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肽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许多抗菌肽具有直接抗微生物活性,能作用于G-、 G+细菌、真菌、寄生虫甚至是包膜病毒,并且在宿主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反应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菌肽是有效的免疫辅助因子,能够与其他的众多免疫效应子协同作用,从而起始适应性免疫,促进伤口愈合,抑制前炎症反应以及诱导和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另外,随着抗菌肽作用机理逐渐被揭开,将这些内源性肽及其衍生物制成抗感染治疗药剂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抗禽流感病毒多表位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多表位DNA疫苗是建立在常规DNA疫苗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疫苗。它是用表位作免疫原,这样就比较容易在一个表达载体上克隆病原体的多个抗原基因中具有免疫活性的部分。本试验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和NP基因及其表位为基础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1 pIRES/HA(表达全长的HA基因);2 pIRES/tHA(只表达HA基因的主要抗原表位区);3 pIRES/tHANpep(融合表达HA基因的抗原表位区和NP基因的3个CTL表位);4 pIRES/tHANpep-IFN-γ(用鸡的IFN-γ基因取代质粒pIRES/tHANpep中的neo基因)。分别用这4个重组质粒和空载体质粒pIRES1neo肌注免疫30日龄SPF鸡。免疫3次,间隔为2周,每次每只鸡的剂量为200μg。第3次免疫后两周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强毒攻击,免疫及攻毒前后均采血检测HI抗体效价和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攻毒前各质粒免疫组均检测不到HI抗体,攻毒后1周存活鸡HI抗体效价迅速升高到64~256。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外周血CD4+、CD8+T细胞在疫苗免疫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空载体质粒对照组鸡(10只)在攻毒后3~8 d内全部死亡,其他各重组质粒免疫组鸡都获得了部分保护,保护率分别是:pIRES/HA组为545%(6/11),pIRES/tHA组为30%(3/10),pIRES/tHANPep组为36.3%(4/11), pIRES/tHANPepIFNγ组为50%(5/10)。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多表位DNA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同型禽流感强毒攻击时对鸡只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质软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分为无包裹加强组(2016.1-2018.12,246例)及包裹加强组(2019.1-2021.12,244例),比较两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胰腺术后出血(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术前基本临床资料中,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胆道引流、肿瘤位置及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除类型、PV 或SMV切除重建、主胰管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术后总体并发症、临床相关胰瘘(CR-POPF)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晚期腔外PPH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PPH相关再手术率、总体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胆瘘、延迟性胃排空障碍、早期PPH、晚期腔内PPH、A级及B级晚期腔外PPH、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中,两组PPH病人侵袭性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H病人在不同侵袭性治疗措施及PPH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质软胰腺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CR-POPF及晚期腔外PPH、C级晚期腔外PPH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及再手术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新近发现的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是单股RNA病毒,属于不久前成立的动脉炎病毒科.为了比较国内分离的CH-la株与国外毒株的分子遗传学关系,扩增并克隆了PRRSV CH-la株糖蛋白基因ORF2~5,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了其编码产物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抗原性和有关位点,并与国外毒株进行了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H-la株与VR-2332株尽管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也有较大的变异,且ORF3和ORF4重叠区存在一个高变区.这提示CH-la株和VR-2332株可能是北美洲型中的两个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5.
RNA干扰(RNAi)技术是基因功能研究的有效工具,为了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次要结构蛋白GP2、GP3、GP4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针对各自的编码基因ORF2、ORF3、ORF4分别选取4个小干扰RNA(siRNA)位点(共12个),构建相应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转染MARC-145细胞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和病毒滴度检测干扰效果。筛选了可以减少GP2、GP3、GP4相应基因mRNA含量的ORF2、ORF3、ORF4特异shRNA表达载体,病毒效价滴定表明shRNA表达载体处理细胞可以减少GP2、GP3、GP4相应基因mRN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比对照低184~4.65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除外肠道器质性病变。大便常规及潜血检查正常。治疗组给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每次3片(首剂加倍),每日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维生素B6)每次3片(首剂加倍),每日3次,加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8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功能紊乱有效率高于单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表达多个禽类病原的主要免疫原基因是构建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前提,但相关研究很少。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B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转移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ILTV 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B-F,采用脂质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CEF)细胞后,通过蓝斑试验筛选出重组禽痘病毒(rFPv-gB-F),并进行了6轮蚀斑纯化。Western-blot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LTV gB基因和NBVF基因在rFPV-gB-F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与鸡痘活载体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表达多个禽类病原的主要免疫原基因是构建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前提 ,但相关研究很少。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gB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转移载体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有ILTV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 (NDV)F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B-F ,采用脂质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 (CEF)细胞后 ,通过蓝斑试验筛选出重组禽痘病毒 (rFPV-gB-F) ,并进行了 6轮蚀斑纯化。Western blot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LTVgB基因和NDVF基因在rFPV-gB-F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与鸡痘活载体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禽痘病毒作为活载体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转移载体的构建是重组禽痘病毒构建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禽痘病毒基因组的基础上 ,以FL1 1基因为插入位点 ,设计引物分别扩增 1kb的同源臂 ,将PCR扩增后的同源臂在体外连接后 ,插入到pUC1 1 9中 ,构建转移载体 ,并且以此为基础 ,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载体。含有eGFP的转移载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后 ,报告基因获得表达 ,这将为禽痘病毒载体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谭志军  颜天  周名江  李钧  于仁诚  王云峰 《生态学报》2002,22(10):1635-1639
通过塔玛亚历山大藻 ( 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黑褐新糠虾 ( N 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研究 ,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存活、生殖、生长等有不利影响 ,影响程度随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 96 h急性毒性实验中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半致死密度为 70 0 0 cells/ml,去藻过滤液中糠虾的死亡率为 2 5 %。在 6 2 d的慢性毒性实验中 ,密度为 90 0 cells/m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繁殖有严重影响 ,在此影响下的实验组亲虾产幼虾总数只有 2 7尾 ,仅为对照组产幼虾数目的 1 6 .4 % ;其总产幼虾天数、日最高产幼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32 %、4 1 % ,其初次产虾日期也推迟了 3d,并出现了 3次生殖中断。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处在密度为 90 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的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率只有对照的 6 3% ,糠虾亲虾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对照组亲虾的 95 .6 %和 81 .9% ,但差异尚不显著 ( P>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