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黑河中游干旱绿洲土壤盐渍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陆干旱区黑河中游绿洲边缘区天然沙质草地及其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21 a)、人工杨树林(28 a)、人工樟子松林(33 a)和农田(开垦27 a和100 a)为研究对象,对6种样地土壤盐渍化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采用多变量排序、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及一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对土壤盐碱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缺乏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而在有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耦合可显著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土壤动物群落演变受到土壤pH、可溶性盐及Na+、Cl-、HCO3-、Mg2+浓度的共同影响,其中Na+和可溶性盐含量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影响因子.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与土壤中的Na+和可溶性盐含量呈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与Mg2+和HCO3-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研究区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在Mg2+和HCO3-含量达到生态阈值点(分别为38.7~39.4 mg·kg-1和324.9~335.3 mg·kg-1)时达到峰值(40~43只·m-2和13~14科·m-2).此后,随着Mg2+和HCO3-含量的增加, 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强烈影响动植物分布及多样性,地表甲虫是荒漠中主要的动物类群,它们对沙漠化引起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鉴于此,以河西走廊中部张掖绿洲外围的天然固沙植被区作为研究区,依据沙漠化发育程度选择流动沙丘(ASD)、丘间低地(IL)、半固定(SFSD)和固定沙丘(FSD)4种生境,调查了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影响甲虫分布的植被和土壤环境。研究发现,4种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季节变异,5月ASD与IL、SFSD和FSD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的相异性大于8月。5月和8月SFSD生境地表甲虫活动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8月FSD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生境。不同大小甲虫对沙漠化的响应模式不同,大中型甲虫对沙漠化的响应较小型甲虫敏感,这在5月表现尤为明显。地表甲虫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结果表明,12个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解释了49.8%的地表甲虫群落变异,其中植被环境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16.3%,土壤环境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4.2%,植被和土壤环境相互作用解释了甲虫群落变异的29.3%。pRDA分析结果表明,草本物种丰富度、灌木盖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粗砂含量是影响地表甲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43.7%的地表甲虫群落变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草本物种丰富度与地表甲虫活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甲虫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灌木盖度与地表甲虫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与灌木盖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戈壁琵甲、克氏扁漠甲、中华砚甲和甘肃齿足象可以用于指示FSD生境,东鳖甲属昆虫可以用于指数SFSD生境,谢氏宽漠王可以用于指示IL及ASD生境。  相似文献   
3.
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 μL/L 1-MCP(1-甲基环丙烯)对苹果冷藏期间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果实硬度以及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粉红女士'苹果冷藏期间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冷藏期内'粉红女士'苹果香气物质主要有醇类、醛类、酯类、烯类、酸类和烷烃类等,并以酯类香气为主(占46.15%);1-MCP能显著减少果实贮藏期间酯类、醇类和烷烃类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处理果中酯类和醇类香气成分种类比同期对照分别减少了50%和78%,主要香气成分丁酸己酯在处理和对照果实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12%~1.73%和1.87%~5.18%.可见,1-MCP处理对'粉红女士'苹果具有良好保鲜效果,也显著地抑制了贮藏期间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改良的蒜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O气体(0.1、0.5、1.0μmol·L^-1)在无氧环境中熏蒸大蒜3h后,检测蒜苗生长、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结果表明:0.1和0.5μmol·L^-1NO气体熏蒸的蒜种长成的幼苗,叶中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假茎长、株高和假茎粗均大于未经NO熏蒸的植株,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提高;而1.0μmol·L^-1的NO则抑制蒜苗生长,且抗氧化酶活性亦下降。气态NO处理的鳞茎幼苗生长也得到促进,以0.5μmol·L^-1NO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对土地覆被变化和管理扰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大面积天然沙质草地被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然而目前尚缺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影响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为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对5种样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及非生物环境因子的测定,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系统探讨了土地覆被和管理强度(天然草地和人工梭梭林实施零管理、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实施灌溉管理、农田实施灌溉和施肥管理)变化对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组成、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 在干旱环境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导致土壤环境的显著变化,而高强度的管理扰动加速了土壤环境的演变过程。(2)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对营养类群组成及其数量和丰富度的调控作用不同,将天然草地转变为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和农田后,显著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类群的比例,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的比例;转变为人工梭梭林后显著降低了3种营养类群的数量;转变为人工杨树林后显著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转变为人工樟子松林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其它类群的数量;转变为农田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3)影响捕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地面温度、土壤硝态氮和田间持水量,影响植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土壤粘粉粒、土壤硝态氮、土壤容重和pH值,影响'腐食性+杂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地面温度和田间持水量。主要结论是: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相互作用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装过程及其多样性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尽管其相对重要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黑皮病发病程度的砀山酥梨果实与各个指标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α-法尼烯含量与发病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共轭三烯含量在发病的果实中有一个阈值;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发病程度也呈正相关;随着果实发病程度的加重,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在逐渐递增,二苯基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逐渐增大,表明其抗氧化活性在逐渐增强,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刘继亮  李锋瑞  刘七军  牛瑞雪 《生态学报》2010,30(23):6389-6398
关于西北干旱区荒漠灌丛草地地面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关系的系统研究尚鲜有报道。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RDA群落排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异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甲虫群落数量分布与土壤粗砂、中细砂和粘粉粒含量存在显著关系,3个因子解释了21%的甲虫群落变异。多元回归分析还表明,甲虫群落数量分布与春季地面/地下日平均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关系(3个因子解释了32%的甲虫群落变异),而与夏季和秋季地面/地下日平均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关系。RDA群落排序分析表明,土壤粗砂含量、中细砂含量、地面温度和地下温度对春季甲虫种群分布有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4.3%的甲虫种群变异;土壤粗砂和中细砂含量对夏季甲虫种群分布有显著影响,解释了18.8%的甲虫种群变异;土壤粗砂含量、地下日均温和土壤含水量对秋季甲虫种群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解释了17.1%的甲虫种群变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甲虫种群对微生境因子的响应模式不同。主要结论是:微生境的非生物环境因子是决定荒漠甲虫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并且因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以白皮改良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气体(0.1、0.5、1.0 μmol·L-1)在无氧环境中对大蒜进行熏蒸。并使用TPS 1便携式光合仪结合Farquhar和Sharkey的理论测定或计算NO处理蒜苗的相关光合指标,同时测定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含量。发现与1.0 μmol·L-1 NO气体处理相比,0.5 μmol·L-1 NO处理的蒜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提高、而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降低,说明0.5 μmol·L-1 NO处理下蒜苗光合速率高于1.0 μmol·L-1 NO的处理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而且0.5 μmol·L-1 NO处理提高了蒜苗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表观羧化效率(CE)和光合能力(Ao)及Rubisco含量,说明外源NO处理提高了蒜苗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能力和碳同化过程中羧化酶羧化效率。与对照相比,1.0 μmol·L-1 NO处理降低了蒜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同时气孔导度、胞间隙CO2浓度、表观量子效率、Rubisco含量、羧化效率和光合能力均降低,而气孔限制值升高,说明1.0 μmol·L-1 NO对蒜苗光合作用的抑制既有气孔因素,也有非气孔因素。而0.1 μmol·L-1 NO处理各项指标与对照无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