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光照强度对微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是否因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实验中共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水平(50,150,300μmol•m-2•s-1)和2个温度水平(15℃,2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水平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大小与温度有关,光照强度为150,300μmol•m-2•s-1时,温度升高使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提高,并且光照强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增大越多,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荧光NPQ没有影响。实验发现,25℃培养温度下小球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照强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要低于15℃时小球藻ETR上升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高,温度升高使小球藻ETR降低程度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15℃时小球藻培养液叶绿素a浓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增高,300μmol•m-2•s-1培养光强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a浓度。但在25℃时,光照强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并不一定增高,3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叶绿素a浓度比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要低。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增大了高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对光能的热耗散,使光照增强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由于温度升高对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作用,小球藻生长的适宜光照水平因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按枯水期(2006年11月—2007年3月)、平水期(2007年4—6月)和丰水期(2007年7—9月)分别采集6个样点的硅藻样品,分析其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等,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小三峡共有硅藻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2纲、10科、20属;硅藻细胞密度为0.53×104~3.58×104 ind·L-1,总平均1.55×104 ind·L-1;多样性指数值(H′)为1.62~2.96,总平均2.33;均匀度指数值(E)为0.28~0.56,总平均0.42;嘉陵江小三峡水质总体上属β-中污水体,沙溪、北温泉水质较好,属微污水体,碚石、牛石沱水质次之,为β-中污水体,盐井、毛背沱水质最差,为α-中污水体。  相似文献   
3.
子座是某些高等真菌(主要是高等的子囊菌)的子实体下面或周围菌丝组成的紧密组织。也就是说,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子座,名称stroma,希脂文,为褥垫、床之意),常从菌核上发生,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而子实体是高等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子囊果就是子囊菌的子实体,通常有子囊壳(如麦角病菌ClavicePsPurPurea)、子囊盘(如葱类小菌核病菌Sclerotiniaallii)、闭囊壳(如麦类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3种类型。当菌核萌发时,首先形成子座(也有形成菌丝的,如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在子座内着生…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6 年11 月, 2007 年2 月、5 月和8 月, 分别采集嘉陵江下游8 个采样点藻类样品, 分析其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并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商等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 (1)共发现89种硅藻, 硅藻细胞密度变幅为0.57×104—4.51×104 ind/L, 总平均2.31×104 ind/L; 多样性指数值变幅为0.72—3.12, 总平均2.20; 均匀度指数值变幅为0.15—0.52, 总平均0.36; 硅藻商变幅为0.66—9.48, 总平均3.24。(2)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和水平分布上的变化。在季节变化上, 物种丰富度、细胞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以温度较低的春(5 月)、秋(11 月)两季最高, 而以夏季(8 月)最低。在水平分布上, 从上游到下游, 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逐渐减小, 而细胞密度和硅藻商逐渐增加的趋势。(3)嘉陵江下游水质总体为β-中污水体。其中位于城市上游的云门、沙溪、温塘峡、井口水质较好, 为微污或β-中污水体, 而位于城区及下游的合川、毛背沱、磁器口和朝天门水质较差, 为α-中污或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5.
历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植物学》教材中,描述藻状菌纲代表植物水霉属(Saporlegnia)的文字及生活史的插图,都是以美国真菌学家Constantine John Alexopoulos著的《Introductory Mycology》1952年第一版为依据。认为水霉属的营养菌丝为单倍体。1979年原作者和Charles W.Mims出版了该书的第三版,内容作了重要修改,在第八章中写道:水霉科的减数分裂是在配子囊内,在配子即将形成前在卵囊(藏卵器)和雄器(精囊)内发生的。所以卵和雄核是其生活史中唯一的单倍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光照强度对微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是否因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实验中共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水平(50,150,300μmol·m^-2s^-1)和2个温度水平(15℃,2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水平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大小与温度有关,光照强度为150,300μmol·m^-2s^-1时,温度升高使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提高,并且光照强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增大越多,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荧光NPQ没有影响。实验发现,25℃培养温度下小球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照强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要低于15℃时小球藻ETR上升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高,温度升高使小球藻ETR降低程度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15℃时小球藻培养液叶绿素a浓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增高,300μmol·m^-2s^-1培养光强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a浓度。但在25℃时,光照强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并不一定增高,3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叶绿素a浓度比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要低。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增大了高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对光能的热耗散,使光照增强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由于温度升高对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作用,小球藻生长的适宜光照水平因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南充段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嘉陵江流经南充A段5县(市)受到的污染及水质状况,按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采集研究15个采样点的硅藻样品,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并结合化学指标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嘉陵江南充段共有硅藻136种(含变种和变型);细胞密度介于4500--39000ind/L之间,总平均18213ind/L;(2)硅藻物种数、细胞密度、均匀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等呈现出显著季节性和水平分布上的差异;(3)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总体上属于β-中污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其中,阆中水质最好,属清洁水体;南部、仪陇和蓬安水质有所下降,介于β-中污与清洁水体之间;南充水质较差,属α-中污水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