根与根状茎)均大于1;对Pb的富集系数较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小于1。菰和菖蒲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含量,二者根系对4种重金属都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各处理中菰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均高于菖蒲。综合分析菰和菖蒲的生长、生理及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菰比菖蒲更适用于低、中浓度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菰和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菖蒲(Acorus calamusL.)及它们的复合体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菰和菖蒲在供试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二者单独种植体系或等量混合种植体系对富营养化水体均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单独种植的菰和菖蒲及二者的混合种植体系对供试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2.8%、92.7%和94.9%;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5%、97.4%和96.6%;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3.9%、94.3%和84.7%;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3.0%、85.5%和86.7%。单独种植的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种植的菰和二者的混合种植体系。菰和菖蒲的混合种植体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与单独种植体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