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东方醋杆菌(Acetobacter orientalis)和短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通过氧气浓度调控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产卵的偏嗜性,并研究其对后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双相选择装置解析果蝇产卵行为。利用分光光度仪和pH计测量细菌的OD值与pH值。通过改变果蝇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感官以检测介导果蝇产卵行为的感觉系统。用后代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评价其生物学意义。【结果】果蝇产卵对东方醋杆菌具有趋避性,产卵指数为–0.76,对短小乳杆菌具有趋向性,产卵指数为0.5,并且二者接种比例决定了果蝇的产卵选择。氧气作为一个调节因子,可改变果蝇对东方醋杆菌和短小乳杆菌的产卵偏嗜性。氧气是东方醋杆菌生长必需的条件,有氧培养的OD值为1.3,而无氧培养的OD值为0.4。氧气是短小乳杆菌生长非必需的条件,有氧和无氧培养的OD值均为2.2。破坏嗅觉可严重地影响果蝇对细菌的产卵偏嗜性。东方醋杆菌和短小乳杆菌均促进了果蝇的生长,分别提高存活率1倍和1.5倍,分别缩短果蝇发育历期1 d和2 d。【结论】东方醋杆菌和短小乳杆菌可影响果蝇产卵偏嗜性,并且二者比例决定了果蝇的最终产卵选择。东方醋杆菌和短小乳杆菌通过感知氧气浓度的改变而进行不同的代谢方式,从而进一步调节果蝇产卵选择。嗅觉系统介导果蝇对东方醋杆菌和短小乳杆菌的产卵选择行为,从而提高后代存活率和缩短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建立牦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地建立了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YME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超微结构观察和RT-PCR法对YMEC细胞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形态、活力、生长曲线以及核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YMEC细胞染色体2n =60,群体倍增时间为45~48 h,持续培养25代后出现细胞分化;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其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污染检测结果为阴性.在激素诱导培养时,检测到了β-酪蛋白mRNA的表达.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保留泌乳功能的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研究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功能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4个牦牛品种MC1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信息,选取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大通牦牛4个品种共408头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牦牛MC1R基因部分序列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牛MCIR基因序列(登录号:AF445641.1)比对发现,该扩增片段在3 891 bp处发生C→G的突变,在3 912 bp处发生T→C的突变,共发现CC、DD、EE、CD、CE和DE 6种基因型。4个牦牛品种中CD、CE和DE 3种基因型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中占主要优势,这3种基因型频率总和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群体中分别是0.778和0.781。DD和CD两基因型是甘南牦牛群里中的优势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51和0.328。天祝白牦牛中优势基因型是DD,其基因型频率是0.500。D等位基因是4个地方品种牦牛中的优势等位基因。4个地方品种在该基因座上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两个群体处于高度多态(PIC>0.5),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β1,TGF-β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纤维化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纤维化模型各组以CCl4造成化学性肝损伤。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血浆和肝组织瘦素及TGF-β1水平;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并对肝组织瘦素水平、TGF-β1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数(FI)进行相关性分析;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纤维化模型各组肝组织瘦素水平、TGF-β1水平及FI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组织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通过激活TGF-β1通路导致肝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闫琴  王明亮  花蕾  王杰  张宏雨  刘宇虹  白芃  付慧  张俊洁  刘威 《昆虫学报》2019,62(12):1400-1408
【目的】研究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对短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有氧与无氧代谢产物的产卵选择,并解析这些代谢产物影响果蝇产卵行为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产卵双选择装置,检测成年雌果蝇产卵的选择行为;利用黑暗条件(暗盒)、嗅觉突变体和摘除前足味觉感受器的方式探究介导该行为的感觉系统;通过在不同浓度乳酸(0, 70, 280 mmol/L)的培养基上培养黑腹果蝇,探究乳酸对其后代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乳酸对果蝇肠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短小乳杆菌无氧代谢产物引起成年雌性黑腹果蝇产卵避性,产卵指数为-0.47;短小乳杆菌有氧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0.4 mmol/L,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126.8 mmol/L;雌性果蝇对乳酸同样产生产卵避性反应,且产卵避性随乳酸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切除前足的果蝇对乳酸的产卵避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 70 mmol/L的乳酸使幼虫的成蛹时间和成虫羽化时间分别延长了1.42 d和1.17 d,存活率降低了36.0%。乳酸明显破坏肠道上皮的完整性,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结论】短小乳杆菌无氧代谢产物引起成年果蝇产卵避性。果蝇主要通过味觉感知短小乳杆菌无氧代谢产物乳酸,这引起果蝇产卵避性,从而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和幼虫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果糖饮食诱发大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代谢疾病中,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高果糖组(HFD组,8%高果糖水喂养)、内毒素组(LPS组,300μg·kg~(-1)·d~(-1)皮下注射)。