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植物名称藓羽藻(Bryopsis hypnoides). 2材料类别叶状体片段. 3培养条件培养基均为高压灭菌的天然海水,内含0.1mol·L-1NaNO3和0.1 mol·L-1NH3H2PO4.诱导分化的条件为:温度18℃,光照度15 μmol·m-2·s-1,光照时间12 h·d-1.移植后的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照强度20~50μmol·m-2·s-1,光照时间8 h·d-1.  相似文献   
2.
从南海深海沉积环境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00457的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ITS和5.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白黄笋顶孢霉( Acrostalagmus luteoalbus).活性研究表明,其代谢产物粗浸膏的卤虫致死活性明显,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抑菌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代谢产物粗浸膏在25-100℃持续加热不超过30 min时,卤虫致死活性成分稳定,但在100C持续加热超过60 min后卤虫致死活性成分显著减少,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90 min内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深海环境复杂多样,蕴含着丰富的真菌资源,为深海真菌结构新颖代谢产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新契机。【目的】对南海深海环境来源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代谢产物活性初步研究,旨在筛选和发现潜在的药源真菌新资源,为南海深海真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对分离得到的52株真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纸片扩散法、Solis改良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真菌粗浸膏进行了抗菌(ABA)、卤虫致死(BSL)和抗氧化活性(ABTS)筛选。【结果】52株真菌分布在16个属,其中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群,分别占菌株总数的25.00%、23.08%;32株真菌发酵产物具有抑制至少1种指示菌的活性,其中8株对所有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23株具有一定强度的卤虫致死活性,占总数的44.23%,其中有2株活性较显著,IC50值为68.59μg/mL和78.83μg/mL;30株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占总数的57.69%,其中有9株活性较显著,EC50值低于100μg/mL。【结论】初步认知了南海部分海域深海沉积环境真菌分布和代谢产物活性特征,发现了一批潜在的活性真菌资源,为后续深海真菌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及其功能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海洋沉积环境复杂多样,微生物往往进化形成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代谢系统.真菌作为海洋沉积环境中的重要微生物,它们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出新率高、生物活性显著,是开发海洋先导药物的新兴资源.本文综述了1995-2011年间发表的200个海洋沉积环境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其来源菌株广泛分布在真菌16个属,主要集中在Penicillium属(30%)、Aspergillus属(19%)、Spicaria属(18%)和Trichoderma属(13%);其结构类型包括生物碱类(86个)、萜类(42个)、聚酮类(42个)、肽类(15个)、甾体类(5个)、脑苷脂类(4个)和其他类(6个),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毒性和抗菌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从海洋真菌根霉2-PDA-61中共发现6个已知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细胞毒活性的环五肽(1和2)和4个苯的衍生物(3~6)。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和与已知化合物数据比较,这些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malformin C(1)、malformin A1(2)、2,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3)、对羟基苯乙醇(4)、对甲基苯乙醇(5)和对苯二甲醚(6)。化合物1和2对P388细胞系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1.8μM和4.2μM。  相似文献   
6.
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环境复杂多样,微生物为了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往往会形成独特的代谢途径,进而产生一些具有某种生理活性的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真菌作为深海环境中的重要微生物类群之一,因其次级代谢产物出新率高、生物活性显著,近年来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焦点,倍受研究者关注。本文综述了2004-2017年间发表的217个深海(50 m)真菌来源的新颖次级代谢产物,其来源菌株广泛分布在真菌18个属,主要集中在Penicillium属(30%)、Aspergillus属(24%)、Spiromastix属(13%)和Acremonium属(7%);其结构类型包括聚酮类(99个)、生物碱类(54个)、萜类(50个)、肽类(11个)、其他类(3个);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毒性、抗菌、抗病毒、抗污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