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秦岭细鳞鲑栖息地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的栖息地环境选择偏好,对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5个样点进行了鱼类采样和生境测量。共采集到130尾秦岭细鳞鲑样本,样点的平均分布密度为(0.10±0.07)尾/m,两个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的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与秦岭细鳞鲑密度分布呈正相关的因子依次为坡度、跌水区密度、海拔、粗糙度、遮蔽度、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流速,与密度呈负相关的环境因子依次为河宽、水深和溶氧。冗余性分析(RDA)筛选了坡度、粗糙度、遮蔽度、海拔和跌水区5个关键环境因子。基于关键环境因子的实测值建立了栖息地适合度曲线,秦岭细鳞鲑分布的最适坡度范围为5%-10%,海拔分布范围为1500-2000 m,粗糙度范围0.3-0.4;跌水区密度范围12-18个/100 m,遮蔽度在0.5以上。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室内噪声控制的方式模拟野外自然噪声环境, 以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幼鱼为实验对象, 使用TDT听觉测试系统, 在100—500 Hz的刺激频率下, 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法)测定其听力阈值。结果显示, 长江鲟的最敏感频率为300 Hz, 声压为(133±0.5) dB, 听力曲线呈“V”型, 听觉阈值随着频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看, 长江鲟听觉阈值较高, 听力较弱, 不能听到500 Hz以上的声音, 其中, 长江鲟的听觉阈值与湖鲟和匙吻鲟等鲟鱼类基本相似, 但比长江中常见的淡水鱼类的听觉阈值高、听频范围窄。研究结果将为长江鲟的野外放归和种群重建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为评价涉渔工程建设运行对长江鱼类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物信息流是流域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输移和能量输移过程的信息标记,是用eDNA技术调查评估河流水体中物种组成空间特征的基础。估算流域生物信息流是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研究和eDNA技术调查评估河流水体中物种组成空间特征的关键。在有限的调查采样中,平行样的数量如何影响流域生物信息流的估算,尚待解答。基于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提出假设--采样数量不影响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结果的准确度,但会影响其精密度,然后通过问题简化转化和模拟计算,对该假设进行了检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样点生物信息检出度(平行样数量)的增大,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结果会从偏小逐渐靠近流域生物信息流实际值,同时其99.9%置信区间也逐渐集中于流域生物信息流实际值。即样点生物信息检出度(平行样数量)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有影响。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建议先在所研究区域对平行样数量和样点生物信息检出度的关系进行预评估,然后基于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可信度目标在正式实施方案中经济有效地设置平行样,基于多平行样调查结果估算流域生物信息流,再根据各样点生物信息检出状况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结果进行后验评估。  相似文献   
4.
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类,近几十年来资源量急剧下降,陕西和四川等地历史分布区已多年未见其踪迹,濒临灭绝。2013年在汉江上游陕西省太白县太白河发现了19尾成体样本。本次发现是该物种在太白河消失15年后的再次发现,也是近30多年来该物种在分布区范围内同时被发现成体数量最大的一次。本次发现对川陕哲罗鲑资源保护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海洋馆长期驯养的40尾不同年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自发游泳速度和呼吸频率逐尾监测,比较性腺发育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发育至Ⅱ期末至Ⅲ期)9尾的行为变化,为中华鲟安全驯养和健康评价建立依据。40尾个体均≥3龄,其中,3龄个体全长(122±12)cm,体重(8±2)kg(n=8),30龄以上的个体全长(335±8)cm,体重(220±15)kg(n=4)。所有40尾被测中华鲟的平均游泳速度(44.46±5.62)cm/s(范围30~60 cm/s),不同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频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P0.05),接近性成熟年龄(17龄)后多处于10~20次/min,低龄组(3~7龄)多处于30~40次/min。性腺进入快速发育阶段个体的游泳速度与呼吸频率显著升高,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0%和60%。结果表明,可以按照年龄及发育阶段对中华鲟的游泳速度和呼吸频率分别制定参数值,为健康判断提供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6.
濒危物种川陕哲罗鲑在汉江上游太白河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哲罗鲑属,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29°~33°N秦岭以南长江流域北侧一级支流岷江水系和汉江水系的上游山区激流环境中,是欧亚大陆鲑鳟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的种类。20世纪60年代以前,川陕哲罗鲑资源还较丰富,在岷江上游的干流、大渡河、青衣江及其附属支流均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影响,资源量锐减,分布区域不断缩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遥测在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声波遥测应用于水生动物是基于海洋生物学家对自然环境中海洋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研究的迫切需求而诞生的。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鱼类、甲壳类、豚类以及海龟等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了超声波遥测应用于水生动物近50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技术的系统组成和使用方法,阐述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分析了其应用于水生动物遥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杜浩  危起伟  张辉  王成友  吴金明  沈丽 《生态学报》2015,35(9):3124-3131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是产底层产粘性卵鱼类。河床质构成了中华鲟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物理环境,其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规模和效果。基于水声学和水下视频技术对葛洲坝下现存唯一已知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水声学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2年间,中华鲟产卵场区域内河床硬度未有明显变化,但粗糙度显著增加 (P < 0.05)。对产卵位点的河床质特征分析表明,下产卵区的硬度增加(2012年显著高于2008和2004年 (P < 0.05)),上产卵区硬度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显著高于2008和2012年(P < 0.05));上产卵区的河床粗糙度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 > 0.05);下产卵场区的河床粗糙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 0.05)。水下视频观测结果显示,三峡蓄水导致的水体含沙量明显减少,对河床的冲刷日益明显,表现在产卵场江段沉积细砂和粗砂区域面积显著减少,河床卵石缝隙充塞度明显下降 (P < 0.05)。下产卵区在2007-2012年视频观察过程中发现河床卵石缝隙充分暴露,几乎没有任何细砂或粗砂填充,与上产卵区河床卵石缝隙充塞度特征明显不同。长期观测表明,2004-2012年期间中华鲟自然产卵位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004-2007年均发生在下产卵区,而2008-2012年均发生在上产卵区,自然繁殖规模和效果也明显下降。综合分析显示,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特征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华鲟自然产卵位点的改变和迁移的原因,进而影响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繁殖适合度,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规模和效果。对三峡蓄水清水下泄的生态影响评估以及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改良或修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