8周糖耐量实验后,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胰岛素、血脂系列,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观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胰岛素信号转导关键蛋白、内毒素受体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FD组与LPS组大鼠血浆LPS、血脂(TG、TC、FFA、HDL)、促炎因子(TNF-α、IL-6),FPG(Fasting plasm glucose)、FINS(Fasting insulin)、HOME-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R)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胰岛素受体底物P-IRS1Tyr632/IRS1比值下降、内毒素受体TLR-4表达升高(P0.05,P0.01),HFD组与LPS组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果糖饮食及皮下注射LPS诱发大鼠发生NAFLD等代谢疾病时,普遍伴有内毒素血症;LPS通过炎症机制引发胰岛素抵抗,促进NAFLD等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典型盐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静娅  王明亮  张凤华 《生态学报》2016,36(8):2363-2372
运用Biolog技术,对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的6种典型盐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生植物群落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大小顺序依次为:梭梭花花柴白刺绢蒿柽柳雾冰藜,且差异显著。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差异显著(P0.05),其中梭梭群落利用率最高,雾冰藜群落利用率最低。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主要碳源,胺类的利用率最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31种因子中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1.51%和25.35%,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分别为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上,除雾冰藜群落较低,其他群落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群落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上,均为绢蒿,梭梭和柽柳群落较为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了植物多样性越丰富,土壤微生物越丰富。总体来说,干旱区不同盐生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梭梭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较强的微生物总体活性和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蛋白在肝脏的表达,探讨TLR4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常规HE染色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和血浆内毒素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α-SMA观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4作用2周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开始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呈梯度上升(P〈0.01),且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Cl4作用1周后肝组织TLR4的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4周时和6周时有所下降(与2周组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4阳性细胞包括枯否细胞、活化的HSCs及少量的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结论内毒素及其受体TLR4的改变可能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自噬中的作用。体外培养HSCT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组、LPS+Rapa组、LY294002组、LPS+LY294002组, SC79组、LPS+SC79组,各组经相应处理后,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观察自噬溶酶体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微管相关蛋白轻链Ⅱ(LC3 Ⅱ)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通路蛋白p-Akt、p-mTOR、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Beclin1的表达; qRT-PCR检测各组LC3 Ⅱ和Beclin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LPS+Rapa组、LPS+LY294002组较LPS组的自噬溶酶体、LC3 Ⅱ荧光亮点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LPS+SC79组较LPS组的自噬溶酶体、LC3 Ⅱ荧光亮点含量明显减少(P0.05); Western blot显示, LPS+Rapa组、LPS+LY294002组较LPS组LC3 Ⅱ、Beclin1、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LPS+SC79组较LPS组LC3 Ⅱ、Beclin1含量明显减少, 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 qRT-PCR显示LPS+Rapa组、LPS+LY294002组较LPS组LC3 Ⅱ、Beclin1 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LPS+SC79组较LPS组LC3 Ⅱ、Beclin1 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该项研究结果表明,LPS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HSC-T6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0.
牦牛FSHR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牦牛FSHR基因5’端及第一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牦牛产犊间隔过长的问题提供参考。以4个种群的667头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FSHR基因的多态性,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雌性个体该基因多态性与产犊间隔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扩增片段共获得牦牛FSHR基因940 bp的序列,由5’端和第一外显子组成,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对应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共发现9处突变位点,其中一处位于开放阅读框内,但属于同义突变。不同种群间的产犊间隔差异显著(P<0.05);FSHR基因不同基因型对产犊间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AB、LL、LM、LN及RT基因型均有缩短牦牛产犊间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